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赤峰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新鮮出爐


赤峰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新鮮出爐

1、達裡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達裡諾爾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部,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經棚鎮約90公里,保護區地跨達來諾日、達爾罕烏拉和阿其烏拉三個蘇木,保護區的西北部與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相鄰,南部為小騰格里沙地的東段,西以錫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邊界為界,東距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80公里,保護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16°22′—117°00′,北緯43°11′—43°27′,總面積119413.55公頃。

達裡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候鳥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達裡諾爾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溼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態系統,遍佈保護區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溼草甸等構成了佔保護區總面積35.8%的重要的溼地生態系統,它對該地區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起到了主導作用。保護區西北部的玄武岩臺地及湖積平原上是寬闊坦蕩的大草原,這裡發育著內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義的慄鈣土禾草草原。在保護區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上是別具特色的榆樹疏林草原景觀區,它是草原地帶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在保護區東南部的波狀沙丘中,沙坨地植被與溼地植被鑲嵌分佈,這裡疏林、灌叢、草甸、植被及沼澤植被環狀分佈,從而構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沙地草原景觀類型。

達裡諾爾自然保護區現已查明有鳥類16目36科160種。在保護區內分佈的國家重點動物中,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保護優先序列屬A級—1的有:黑顴、丹頂鶴、白枕鶴、大鴇、玉帶海雕、黃嘴白鷺等6種;屬A級—2的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等3種;屬中國特有種B級的有:赤頸小天鵝、鳶、雀鷹、普通狂、白尾鷂、灰背隼、紅角隼、黃爪隼、長耳號鳥等11種。

保護區的涉禽、遊禽的種類和數量在珍稀鳥類中佔絕對優勢,每當春秋兩季,都會有幾千只大天鵝和幾百只白枕鶴、灰鶴、蓑羽鶴等在此棲息,另外還有幾十只大鴇在該地區棲息繁衍。

該保護區有著多樣的生態系統及豐富的珍稀物種資源。從景觀生態系統看,保護區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岩臺地——湖積平原——湖盆低地——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生態格局,與之相應的是臺地平原及湖積平原植被——低溼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佈。另外,加上以達裡諾爾為中心的湖群景觀、以達爾罕山和砧子山等組成的山地景觀,為豐富的物種資源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區現已查明有鳥類160種,齧齒類15種,魚類21種,浮游植物72種,浮游動物36種,底棲動物20餘種,高等植物約434種。此外保護區境內還有幾種小型獸類。

保護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物種資源吸引著當今中外的眾多專家學者以及熱愛大自然的遊客前來考察、參觀和旅遊,並給每一位來訪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護區既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發展生態旅遊的最佳場所。這裡到處是景,到處是畫面,來到這裡,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2、喀喇沁王府

喀喇沁親王府始建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是內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現狀保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府,已建成清代蒙古王府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建成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是國家AAA-景區。

據史書記載,原王府佔地面積130餘畝,房屋400餘間,整體建築宏偉壯觀,佈局嚴謹,體系龐大,結構精巧。前後共五進院落,主體建築有大堂、二堂、儀廳、大廳和承慶樓。中軸對稱,東西兩側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構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門相連。西院為政治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建有廟宇、祠堂、客廳、議事廳、書齋、練武場。東側為生活區,有戲樓、王爺和福晉的臥室、倉庫、膳房。王府的後面是花園,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園林式。花園內有十一座院落,137間房舍,有老爺祠、馬王殿、土地祠,還建有戲樓、花窖和養鹿場。五座造型各異的涼亭,三座低欄平橋,潺潺流淌的泉水,環繞著疊石聳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園林景色。王府門前有九棵古榆,廣場屹立著一字排開的十三座敖包。府內堂舍丹青鬥彩,樓閣雕樑畫棟,花苑奼紫嫣紅,樺柏巍然參天。整座王府,肅穆古雅,氣勢恢弘,處處體現著主人的華貴。

