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北宋是我國休閒娛樂文化活動發展的一大巔峰,而汴京作為北宋的國都,成為我國休閒娛樂文化活動的發源地。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北宋汴京直接孕育出了以"勾欄瓦子"為代表的中國市民文學,其中所蘊含的商業性和文藝性不僅影響著當時的人們,還對後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內部產生巨大的變革時期,在寬鬆的政治條件以及經濟條件的促使下,在汴京形成一種可以媲美當代都市的城市化生活。

北宋是我國古代城市休閒娛樂活動發展的高潮,其首都汴京可謂是我國傳統休閒文化的策源地。在開明的政策以及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都縱身於城市化的生活當中。而汴京作為北宋時期的都城,有著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休閒娛樂資源。

隋唐時期,建立起了坊市制度,且管理的十分嚴格。一般坊和市是劃分開來的,坊是居民區,市為商業區。且在中唐以前,坊中一般不設有客棧,需在市裡設置。中唐之後,這種規範城市居住的管理規定才稍有緩和。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北宋初期,其首都汴京的城市結構依然承襲著前朝遺留下來的坊市制度。這種在時間以及空間上限制居民生活的制度對宋朝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有所限制。之後,這種坊市制度被徹底打破。沒有了坊和市的界限,城市的商業區和居住區交錯縱橫,大街小巷連成一片。

甚至還促使了早市、夜市的出現。這種坊市制度的打破,不僅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且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宋朝逐漸成為我國古代商業文化發展最為繁榮的一個時代。

根據《東京夢華錄》中的相關記載:

"瞻天表則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頻觀公主下降,皇子納妃,修造則創建明堂,冶鑄則立成鼎鼎,觀妓籍則府曹衙罷,內省宴回,看變化則舉子唱名,武人換授。"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不僅可以觀賞、參加各種節日慶典以及作為都城而特有的朝廷政務活動。再加上當時汴京經濟的空前繁榮,人口數目的逐漸增多,為了滿足人們對於休閒娛樂的需求,大大小小的休閒娛樂活動幾乎充斥了整個城池。就連這一時期的寺院、公觀裡的嚴肅氣息也逐漸被淡化,甚至在固定的時間成為一些休閒娛樂或交易活動進行的場所。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北宋汴京的休閒娛樂文化活動項目繁多,各階層都積極投入到各種休閒娛樂生活當中,極大的推動了當地經濟以及休閒娛樂活動的發展

(一)、勾欄瓦子鱗次櫛比

根據《東京夢華錄》中的關於"瓦子"的相關描述:

"瓦中又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博、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

文中所提及的"瓦子"又可成為"瓦肆"或"瓦舍",是一種文化娛樂消費市場。其內部由各個勾欄組合而成,將整個瓦肆劃分為多個單獨且封閉的演出場所。而瓦肆作為專業性的休閒娛樂消費場所,在我國古代休閒娛活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瓦肆之中,各階層的人們易聚易散、來去自由。在當時的北宋,瓦肆經常被認為是那些浪蕩子弟流連忘返之地,來這裡消費的人時常是擁有大把時間且無所事事之人。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筆者認為也可以將這種現象理解為都市市民追求自我意識的覺醒。

北宋都城汴京的瓦肆鱗次櫛比,且規模巨大。一般瓦肆多分佈在城市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瓦肆中除了各種娛樂演出以及演出場地、觀眾席等基礎設施之外,還有許多服務設施,甚至連大夫、算命先生等人也活躍其中。人們在此聚集,各種節目也在此上演,讓人目不暇接。

如《東京夢華錄》就對此有詳細記載:

"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博飲食、剔剪紙畫令曲之類"

就北宋汴京的瓦肆而言,集聚各種百貨交易、說唱曲藝等功能為一體,可以說是集大眾性、商業性以及娛樂性於一身。且無論是其規模、數量又或是分佈,都為市民參與其中提供了便利。

(二) 、休閒娛樂節目包羅萬象

根據《東京夢華錄》中的相關描寫:

