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吳宇森導演的電影《風語者》相信大夥都看過,對影片最後橋段裡的這門日本大炮非常感興趣,因為它不但外形巨大、裝彈方式奇特,更厲害的是它一炮就把行駛當中的美軍“謝爾曼”坦克炸成了零件狀態。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這門炮就是日本在二戰期間使用較為頻繁的“明治四十五式”重型榴彈炮,它的炮管內口徑是240毫米 ,彈丸重200公斤,這麼重的炮彈只能由四個人使用彈丸夾把它夾起來放到送彈軌→由裝填手使用推彈杆把它推進炮膛內→再把一個發射藥包放入發射藥室內→關閉炮栓就可以發射了。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由於彈丸威力巨大,一炮下去可以讓一艘2000噸的驅逐艦重創,拿它去打坦克當然就會炸成零件,這也表明“明治四十五式”榴彈炮確實是威力巨大的攻防武器。

“明治四十五式”榴彈炮是1912年研製出來的攻防武器,那個年代也沒有導彈,但水泥混凝土的建築已經出現,為了攻克堅固軍事要塞德國、美國、日本...都研發203、240毫米的大口徑火炮,所以當時240毫米這個口徑並不稀奇,日本通過日俄戰爭後的總結,認為要想攻克堅固的城防要塞非得重型榴彈炮不可,日俄戰爭期間雖然已經有了280毫米臼炮,但這個炮過於笨重且沒有機動能力,不適宜野戰,所以研製出口徑小一些,但可以安裝輪軸和拖拽的“明治四十五式”榴彈炮。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即便是這樣“明治四十五式”也很重,野戰條件下炮重超過了33噸(帶防盾),該炮由於製造年代久遠的原因,炮管長度只有3.892米(16.2倍口徑)這直接影響到了它射程,最大射程也只有10公里,遠不及二戰期間的長身管150、152和155毫米榴彈炮,但它的射速還可以,達到了1發/1分鐘的水平,使用人工裝彈這已經很快了。

“明治四十五式”榴彈炮參加過“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初日本關東軍從旅順秘密的將兩門該型號的榴彈炮運抵瀋陽北大營附近,18日當晚進行了炮擊北大營,1天的時間瀋陽就淪陷了,從哪之後“明治四十五式”就開始肆虐中華大地...最後一次報道它是在黑龍江的“虎林要塞”,當時是日本已經快投降之時,蘇聯紅軍發動遠東戰役,在“虎林要塞”的日寇使用它進行頑抗,終因為全線潰退沒發揮出太大的作用。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現實中的“明治四十五式”,沒有電影當中那樣威武,還顯得有些呆頭呆腦,它是1945年被四野繳獲之後,一同南下參加平津戰役的,但由於北平和平解放它沒有發揮出作用,直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建成之後,成為了珍貴的展品。

總得來說,“明治四十五式”和其它日本二戰時期的裝備一樣,都是欺負亞洲人民的,若是將它拿到世界上同口徑火炮相比,就顯得很落後,不但機動能力太差射程也過近,如果發生10公里距離的炮戰,它可能打第二發的時間有沒有,因為第一發過後馬上就會被敵方炮火覆蓋。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與圖片上的美軍M1型240毫米榴彈炮相比“明治四十五式”顯得很簡陋,這就是工業上的差距。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M1型240毫米榴彈炮可以進行大部件拆解,發射陣地進行組裝,它可以將160公斤的彈丸發射到23公里外,二戰期間的火炮射程上佔優,戰爭當中的火力支援就會佔優這是不爭的事實。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另外美軍設想在1946年1月份登陸日本本土,在可能會受到的激烈抵抗,所以研製出T92型240毫米自行榴彈炮,就是攻堅使用的,但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投降了,T92也沒派上用場。

一發就炸爛了“謝饅頭”坦克的明治四十式榴彈炮

M1型240毫米榴彈炮由半履帶式拖車拖拽行軍,使用橡膠輪胎,野戰通行能力要大大好於“明治四十五式”。

大口徑火炮是二戰時期的主要陸戰武器,雖然它的數量不多,但是在攻擊堅固堡壘時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說:新加坡戰役,當時日本從馬來亞進攻新加坡英軍要塞,由於從背後打過來新加坡英軍部署在海岸的重炮由於是固定式的沒法轉身,而山下奉文的“明治四十五式”卻發揮了作用,給守新加坡的英軍造成了很大的威懾,最後英軍幾乎是不戰而降。

二戰結束後,導彈得到了大發展,大口徑火炮射程再遠也不如導彈,而且打擊精度也差距太大,所以它基本退出戰爭舞臺,目前世界上240毫米這個口徑的榴彈炮只有“東南某省”還在用,再有就是俄羅斯的240毫米自行迫擊炮,前者是“文物”,後者還在敘利亞參戰,是名副其實的拆遷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