喀喇沁親王府歷經三百多年風雨,東院已蕩然無存,西院也僅存不多,後花園早已消失,僅主體建築保存下來。1997年以來,地方政府投入巨資進行搶救性保護性維修,恢復了中軸區和東西跨院古建築的原有風貌,復建照壁、垂花門等。恢復後的親王府有府門、轎廳、回事處、議事廳、承慶樓、書畫廳、揖讓廳、書塾、福晉居室等建築,並舉辦有“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清代內蒙古王府歷史陳列”等大型展覽,被文博專家譽為中國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親王府為內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現狀保存最好的王府,體現了地區特色和民族宗教特點,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築的基本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王府內值得稱奇的還有月臺上的古松——龍鳳松,東邊的為鳳松,西邊的為龍松,自然生長,惟妙惟肖。這兩棵松樹已被列為“中華奇樹”之中。

喀喇沁旗王的遠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濟拉瑪),屬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立下過汗馬功勞,曾三次救過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賜他九次犯罪而不罰,並封為第九位千戶那顏。由於他們父輩即是摯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當兄弟看待,並把女兒嫁給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的稱號,即駙馬。元朝建立後,駙馬吉伯格的後代受封故契丹大寧之地,賜“諾顏”號,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漢譯為“守衛者”的意思。

其後,傳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蘇布地,他統領喀喇沁部在天聰二年歸附了皇太極。在蘇布地的幫助下,皇太極征服了漠南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地區蒙古各部先後歸附清朝。天聰九年(1635年),蘇布地之子固魯思奇布授札薩克,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爺。第一代王爺和第二代王爺圖巴色稜都居住在今遼寧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爺班達爾沙才遷到喀喇沁旗龍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從龍山遷到現王爺府。後又經歷十二代,傳至貢桑諾爾布。之所以在這裡建王府,一是當時的錫伯河川草深林密,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環境優雅;二是這裡前有十八羅漢山,以王府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後面又有印臺山,所謂風水好,符合當時王公貴族的心理。

門外廣場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二代王爺貢桑諾爾布親王。貢王,字樂亭,生於1872年,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27歲時接任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薩克和卓索圖盟協理盟長。貢桑諾爾布是最後一代王爺,也是政績最突出、最開明的王爺。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才思敏捷,通曉漢滿蒙藏多種文字,還擅長詩詞書畫,騎射拳腳。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他的父親旺都特那穆濟勒病逝,翌年春,貢桑諾爾布進京正式承襲喀喇沁王的職爵。之後,對其父親時代的弊政進行改革,將旗民的無限徭役改為定額制,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此基礎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興辦教育,興辦實業,訓練軍隊,創出了內蒙古地區“五個第一”。

第一個辦學堂——崇正學堂。辦教育是貢王實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創了崇正學堂,招收旗內30多名適齡兒童免費入學,並親自擔任校長。現在的王府中學的前身就是崇正文學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齡,培養弟子數萬,他們分佈在祖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

第一個辦女學堂——毓正女學堂。光緒三十年,貢王去日本考察,受到了當時日本首相大隈伯爵的接待,並在日本參觀了“萬國博覽會”,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強盛起來的主要原因,是科學教育水平高;而蒙古落後,在於教育落後的現實。日本之行對貢王觸動很大,回國後,他又辦起了毓正女學堂和守正武學堂。並且聘請日本女老師何原操子任教,講授蒙、漢、日三種語文和各種家務學科。在守正武學堂內學習軍事、訓練軍隊,以保護地方安全。

第一個派留學生。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養人才,貢王又第一個派留學生。從各學堂抽出骨幹,去國內天津、北京、上海和國外求學深造。

第一個辦報紙。為了提高旗民的素質,瞭解蒙古內外的情況,貢王又第一個辦起了內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報紙——“嬰報”,創辦了報館。