"新聲巧笑於柳陌花巷,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

在這座極具商業和文藝的城池當中,上演的節目不僅種類繁多,且極吸引人眼球。其中與當時文學息息相關的節目有說話、戲劇、雜劇等。這些節目不僅為大眾所喜聞樂見,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當時汴京的說話藝術可分為講史、講經、講小說以及講渾話等。

如《東京夢華錄》中所提及的:

"講史李造、楊中立、張十一、徐明、趙世亨......小說王顏喜、蓋中寶、劉名廣......霍四究說《三分》,尹常賣《五代史》。"

在當時的北宋,由於文化知識並不是十分不普及,人們就將科普家這一角色賦予給了一些說話藝人。他們通常會以生動的講述,將一些史書故事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以一種更為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受眾。

再加上這些說話藝人不僅口才了得,語言也十分幽默,把每一個內容情節都表現的淋漓盡致,給人一種視聽盛宴的享受。人們在享受的同時,知識也會潛移默化的灌輸在他們的腦海中。同時,人作為信息傳遞的載體,也能將這些說話內容實現空間和時間上的流傳。

根據《醉翁談錄》中的相關記載:

"耆卿居京華,暇日遊遍妓館。所至,妓愛其有詞,能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

說到演唱的方面,就不得不提到柳永。並不說是他本人進行演唱,而是說這位風流才子以世俗喜愛的風流曲調而著名。他所做詞曲在當時曾被一些人說是"淫詞穢曲",之後他一不做二不休,專寫市井歌詞,並靠此為生。

筆者認為,此類現象的出現,恰是說明了文藝被商業化了之後,市場就成了檢驗作品好壞的唯一標準。

(三) 、汴京城內外的交通十分便利

一座城池,要被賦予上商業文藝城池的標籤,光是有大量的休閒娛樂場所是不夠的,還得依附於城市的交通網絡。北宋時期,汴京城內的橋樑眾多,為河流兩岸的市民往返各地提供了最大便利。城內便利的交通、繁忙的水運,促使了河市、橋市的形成。

汴京城的城樓門可分為陸路門以及水路門兩種。陸路門如有固子門、新酸棗門、通津門等;水路門有東水門、西水門、上蔡河水門等。不同的交通線路交錯縱橫,為人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眾多選擇。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根據《懷麓堂集》中的對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相關描述:

"本工其界畫,尤嗜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不僅刻畫了繁華的都市,還對北宋時期市民生活做出了細緻而又生動的描繪。

每年春天,人們多會去汴河沿岸踏青、賞景、聚會以及購買一些生活所需用品。久而久之,在汴京城內就形成了一種節日情節和清明習俗。每到這時,萬巷皆空,只能在汴河沿岸看到攢動的人們。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北宋時期的汴京作為我國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不僅給當時的人們以強烈的感官以及視聽享受,也對後世休閒娛樂活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正如《東京夢華錄》中所描述的:

"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年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首先,北宋汴京的休閒娛樂活動所迸發出來的欣欣向榮、自由、活潑的生活氣息感染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眾多異彩紛呈的節目不僅帶有濃郁的都市風情,而類似於說話藝術的節目更是容易被人們所接受。這一時期的休閒娛樂文化活動愉悅了人們的身心,開拓了人們的視野。

同時,人們通過參加各種大型的節日慶典,間接地加深了自己與上層統治者的聯繫。也正是由於當時統治者的大力支持,才會讓市民享受到多姿多彩的休閒娛樂生活。在提高百姓生活品質的同時,也推動著當時社會的進步。

北宋國都汴京,為何能成為傳統休閒娛樂活動的發源地?

其次,北宋汴京的休閒娛樂文化活動對後世的影響可謂是源遠流長。北宋滅亡後,不僅是汴京城內的百姓跟隨者宋高宗南下,這些休閒娛樂文化活動也隨之傳到了南方,且許多地方都繼承了汴京休閒娛樂活動的內容和方式。

同時,隨著之後各國之間的友好交往、貿易往來等多種途徑,這些休閒娛樂文化活動也隨之流入日本、朝鮮等地。當然,也為我國現如今的休閒娛樂文化活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參考文獻:

《東京夢華錄》

《醉翁談錄》

《懷麓堂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