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古道大字典ZJ007-括蒼古道:一夫守之,百寇自廢

古道大字典ZJ007-括蒼古道:一夫守之,百寇自廢

編號

ZJ007

括蒼古道

括蒼古道(即栝蒼古道)始建於唐末宋初,括蒼古道北接仙(仙都)縉(縉雲)古道,是連接溫(州)處(州)兩地的主要通道,甌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從縉雲東渡鎮樊莊開始,一直到麗水市巖泉村為止,綿延橫亙50華里。據傳築於唐末宋初,當時的左遷處州司馬、大書法家李邕提議於此地興建道路。李邕提議後,商人馮大杲具體實施建造計劃。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ZJ007-括蒼古道:一夫守之,百寇自廢

人文歷史

孝子牌坊

古道大字典ZJ007-括蒼古道:一夫守之,百寇自廢

孝子牌坊立於卻金館村口,牌坊的來歷又該提到那位勤政廉潔的何公了。據說當年何公夜宿劉山驛站,看到村外山野有燈火,感到很奇怪,就問其故。村民告訴他,那是村裡一個叫陳登朝的男子在守墓呢。他父親死了已經整整三年了,他就守了整整三年的墓,不論颳風下雨,一日不缺。居然有這樣的孝子啊?!何公被陳登朝的舉動感動了,進京後就將此事奏明瞭皇帝,皇帝也深受感動,當即下了“聖旨”,在劉山鋪村頭的大道上建立一座孝子牌訪。於是工匠村民就行動起來了,從縉雲搬來上好的石頭,轟轟烈烈地建起了“孝子坊”。此後,文武百官經過此處,都得下轎下馬,以示對皇帝聖旨的敬畏。詩人袁枚經過此處時,寫下《客懷》五首,其中一句是這樣寫的:見碑先下馬,試水屢烹茶。這裡的碑就是指孝子牌坊了。

牌坊有三層,頂上有塊“聖旨”牌,還有兩隻石獅子。可惜“文革”時破四舊“破”掉了。

卻金館村

古道大字典ZJ007-括蒼古道:一夫守之,百寇自廢

卻金館村原來叫劉山鋪,有民間旅店,宋代時這裡設了劉山驛站,從這條通京大道上過往的官員商賈,在此歇腳住宿。古道上自然是車馬行人不絕,熱鬧非凡。到了明朝宣德年間,在這裡發生了“卻金”一事,人們才把這裡叫作卻金館的。

公元1430年,江西廣昌人何文淵出任溫州知府。在職六年間,他勤政愛民,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1436年,當他任滿進京任職時,卻因無足夠的路費坐轎騎馬,只好身穿便服背上行囊悄悄地步行出發了。溫州百姓知道此事後,紛紛籌集禮金,永嘉縣丞於建還讓兒子帶領五縣百姓的代表,抄小路日夜兼程追來,到了劉山驛站,總算趕上了。不料,何文淵堅決不收禮金,百姓代表豈肯罷休?無奈,何文淵只好將禮金放在驛站,次日一早悄悄離開。

桃花嶺

古道大字典ZJ007-括蒼古道:一夫守之,百寇自廢

桃花嶺又稱馮公嶺,地勢險要。光緒《縉雲志》載:桃花嶺系“善士馮大杲所鑿”。桃花嶺中的桃花洞關隘是古道過客歇息之處,周圍建有官邸、僧房、廟宇,通道築有古拱門,明、清代有駐兵把守。桃花嶺古道的路旁,有一座300多太平天國志士戰死的合葬大墓,該墓由於沒有保護,已破損厲害。在大墓過去不遠處,立著一塊縉雲與麗水界碑。在桃花洞亭左側內,是一座新修的崇景寺,寺內立有很多塊石碑,內房牆上寫有很多古詩,記載著桃花嶺那曾經輝煌過的歷史。在桃花洞另一頭,洞門已坦然無存。桃花嶺保留最好的古道是洞前有100多米長2米多寬的用塊石砌成的路,可惜路邊看不到傳說中桃花盛開的那種美景,新栽的桃樹由於缺乏管理,也已是殘花敗柳。

特色

雲和花菇

古道大字典ZJ007-括蒼古道:一夫守之,百寇自廢

雲和花菇型好、肉厚。年產量達3500噸。保鮮花菇遠銷日本、東南亞等。花菇是香菇中的極品,營養系香菇的五倍左右,內含有10餘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尼古酸等,系珍貴補品。常食用花菇能滋陰補腎、潤肺、強身活血、健腦補血,可防止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降低血壓、血脂,對癌細胞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是糖尿病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