第一個辦郵電。貢王在蒙古地區第一個辦起了郵電,他親自指揮放樹架線,架通了喀喇沁——圍場的電話線路。

這些都是內蒙古首創,稱之為蒙古地區“五個第一”。也就是這五個第一,打開了喀喇沁旗封閉的大門,使喀喇沁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農業發展上,進行農作物增產試驗,講科學種田,並從浙江用火輪運桑苗數萬株到北京,再用駝馬運回本地,大面積種植,養蠶織布,現仍存有當時留下的桑樹四棵。

在工業發展上,貢王開設了織布、染色、造絨氈、肥皂、蠟染五座工廠,發展地方工業,安置勞力,減少吃閒飯的旗民。

在商業發展上,建起了“三義洋行”,廣招天津北京等地客商來經商,當時市場繁榮,一片昌盛景象,素有“小北京”之稱。

貢王推行的這些新政和經濟的發展,在赤峰地區都是他人未曾創建的事業,對喀喇沁旗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貢王也因此在喀喇沁旗及至蒙古地區的聲望越來越高。

貢王有如此先進的思想、勇於開拓的意識,其思想根源在於他在京供職時,和進步人士吳綬卿、梁啟超、吳昌碩、嚴復等進步的民主人士密切交往,受他們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和孫中山先生的往來,奠定了他思想進步的基礎。

據-史館出版的《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第166頁記載:1912年8月25日下午三時在北京湖廣會館,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組成-,史稱“五黨共和”,召開選舉-理事代表大會。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王寵惠、貢桑諾爾布、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惠九人以不同的票數當選-理事,後來孫中山被推選為理事長。貢桑諾爾布以唯一的蒙藏代表當選,成為第一屆-九理事之一。而後,多次與孫中山出席-各種重要會議,及時向世界闡述中華民國的民族政策,貢桑諾爾布是史料記載最早的少數民族-創始人之一。

正當建黨伊始,袁世凱政權,孫中山顧全大局讓位於袁世凱,因貢桑諾爾布親歷了戊戌變法毀於袁世凱的後果,又看到好友梁啟超、吳昌碩、嚴復被袁世凱排斥的遭遇,他不支持袁,回到喀喇沁王府,最早提出了“蒙漢民族團結自治”的口號,深受蒙漢民族的歡迎,並在熱河省部分地區實踐。這一活動被熱河都督熊希領探知密報袁世凱,袁世凱懾於貢王在蒙古地區的威望,於1919年9月9日嚴令調貢王進京,任蒙藏事務局總裁之職,開始了他在北洋政府12年的政治生涯。任職期間,貢王曾多次勸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獨立活動,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做出過貢獻。1931年貢王因腦溢血死於京城,時年59歲,死後葬於遼寧建平王子墳。喀喇沁王是內蒙古地區24王之首,享有御前行走待遇,他是品級最高的加授親王,和李鴻章平起平坐。

3、阿斯哈圖冰石林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景區位於克什克騰旗東北部,在距離大興安嶺最高峰黃崗峰約40公里的北大山上,國家AAAA級景區“阿斯哈圖”是蒙古語,意思是“險竣的岩石”。景區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3公里,佔地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為1700米左右。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由於各方面工作業績突出,先後獲得了--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國家生態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等多項殊榮。併成功打造了“山水草原,北方石林”這一旅遊品牌,成為內蒙古地區的著名景區。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同雲南石林相比,雖然都叫“石林”,可形成的原因卻不同,石林的形狀也不同。雲南石林石頭的紋理是垂直上下的,似刀劈斧砍;而阿斯哈圖石林石頭的紋理是橫向的,一層一層,像千層餅。阿斯哈圖石林也叫做冰石林,是世界上罕見的、形態和成因在全球都具有代表性,並且是目前世界上獨有的一種奇特地貌景觀。

