05.21 微信“封殺”短視頻,一場先於法律的網絡審判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抖音發佈的一則弘揚傳統文化的博物館H5在不到24個小時內被微信以誘導分享為名兩次封殺。抖音短視頻稱——第一次以“誘導分享”的名義封殺,後在抖音短視頻申訴反饋後H5恢復了正常訪問;第二次在當天下午3點,抖音陸續接到用戶反饋,H5分享至朋友圈後,只能自見,無法被朋友看到,等同於封殺。

字節跳動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很早就對騰訊微信“針對抖音”略有微辭,張一鳴曾評論稱,“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馬化騰在其朋友圈有一個回應,可以看作是一種態度,馬化騰回應張一鳴評論稱,這是“一視同仁,你過敏了。”

早在2017年開始,頭條系和騰訊系應用之間就存在“摩擦”。

2018年開始,微信也曾多次被指封殺頭條系APP,微信則回應媒體稱,“微信明確禁止誘導分享等行為。這些鏈接所使用的域名近期違反了《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範》及《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的規定,嚴重影響朋友圈、群聊等功能的用戶體驗,因此,2018年2月11日起,微信對相關違規線上活動在朋友圈的傳播進行了限制。”

5月19日,微信再度“升級”了《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規範中關於“視聽內容傳播”進行了具體規定:“外部鏈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

微信“封殺”短視頻,一場先於法律的網絡審判

隨後,一張“騰訊發佈最嚴外鏈公告”的圖片在網絡上流傳。在這張圖上,包括快手、微博(視頻)、抖音、梨視頻、秒拍、映客、花椒、美拍、西瓜、火山、百度好看、360快視頻、秒拍波波視頻等。

總之,你所熟悉的那些短視頻平臺,除了騰訊旗下自己的短視頻平臺微視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將因此遭受微信“封殺”。

不過,僅僅過了三天。5月21日早晨,在PingWest品玩發佈此文之前,微信再度升級外鏈管理規則。微信提到,為保障微信用戶隱私安全,優化微信外部鏈接在朋友圈的體驗,我們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升級外鏈管理規則的公告》。公告發布後,收到了部分開發者的反饋意見。有鑑於此,現補充說明並修改如下:

1,微信派於2018年5月18日發佈的外鏈管理規則公告是針對朋友圈的管理規範。朋友圈是用戶分享和關注朋友們生活點滴的空間,為保障微信用戶的隱私和合法權益,微信會一直對朋友圈外鏈進行嚴格管理。

2,刪除上述公告第二條(外部鏈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

。平臺會進一步與開發者研究方案,共同做好視頻內容的質量和合規性管理。

三天時間,想必是微信經歷了什麼,對視頻內容外鏈這事兒又改口了。

“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到底是什麼情況?

在這份升級的管理規範中,最受關注的則是“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這一規定。

早在2007年總局下發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當依照本規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未按照本規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

隨著網絡視聽內容依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曾在再次重申相關規定,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依法開展直播服務,也就是應當依照規定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誰在這份名單裡?以及微視在沒在這份名單裡?

微信“封殺”短視頻,一場先於法律的網絡審判

PingWest品玩查詢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持證機構名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在2014年3月5日公佈的持證機構名單裡,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www.qq.com)就在這份成員為613位的名單裡。

2017年3月和2018年3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又更新過兩次名單,成員數分別縮減為588名(2017年)和586名(2018年),三次公佈的名單裡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www.qq.com)都赫然在列。

而在騰訊視頻提供的《騰訊視頻上傳服務規則》中,騰訊在服務規則第9條提到,“如您不具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由騰訊公司作為視頻上傳服務的開辦主體,按照國家視聽節目管理的各項要求,對節目內容履行內容把關等各項管理責任。您上傳的節目範圍不得超出騰訊公司《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所載明的業務範圍。

微信“封殺”短視頻,一場先於法律的網絡審判

也就是說,騰訊網的騰訊視頻(www.qq.com)已確認是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而微視weishi.qq.com作為了其二級域名。

但包括抖音在內,目前市面上很多視頻平臺似乎並不持有網絡視聽許可證。PingWest品玩查詢今日頭條或抖音,都沒有出現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佈的最新的名單裡。

不過,微視之於騰訊,或許就類似抖音之於頭條?

