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之下的IPO:全業務鏈受影響,三方合力“重啟”進程

每經記者 孫嘉夏 實習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陳俊傑

2020年的春節,國人被一場新冠病毒疫情打得措手不及。國內資本市場也在疫情影響下反覆震盪。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IPO既是投行的核心業務之一,也是企業“鯉魚躍龍門”最重要的一步,但疫情突然來襲,讓不少企業原本按部就班的IPO進程被意外打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觀察,試圖瞭解當前IPO各業務鏈條受疫情影響的程度。

一方面,投行、律所、審計機構業務人員面臨著出差難的問題,盡職調查難做,當面溝通受限制,工作方式正在發生改變。餐飲、文娛等行業的IPO公司則更是受到明顯影響,一季度業績“岌岌可危”,財務報表表現不佳,估值受衝擊,或也將直接影響公司IPO進程。

當然,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已出臺多項政策,保障IPO常態化,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疫情之下的IPO:全业务链受影响,三方合力“重启”进程

IPO工作將保持常態化

2月2月,上交所發佈《關於全力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監管業務安排的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間,上交所仍按照相關規則規定,正常受理發行人通過上交所科創板審核業務系統提交的首次公開發行上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及其他相關申請。

其次,自2月3日起,科創板首次公開上市審核、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核及其他相關審核中發行人回覆時限等規則規定的審核時限,以及發行人更新財務報告的時限,予以中止計算;具體恢復計算時間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另行通知。2月3日晚間,60家科創板在審企業發佈公告稱,將公司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

在證監會層面,受疫情影響,雖然註冊、發行等工作一直在持續,但鼠年第一場發審會將於3月5日召開,而追溯上次證監會發審會,還是2020年1月17日。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1月在包含春節假期的情況下,A股IPO核發家數也達到了27家。相比之下,2月份IPO核發家數僅為12家。

或受IPO供給收縮影響,2月份上市的科創板企業中,包括東方生物、賽特新材、華潤微在內的10只股票首日漲幅超過200%。相比之下,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23日,僅有2只股票首日漲幅超過200%。不過,隨著近期證監會發審委、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工作陸續恢復,預計將逐步改善IPO供給狀況。2月28日,證監會發審委發佈公告稱,將於3月5日召開發審會,審核廣東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三人行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3月1日,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發布2020年第四次、第五次審議會議公告,將於3月11日審議天合光能、金博碳素髮行上市申請。基於防控疫情的需要,上述兩次會議將採取現場+視頻的方式舉行。

疫情之下的IPO:全业务链受影响,三方合力“重启”进程

投行、律所出差難

受疫情影響,保薦機構和審計機構的相關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被推遲。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內工作進度會有所放緩,但長期來看,疫情對於整體業務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國元證券一位保薦代表人表示,雖然現在已經復工了,但還是普遍面臨出差難的問題。無法出差,投行很多工作便難以開展。

在某券商投行IPO部門工作的小劉對記者表示,目前整個投行圈,大部分還是居家辦公,當下最大的難題也是出差難。因為投行的項目分佈在全國各地,基本都是奔波在路上。IPO業務、再融資業務是這樣,債券業務出差則更頻繁。現在的情況是,受疫情影響,很多出差是無法進行的。以他所在的券商為例,出差需要報備,而一些重點地區如武漢、溫州等地都在禁止出差之列。

“我本人由於項目地點正好是在老家,同一個地級市,所以能幸運地趕到項目地辦公。不過受疫情影響,很多核查手段還是無法實施。比如客戶、供應商、股東等都需要走訪,因為疫情現在只能停下來。”小劉告訴記者。

但是他也表示,證監會等監管部門也提供了相應的便利措施。現在現場申報材料的情況少了,大部分都是通過郵件的方式進行,從而減少了投行去證監會的頻率。“不過關鍵材料比如交上會稿以及參加發審會這種,應該還是要去現場的。”小劉說。

由於基本上是居家辦公,券商也通過視頻會議等多種形式代替現場辦公。小劉談道:“一般工作,微信上交流就可以,投行是以客戶為中心,早會這種情況不多。他(擬上市公司)給我們(券商)問題反饋,積累的問題多了,從而需要一次性解決的時候,就通過視頻會議。”不過,小劉他們並不是使用釘釘、企業微信這些辦公軟件,而是券商系統內部定製的視頻會議系統,比如華為視頻會議系統等。

IPO企業方面,小劉表示,由於公司客戶主要集中在浙江等長三角地區,目前復工比較快。其瞭解到已經有熟悉的企業復工兩週了。從行業上看,影響比較大的是餐飲、文娛等。相對來說,製造業企業,特別是為基礎設施提供服務的行業,比如電力設備、機械類的企業,疫情對他們的影響則是短期的。