舉目眺望,阿斯哈圖石林之間,那茂密的原始白樺林枝繁葉茂,偶有獐狍野鹿悠閒自得地穿行其中,草地上雜花繽紛,蝶舞蜂飛。給崢嶸挺拔的石林,平添了幾多溫情,幾多風韻。遠處那平坦開闊的草原上,星星點點的氈房和成群的牛羊,彷彿是在綠海中浮動。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共有四個核心景區,其中一景區:它是阿斯哈圖石林中最大的一個區,它將石林之秀、石林之美、石林之靈、石林之形集於一身,是石林中的代表性景區。主要景觀有:月亮城堡、魚尾塔、將軍床、平衡石等。二景區最具代表性的有拴馬樁、三結義等景觀。三景區主要景區有試劍石和鯤鵬落草原等,鯤鵬展翅九萬里,棲居草原不思歸。翹首而臥的鯤鵬與藍天、草原相諧成趣,構成一幅優美的畫卷。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地處高山草甸草原與原始白樺林的交匯地帶,這裡植被茂盛,植物資源豐富,因季節的不同而姿彩各異,魅力紛呈,可謂景因時移,景隨時轉。阿斯哈圖石林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春天,山花爛漫,蝶舞蜂忙,夏天,涼爽宜人,鳥語花香,秋天楓葉如丹,層林盡染,冬天群山逶迤,銀裝素裹。

4、曼陀山莊

塞北第一莊——曼陀山莊以其古樸秀麗的塞外風光和濃郁的歷史人文古蹟奇觀聞名遐邇。她既有山川、湖泊、沙漠、叢林、草原等自然美景,亦有遼、元代人文古蹟。是融現代派和塞北草原民族風情集吃、住、行、遊樂、購物、健身、團體會議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特色旅遊度假樂園。

曼陀山莊,號稱塞北第一莊,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鎮)的。克什克騰旗地處赤峰市西北部,東鄰赤峰市林西縣,翁牛特旗,南連赤峰市松山區、河北圍場縣。西接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正藍旗,靠近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距赤峰市286公里。

曼佗山莊曼陀山莊因附近的曼陀山得名,“曼陀”寓意神仙居住的地方。據《元史》載:“至元二十四後(1287年),蒙古乃顏部落反判,世祖皇帝忽必烈率軍親征,途經此地,駐蹕應昌之夕,山巔一佛臨空,現金身色,如影如幻......遂做佛事七晝夜”。

曼陀山莊以其古樸秀麗的塞外風光和濃郁的歷史人文古蹟奇觀聞名遐邇。此地既有山川、湖泊、沙漠、叢林、

草原等自然景觀,也有遼、元代人文古蹟。東臨貢格爾草原,南臨小騰格裡沙漠,西面是灌木叢林,北面是內蒙四大名湖之一的達裡湖。

曼陀山莊集山川、湖泊、沙漠、草原、灌木叢林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自然奇景。以曼陀山莊為中心,向東6公里是元代龍興寺遺址,淨梵水雲洞;向西15公里是北元都城魯王宮遺址;向北15公里是成吉思汗堡等名勝古蹟。曼陀山巔風景更是奇特,山石聳立,栩栩如生,亦真亦幻,有曼陀大佛,八戒問天、張飛鎮關、仙人靴、水雲洞等二十幾處旅遊景點,令遊人留連忘返。

這裡現已建成融現代派和塞北草原民族風情,集吃、住、行、遊樂、購物、健身、團體會儀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樂園。

娛樂項目:溜馬觀光、騎駝遊覽、射箭、觀賞飛禽翔集、草原日出晚霞奇觀,水上游戲、垂釣,奇石欣賞、探險,野外篝火,特色歌舞等。

生活服務區:主要提供民族餐、中餐、快餐;餐宿接待能力達200人/次。有高中低檔客房及情侶包、蒙古包、森林木屋、豪華舞廳、健身房、桑拿洗浴等。

5、真寂之寺石窟

真寂之寺石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查干哈達鄉,原稱“後召廟石窟寺”,始鑿於遼。1974年修繕石窟前-廟屋頂時,在中窟門楣上發現陰刻“真寂之寺”四字,知遼代稱為真寂寺。

