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面對新冠疫情,教培校長能從2003年的非典中學到什麼?

如果校長們想要了解今天的新冠病毒對教培行業造成的影響,不妨先回顧一下17年前的非典,以史為鑑,可能會讓你找到危機中的轉機。

非典停課,催生網校

2002年11月,第一例非典病例起源於廣東,爆發在北京。經過春運之後,北京成為了非典重災區,如同今天的武漢。

4月25日,北京市170萬中小學生停課;

4月中旬,北京市宣佈教培機構全部停課;

6月中旬前的雅思考試推遲;

2003年研究生複試推遲;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順延了

中小學停課以後,北京市教委組建了以北京教育信息「課堂在線」為主體,以人大附中、101中學、北京四中、北京育才學校、北京五中等6所網校為依託的網絡學習平臺。

網校,在當時就是最時髦的在線教育。在沒有帶寬和4G支持的情況下,主要提供的是錄播課程,以及網校答疑,互動功能。

因為停課,不得不在家接受教育的形式,吸引大批量家長與學校的廣泛關注。霎時間,市面上湧現一波名校辦網校的熱潮,也出現了很多的競爭者。

也就在那個階段,正在開培訓班的張邦鑫憑藉自學的技術建立了一個名叫「奧數網」的網站。當北京市開始禁止教育培訓機構線下授課時,大量的學生和家長湧入奧數網,這被認為是為學而思之後蓬勃發展做出的正確選擇之一。

遭遇退款,彈盡糧絕

相信這個是所有校長的噩夢。

2003年非典期間,大量的教育培訓機構遭遇了退費擠兌,新東方作為龍頭企業,因為退款,付完了賬上所有的現金,據說當時新東方賬面上常常趴著1個多億的現金,然而俞敏洪卻仍然要靠舉債才勉強度過這次財務危機。

到新東方退學費的學生,從四樓排隊排到了一樓,而根據銀行的規定,新東方一天可以提取的現金額度,是50萬。如果沒能及時給學生退費,不僅新東方名譽將受到影響,還可能引起擠兌甚至是更嚴重的突發事件。

俞敏洪從朋友那裡借了2000萬,又到銀行求爺爺告奶奶,把每天提款額度的天花板提高。最多的時候,一天退給學生的現金,就高達400多萬。

學生的學費是退了,但是老師的工資還得發。最難的時候,新東方還差一個禮拜,就要彈盡糧絕了。幸好6個月後,非典疫情結束,緩過來神的新東方業績在第二年迎來報復性上漲。

目前,新東方市值為19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0億元。

危中有機、線上爆發

從數據上看,目前教育培訓至少有6成是在線下的,並且80%以上都是中小型機構為主,特點為極度分散,具備區域特性。而線下停課,對於這些機構的影響是首當其衝的,這點,相信很多校長都深有體會。

1、收入銳減,現金流成最後一道關卡。

很多教培校長可能未曾想過,熬過了行業最嚴監管,卻有可能熬不過這場新冠疫情。

在這場風浪中,大機構的資金利用效率和能力都遠高於中小機構,新東方與好未來、四中網校都有著抗擊非典的經歷,這種寶貴的經歷和完備的組織能力都讓大機構在風暴來臨的時候最早做出了最好的應對方式。

但是很多中小機構,還猶在夢裡。推遲入學最嚴重的的後果就是,線下學生有可能大規模退款。大量的創業公司最多賬上只有6個月現金流,最少可能支持不了3個月,根本扛不住這一波退款潮。

在這裡,我們建議:培訓機構,一定要開始規劃現金流,號召公司高管,開始積極的制定預案,增加資金利用通道。

2、線下課“搬家”到線上,未來OMO模式成為主流

目前有大量的培訓機構寄希望於,通過線上工具來實現短時間內的線上化,至少是充當備用解決方案。

利用此次契機,“原老師,原時間,原內容”的搬家到線上,也是為教培機構打通線上線下提供了一個新機會,並且會對機構的線上品牌、教學服務產生積極影響。相信未來的教育機構走OMO的融合模式已經成為必然,尤其K12。

需要考慮的比如,線下老師能否實現較好的線上直播培訓效果,素質教育、早教機構的線上化進程一直是比較慢的,如果轉到線上,是否教學、教務、服務人員能做到較好的效果。盲目轉移到線上,影響用戶口碑,損失用戶續費。

在這裡,我們建議:沒有線上教育經驗的機構,轉移用戶時「免費」或者「折扣型」收費,比如贈送優惠券,後期鎖定用戶;縮小課程的整體時長,增加課程的彈性以及時應對疫情的變化。

3、為B端賦能的在線教育支持公司迎來特殊機遇

現階段,如何幫助各類線下培訓教育機構完成“搬家”是當務之急。在這種狀況下,很多專門提供在線教育平臺服務以及在線教育技術支持的教育機構紛紛出手。

目前好未來面向全國培訓機構免費開放直播雲在線直播系統,為湖北全省和全國其他疫區線下培訓機構提供線上直播授課解決方案,幫助線下培訓機構將線下面授轉為線上教學的方式。跟誰學也免費向全國培訓機構提供在線直播工具“微師”。

此外,包括Classin、希沃、網校易、保利威、小鵝通、雲朵課堂、學為貴等在內的數十家教育科技企業也先後向線下教培機構提供在線教育解決方案。

這些直播工具和平臺校長們都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情況選擇,另外提醒大家一點,工具的實現並非應對危局的關鍵,如何匹配上人員和各類資源,將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才能絕處逢生。

毫無疑問,“武漢肺炎”疫情必然給國內培訓教育領域造成致命打擊。但是,危與機一直都是同時存在。

17年前,在經歷了“非典”疫情之後,學而思得以異軍突起,之後發展成為的好未來已然成為行業翹楚。如今,經歷過“武漢肺炎”疫情洗禮之後,勢必會有類似學而思的教育機構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內容來源自:藍象資本、何加鹽、聯盟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