早在2017年2月份,今日頭條就收購了山西運城市陽光文化傳媒公司,意在換取陽光文化傳媒公司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媒體報道顯示,該證件的有效期為2年,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從事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業務的,應於期滿6個月前按本辦法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續辦手續。

但持證上崗這事兒確實還需要有很多要釐清的具體內容。

第一,有消息提到,頭條旗下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都使用了陽光文化傳媒公司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但也有律師分析認為,《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持牌主體應該和app主體運營方匹配,否則存在牌照借用問題。

第二,目前並不清楚抖音是否算是已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而抖音所屬的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並不具有視聽許可。3月23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特急文件,稱廣播電視節目、網絡視聽節目接受冠名、贊助時,要事先核驗冠名或贊助方的資質,不得與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非法開展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的機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包括網絡直播、冠名、廣告或贊助等。而抖音被爆未獲網絡視聽許可證,被下贊助廣告。

第三,目前《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已經處於停止發放的狀態,不然也不會逼得這些內容平臺去收購名單中的公司。而雖然市面上很多視頻平臺似乎並不持有網絡視聽許可證,但確實監管部門未有明確的限制指令。

因果財經採訪了國標律師事務所主任姚克楓,同樣提到這個問題——目前,在短視頻市場,並沒有明確的管理條例規定所有平臺都應取得視聽許可證。而騰訊以此來制定規則,其作為一個平臺是不應該對其他平臺的內容做事前審查。

先於法律的網絡審判

財經無忌在《微信的“1984”時刻》中提到,《1984》風靡的背後事實上是人們對“極權主義社會”的恐懼和害怕,而他們深信在互聯網時代,技術即將消弭這種傾向——平等和自由是網絡上最被推崇的詞彙和精神。

前者微信,作為一款註冊用戶數超過10億,日活超過10億的超級應用,對於聯合創新或許應該加大鼓勵,對於封殺禁令應該謹慎再謹慎。微信,已經集通信、社交、新聞、消費、移動支付、遊戲等多種功能於一身,已成為大多數中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數據顯示,幾乎一半的微信用戶平均每天要花費超過90分鐘的時間在這個應用程序上。微信,它已經成為了一個“小社會”,是現今移動互聯網上溝通通信的關鍵基礎設施。

在微信的地盤上,到底是人家微信想把你怎麼樣就怎麼樣,想封殺你就封殺你;還是到底有沒有法律依靠?

在因果財經那篇稿子中,姚克楓認為,“微信如果以視聽節目許可證為由,限制其他產品在其平臺上生存,該行為違反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和第十二條第三款,與快手、火山、抖音等平臺構成不正當競爭關係。”

《中國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規定:經營者利用網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法的各項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下列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其中,第三款規定明確指出:意對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實施不兼容。

法律之外,微信直接“封殺”了短視頻,就是一場先於法律的網絡極權主義審判。

微信“封殺”短視頻,一場先於法律的網絡審判

有意思的是,這事兒讓我想到了騰訊的賦能戰略。

2017年12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出席《財富》全球論壇,提到了去中心化的賦能,說騰訊的賦能和阿里巴巴的賦能不同。馬化騰對開放、合作生態打了一個通俗的比喻:「譬如蓋房子,我們不是出租,而是請你來建房子,建完房子就是你的,你的客戶、粉絲都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漲價。」

馬化騰鼓勵大家在騰訊的這塊土地上蓋房子,做生意,拉客戶,強調房子是你的,客戶也是你的,獲得了一些合作伙伴的認同,騰訊很開放,跟著馬化騰走。

2018年,逃離微信和嚮往美好生活的主旋律來了,抖音好像都已經在搶佔微信的時間了。

很明顯,騰訊開放和微信開放就更不是一回事兒了——抖音、快手等一眾短視頻跑來在微信這個土地上建房子,他們帶著自己蓋房用的磚和泥,後來把房子蓋得又大又好,還從微信上吸引了不少新的僑民。微信有點緊張了,臉一黑——滾滾滾,再來我削你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