石窟開鑿在一座俗稱“桃石山”的峭壁上,有南、中、北3個洞窟,坐西朝東,窟前是清代-教寺院善福寺,善福寺大殿南北長23米,寬6米,直接依附石窟而建。

中窟規模較大,窟門內側雕金剛力士像,窟內有主尊為釋迦涅架像,兩側立有舉哀菩薩及弟子17尊。

南窟窟門兩側各雕金剛力士像,窟內坐佛1尊,佛像前左右側分別為普賢菩薩騎象和文殊菩薩騎獅像。

北窟分內、外二室。窟內浮雕坐佛、弟子、菩薩、供養人及天王像。桃石山南側山谷巖壁有金剛力士浮雕。南側和西側山谷還有遼代弘福寺遺址和契丹早期祭山、祭天遺址。

真寂之寺石窟是一處保護較好、造像較為完整的遼代中型佛教石窟寺,是研究契丹民族佛教造像藝術的重要資料。2006年5月,真寂之寺石窟作為遼代石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淩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

紅山, 遼寧省凌源市牛河梁遺址出土玉豬龍

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傳說內蒙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遠古時,有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九仙女驚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灑在了山上,因而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蒙元時代,蒙古族人叫它為烏蘭哈達,漢語譯為“紅色的山峰”。所以,後來都叫它“紅山”。公元20世紀初,中國處於軍閥割據的年代,當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請了一位叫鳥居龍藏的日本學者來講學。據日本人回憶,當年他越過遼上京(今巴林左旗)來到了紅山,在附近地面上發現了一些陶片。1919年,來了一位法國人,名叫桑芝華。他來到內蒙林西,無獲而歸。還有一位法國人,名叫德日進,他在紅山一帶發現一些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細石器。1930年冬,從東北通遼來了一位梁啟超的兒子叫梁思永,他生於澳門,從美國留學歸國後,開始研究考古學,他收集了一些鳥居龍藏的資料後,參加了中國科學院考古組,到過林西、沙拉海、鍋撐子山一帶,僅發現一些陶片後就回北京了。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當時熱河省省會——承德。隨後來了一批所謂的日本考古工作團,叫滿蒙考察團。有個叫濱田的,是當年東京大學校長。他們來的動機是: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想在內蒙古找出不屬於中國歷史文化的憑據。結果。在紅山30多處遺址僅發現一些陶器殘片和幾件青銅器,都屬於中國歷史文物,讓日寇枉費了心機。 紅山文化博物館示意圖

解放後,梁思永先生為中國考古所副所長,中國考古學家尹達先生出版《中國新石器文化》一書,梁先生作序。尹達先生認為:紅山文化是北方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結合。兩位學者論述了東北這一文化現象,屬於長城南北接觸產生的一種新文化現象,並提出定名為《紅山文化》。

紅山古玉的正式發現,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樹時,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龍。從此,人們開始意識到,中國玉雕藝術的源頭可能發生在紅山文化時代的西遼河流域。

其後不久,在內蒙敖漢軲轆板壕、克什克騰旗好魯庫石板山,阜新胡頭溝等地紅山文化遺存中又陸續發現了數批玉雕龍、大型勾雲佩等紅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遼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學地層依據的紅山文化玉器墓葬,從而使紅山文化確有玉器成為定論。

歷史學教授雷廣臻研究發現,中國古文獻記載的黃帝圖騰(熊、龍、龜、雲、鳥等),均有紅山文化玉器與之對應。這些圖騰性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紅山先祖的生產、生活、生育和生靈情況,而玉龍玉鳳則是紅山最尊崇的玉器。

遼寧省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歷史學教授雷廣臻有關牛河梁紅山玉文化國際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最新見解,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關注。 紅山文化墨玉馬蹄形器