此外,政府也在稅收、金融等層面進行扶持。比如有銀行在疫情期間推出特殊的貸款利率,受影響的企業可以用其他銀行貸款置換更低利率的貸款。貸款規模方面,則主要看信用程度和抵押物。

與投行類似,律師事務所在疫情期間也是在家辦公。北京市京大(上海)律師事務所么博文律師對記者表示,律所的工作基本採取在家雲辦公的模式。律所的核查工作基本採用電話、函件溝通,需要出差的事宜均後置,等待疫情結束後再進行。人員內部溝通方面,律所的行政工作人員輪流到律所值班,辦案律師只有必要事件才到律所辦事,會議均以雲會議的形式召開。

由於現場盡職調查、審計評估比較困難,部分股票發行和併購重組業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律所除現場盡職調查受阻,其餘的調查工作基本恢復。么博文進一步表示,疫情結束後,在保證工作效率的情況下,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加大線上辦公比例。

IPO企業陸續復工,如上述投行人士所言,此次疫情對第三產業影響巨大,特別是餐飲、文娛和旅遊等行業。傳統的春節假期,原本是這些行業的旺季。而疫情直接導致相關行業公司收入減少,但房租、人員工資依舊需要支付,這對不少企業的現金流又是一大考驗。

為了解餐飲業企業IPO情況,3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某IPO企業董秘辦公室,該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通過加盟與直營相結合,銷售門店在全國多地都有佈局,而其公司總部所在地的疫情情況也不容樂觀。

關於門店復工情況,該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公司門店主要位於學校和商圈附近,疫情嚴重的時候的確很多門店都關閉了。目前每個地方政策不盡相同,大部分門店已復工開店。其特別提到,疫情期間公司也有門店是一直開業的。至於疫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該工作人員則未予置評。而另一家食品類IPO企業則向記者表示,最大的困難是物流運輸。該公司終端客戶涉及個人消費者和餐飲企業,需要通過經銷商和加盟商體系將產品銷售至終端客戶。

該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沒有直營門店,主要是向經銷商、加盟商供貨,目前部分門店已經復工。“一般情況下,比如市場開了,門店基本上也都開了。但受限於物流運輸封路等原因,公司向門店供貨存在一定影響,但好在很多門店年前就有備貨。”

另一方面,由於該IPO公司旗下品牌門店均非直營,相應地也不需要承擔房租、工資等支出。相比之下,資金壓力要小於自有門店企業。

疫情之下的IPO:全业务链受影响,三方合力“重启”进程

證監會、交易所在行動

對於疫情期間的IPO工作,證監會、交易所也在積極行動。2月3日,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對於發行人的反饋意見回覆時限、告知函回覆時限、財務報表有效期屆滿後終止審查時限等與發行審核相關的時限,以及已核發的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均暫緩計算。此外,防控疫情期間,為便利相關主體,發行部開通以傳真、電子郵件、郵寄光盤等為主的形式報送文件。

在2月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堅持股票首發(IPO)常態化”。疫情發生以後,由於現場盡職調查、審計評估比較困難,部分股票發行和併購重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此,證監會專門作出了針對性的安排,比如放寬了對發行人反饋意見回覆的時限要求。在審核方面,做到“三個正常”,一是正常核發首發批文,二是正常推進審核進度,三是正常推進併購重組許可受理和審核工作。

上交所方面,在2月2日,發佈的《關於全力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監管業務安排的通知》中提到,項目審核期間,暫不接待預約現場溝通、現場諮詢。保薦機構項目人員可通過上交所審核業務系統在線提出問題或撥打相關電話聯繫審核人員,上交所科創板審核機構將及時回覆。

2月24日,上交所還首次為武漢地區上市企業良品鋪子安排了“雲敲鑼”的上市儀式。據上交所介紹,考慮到上市儀式對企業具有特殊意義,上交所專設業務流程,推出全新的“網絡上市儀式”。線上儀式保留了現場儀式的主題環節和元素,以“視頻模擬鳴鑼”替代現場鳴鑼。

另外,科創板上市委員會也表示,將採取現場+視頻的方式重啟審核工作。

記者手記

觀察疫情之下的IPO情況,我們瞭解到,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各方都在盡最大努力“重啟”IPO進程。證監會、交易所通過多種方式保障IPO工作的正常進行;投行、律所通過視頻會議、線上溝通等方式交流,有的工作人員甚至突破重重困難趕赴項目地現場辦公;擬上市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此次疫情對於實體經濟影響很大,特別是第三產業。而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IPO有利於企業提升資金實力、降低融資成本,這也是各方如此重視IPO的恢復工作,通過各種努力趕進程的原因。

目前,證監會發審會、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的審核工作陸續重啟,各地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穩步進行。相信隨著各方的努力,IPO常態化指日可待。而隨著IPO進程的恢復,也將對實體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給予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走穩,也有利於資本市場恢復信心,走向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