雷廣臻說,根據古文獻記載,黃帝圖騰主要有5種:一是熊。《史記》說:“黃帝為有熊。”班固編著的《白虎通義》也說:“黃帝有天下,號曰有熊。”在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考古發掘中,不但出土了泥塑的熊下顎和熊掌殘體,還出土了雙熊頭三孔玉器;二是龍。《史記》說“軒轅,黃龍體”。聞一多先生認為,上古姬通女又通巳,而巳即是大蛇,這種大蛇又被人們稱作龍,被黃帝部落奉為圖騰。紅山文化蛇形龍玉器,從興隆窪、查海遺址的玉玦,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遺址的玉龍,已經形成了一個系列;三是龜。《國語》說“我姬氏出自天黿”。郭沫若先生認為黃帝的圖騰為天黿,即神龜。在牛河梁遺址多次出土了神龜玉器和玉龜殼。四是雲。紅山文化的勾雲形玉器,部分造型可能與雲有關。五是鳥。《國語》記載,黃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鳥身者”,可能以鳥為圖騰。在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墓葬中,確實出土了玉鳥。

雷廣臻強調,在中國著名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紅山文化(主要是玉器)與黃帝有這麼多的契合。這種種契合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雷廣臻認為,紅山文化圖騰性玉器反映了紅山先祖的生產、生活、生育和生靈這“四生”情況。可以說,紅山文化的每一件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

雷廣臻教授進一步分析,黃帝多圖騰,哪個為社會所共同崇拜、從而成為共同的圖騰呢?從文獻上看,一是龍,二是鳳。從出土玉器實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為原型的龍,以貓頭鷹為原型的鳳,組成了玉龍、玉鳳系列。由此可以推斷,龍和鳳是黃帝部族的最高圖騰,玉龍玉鳳是紅山最尊崇的玉器。

7、巴林蒙古部落

巴林蒙古部落2003年被旅遊局評為2a級景區,是赤峰市旅遊局示範景區,設有39頂古樸傳統的蒙古包,為您體驗巴林草原淳樸的蒙古族風情和傳統的蒙古族文化,提供了旅遊休閒、度假勝地。巴林蒙古部落可同時接待200人就餐住宿。巴林蒙古部落設有賽馬場,射箭場,遊牧場,根據遊客要求,可以體驗騎馬放牧、放鹿等傳統遊牧生活,可以舉辦小型那達慕,可以舉辦烏蘭牧騎專場演出和篝火晚會等娛樂節目。

巴林蒙古部落烤全羊宴榮獲2003年“赤峰名宴”金獎,手把肉、盤腸、奶茶、奶酒,奶食品是巴林蒙古部落傳統飲食。

飄香的奶酒,悠揚的蒙古族民歌,歡快的歌舞伴隨你度過美好愉快的草原之旅,追憶遠古的蒙古族風情。

親近草原,迴歸自然。

8、巴林奇石館

巴林奇石館2-旅遊景點。始建於1995年,位於大板鎮查干沐淪街中段,坐北朝南三合院落,佔地面積1007平方米,建築面積390平方米,館室及院落全部採用仿古建築風格,恢弘典雅。館內陳列著雞血石、凍石等多個優質礦石品種。館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親筆題寫。

巴林石因產於巴林右旗而得名,與福建壽山石、浙-山石、昌化石並稱為“中國四大印石”。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發現,並作為貢品進奉朝廷,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稱為“天賜之石”。2001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國家首腦上海會議上,巴林凍石做成禮品方章贈送給各國首腦,起名“湧動的太平洋”,象徵著環太平洋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繫和不斷髮展,這使巴林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巴林石成為巴林右旗旅遊業的拳頭產品,受到國內外社會名流、文人雅士、金石專家的廣泛讚譽,稱為“中國頂級、世界精品”。金石界稱“世界雞血石在中國,中國雞血石在巴林,巴林雞血石看奇石館”。

9、南山生態園

南山生態園位於赤峰南端、距城區約500米處,佔地1.1萬畝,是集生態、旅遊、休閒,娛樂、經濟開發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生態園區。2006年通過國家A景區驗收,並獲得水利部批准的全國第六批國家水利風景區稱號,園區內林木植物有落葉松、油松、楓樹、楊樹等四十餘個樹種;野生草種有差不嘎蒿、沙蒿、蒼耳、蒲公英、馬齒莧、百里香等38個品種;藥用植物有甘草、志遠、柴胡、防風、枸杞等26個品種。植被覆蓋率現已達90%。隨著植被環境的改善,園區內除山雞、兔子數量增加外,還出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雕鴞、豬獾等,候鳥、留鳥數量也大大增加,現在南山生態園真正成了春華秋實、鳥語花香的生態園區。

生態園於2003年初啟動建設,目前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園區建設堅持科學規劃、打造精品的原則,從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生態保護三個方面入手,因勢築園、就地造景、突出特色,高標準、高質量建造生態精品工程和遼文化園區,全力打造生態南山、人文南山、旅遊南山和全民健身南山。歷經幾年的建設,生態園的面積由原來的7700畝增加到11000畝,園區投資600餘萬元進行了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通電、通水、通路、通信,現在南山生態園已得到了市民的認可,每天都有許多遊人,尤其大型節假日每天遊人達到上萬人。

生態園作為赤峰市中心城區的生態屏障,以“城市森林”定位,加強生態建設。幾年來,在園林規劃、造林種草方面,採取喬灌結合的立體栽培技術,豐富林木樹種,增加綠化美化面積,共造林整地6000畝,栽植各類樹木100餘萬株,造林密度已達90%,建設園林苗圃300畝、觀光采摘園500畝,完成了環山主幹路行道樹栽植。北坡新增綠化面積1500畝,累計栽植3米以上油松、柏樹和楓樹8000餘株,使園區正門、健身廣場、契丹廣場多年的黃土高坡全部覆蓋上綠色,特別是2006年政府拿出本級財政資金120萬元在敖包西坡1700畝荒坡上栽植了11萬株油松小苗,07年政府租賃文中鎮土地3328畝,由南山生態園負責綠化,08年投資20餘萬元進行養殖場拆遷後綠化建設,新建了一個帶有圍封隔離帶的杏樹園,新栽植杏樹2100多株,楊樹1800多株。09年赤峰市提出利用四年的時間打造森林城市的目標,今年是南山啟動建設的第一年,按照市政府利用四年的時間打造城市森林為目的,今年是南山啟動建設的第一年,計劃投資480多萬元對園區進行綠化、美化建設,栽植各類綠化苗木22個品種5萬餘株,綠化面積達2500畝,覆蓋了15個。由於今年早春,時間緊、任務重,植樹季節強,2500畝的綠化工程分成四個標段,採取招投標的方式,恆達公司中標1、2、3標段,北京中天園林公司中4標段,工程資金採取施工單位全部墊付的方式,工程完成並驗收合格後以5、3、2比例分三年付款,即09年末付款工程總額的50%,2010年付款工程總額的30%,2011年按成活率結算餘款,要求成活率達到90%以上。在此期間施工方負責養護三年。

為配合綠化工程建設,投資50萬元進行綠化水源工程建設,鋪設管路4500多米,打水源井一眼,架設高壓線路850米,50KVA變壓器一臺,二級提水一處,工程已經完工,現在西坡、北坡綠化水源問題得到了解決,為更好的完成綠化工作目標奠定了基礎。

生態園區總面積11000畝,由於只有一條油路,每逢節假日人員車輛擁擠,雨季道路泥濘,為適應生態園區的發展,加強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09年預計投資300多萬元進行道路修建,對原有6.8公里環山油路油麵進行養護,新修6公里油路,其中包括園區通文-三線的南環路、通八里鋪公墓的西環路。為了方便遊人上山,增加入園路口,新建休閒健身廣場—東山門、北山門-腰道、佛塔-環山主路等,貫通了各景點,工程完工後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有一個新的飛躍,此項工程將於09年內完成。

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生態園以生態為基礎、以遼文化為底蘊,進行了以遼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建設。截止目前,累計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契丹廣場、遼代觀音、圖騰柱廣場、遼古墓博物館、遼藝術石窟等十多處反映遼代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觀,其中反映契丹歷史的契丹廣場佔地5000平米,投資102萬元,廣場中的大型浮雕壁畫契丹王朝曾獲2004年全國首屆壁畫大賽優秀獎。

隨著南山環境的不斷改善,來南山休閒健身的市民逐漸增多,為滿足市民的健身需求,2008年區政府投資320餘萬元建南山休閒健身廣場,在廣場規劃建設中貫徹了以人為本的人文原則,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原則,以“生態”作為建設廣場的主題思想,利用綠化帶和現狀樹等資源優勢,營造“生態化公園、人性化空間”園區,建成後將是赤峰市一處面積規模大、檔次高的休閒健身場所,為社會各階層、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創造出一處性質不同、功能多樣、各具特色的多樣化的空間環境,是南山生態園十一五規劃建設中的又一亮麗景觀。08年已完成場地清理、回填土方、混合沙墊層、場內排水、廁所土建、環保磚鋪裝、踏步臺階墊層製作等工程,09年完成亭廊外裝修、廁所裝修、護坡製作扇形廣場及園路、菲魯姆水泥壓花製作、臺階踏步、花崗岩板鋪裝等建築工程,植物景觀綠化建設工程已經開始,投資69萬元打造園林綠化景觀,栽植國槐、油松、雲杉及各類花灌木14600株。

為打造夜色南山,區政府投資124萬元、採用LED投光燈和數碼流線技術對南山多普勒氣象塔進行亮化,工程於08年9月30日竣工,現在夜間的雷達塔絢麗多彩,已成為赤峰一座地標性建築。

今後南山生態園將繼續加大投入進行生態建設,使其發揮“城市森林”之功能,歡迎廣大朋友來南山生態園觀光、旅遊。

10、赤峰植物園

赤峰植物園座落在赤峰東郊的紅山麓畔,全園佔地四百畝,是一處集科研、科教、科普觀光、遊樂於一體的北方植物大觀園,赤峰植物園的前身是樹木園,1987年在市區兩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正式引種建園,1998年,經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專家設計將樹木園開發成植物園,並於1999年5月28日正式向遊人開放,赤峰植物園是一處集科研、科教、科普、遊樂於一體的北方植物大觀園,植物園的前身是城郊林場樹木園,其主要功能是引種訓化適合本地區栽培的園林綠化和荒山造林的新樹種,為當地園林綠化、荒山造林樹種選擇提供科學依據,為科研、科教、科普提供實習基地,從而改變本地區園林綠化,荒山造林樹種單一的現狀。

植物園佔地面積400畝,經過近十年的建設,現已有樹種44科、94屬、245種,加上二百多種花卉盆景,現在植物已達500多種,真正成了我國北方半乾旱地區植物的大觀園,幾年來,赤峰植物園不但為赤峰人民提供了一處品種繁多、門類齊全的植物生態園林,而且引進了瘋狂老鼠、碰碰車、摩天環車、海盜船、蹦極等大型娛樂設施,新建了水上樂園、忘憂園、賽車場等娛樂場所,並部分免費向遊人開放,短短的幾年,植物園成為遠近聞名的集休閒、娛樂、觀賞為一體的旅遊聖地,使遊人在休閒娛樂的同時認識自然、學習自然,從而愛護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

赤峰植物園被紅山區環保局定為赤峰市環境教育基地,最近赤峰植物園還被上級有關部門批准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家“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避難所,赤峰植物園年接待中外遊人60餘萬人次,年創收250餘萬,赤峰植物園以植物園為主,樹木種類繁多,品種齊全。因為它的前身是赤峰紅山區城郊林場樹木園。樹木園主要功能是引種訓化北方半乾旱及周邊地區樹木,以改變赤峰地區荒山造林品種單一的狀況。自樹木園建園來,先後從河北、遼寧、山西、陝西、新疆等地引進優良樹種四是四科九十二屬二百四十五種,植物園開業以來,曾接待過布赫等國家領導人,植物園的建成也到動了相關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