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羅”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羅”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羅”

大年初四,可是諸神下界的日子。傳說,臘月諸神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一年來在人間積功德、佈施等情況。他們在上天朝賀飲宴後,初四又要回到人間繼續供職。民間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雖說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但禮數還得周到。除了在供桌上陳列牲醴、果品、酒水、菜餚,點上香燭外,還要焚燒事先紮好或畫好的“神馬”、“神兵”、“甲兵”,以作為諸神的坐騎和護衛。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罗”

圖/攝圖網

老北京初四有吃“折羅”的傳統。張壽臣在相聲《化蠟扦兒》中,就有這樣一句“老太太晌午吃的散夥面,晚上吃的折羅”。所謂“折羅”,就是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家裡面的剩菜剩飯,初四要一次性吃完。在物質供給不豐裕的時代,如果有“剩餘”,可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事情。同時,大年初四要記得清掃室內,把垃圾堆到一處,這是中國民俗中的“扔窮”。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介紹:“過節的本質有三,一是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二是人際關係、親情的溝通,三是保持身心愉悅。”

雖說吃的是“剩菜剩飯”,可吃法也是豐富多彩。且看剩米飯、剩饅頭、剩麵條,可以做出什麼新花樣~

△月亮蛋包飯

用料:

剩米飯1碗、雞蛋2個、紅椒1個、豆腐乾1片、洋蔥半頭、蝦仁50克、柿子椒1個、食鹽1茶匙、黑胡椒1茶匙、番茄醬適量、色拉油1湯匙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罗”

圖/攝圖網

做法:

1.將所有的食材切成小末,將蝦仁用開水沖泡至變色。

2.炒鍋中下入洋蔥炒出香味,再下入青紅椒、豆腐乾炒熟,再加入米飯翻炒均勻。

3.下入蝦仁翻炒均勻,撒入適量細鹽、黑胡椒翻炒均勻,關火。

4.平底鍋燒熱,轉小火,抹上一層色拉油,倒入蛋液,平鋪。

5.待蛋液表面凝結,用手揭起,然後再放入。

6.將炒好的飯取適量放在蛋皮上,周圍留1釐米不要鋪到米飯。

7.在蛋皮的右側淋上適量蛋液。

8.將蛋皮左側翻起,蓋在右側上,按壓緊實,出鍋裝盤,可以再淋點番茄醬。

△米飯比薩

用料:

米飯1小碗、香腸4根、蟹味菇50克、苦苣50克、番茄醬10克、奶酪15克、黃油3克、食鹽1克、黑胡椒2克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罗”

圖/攝圖網

做法:

1.苦菊反覆清洗乾淨,將根部切末,綠葉部分留出備用,將蟹味菇、火腿腸切小丁備用。

2.8寸比薩盤底抹上一層黃油(色拉油也可以),將米飯倒入盤中,按平整。

3.撒上適量細鹽和黑胡椒碎,刷上一層番茄醬。

4.撒上蟹味菇丁、火腿腸丁和苦菊碎,再撒上馬蘇裡拉奶酪碎。

5.烤箱預熱180攝氏度,將比薩盤放入,放中層,上下火齊烤,180攝氏度烤10分鐘左右。

6.看到芝士完全融化,表面略黃,取出烤盤,撒上適量黑胡椒碎和剩下的苦菊綠葉部分,

即可開吃。

△時蔬炒饅頭粒

原料:

剩饅頭、雞蛋、洋蔥、胡蘿蔔、青椒、鹽、花生油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罗”

圖/大眾點評截圖

做法:

1.洋蔥剝去外面的幹皮切大塊,胡蘿蔔去皮切小丁,青椒洗淨後去籽切塊。

2.隔夜饅頭按照自己的喜好切塊,雞蛋兩枚加一小勺的鹽打散,將切好的饅頭倒入蛋液裡,

使每粒饅頭都均勻地裹上蛋液。

3.平底鍋內放少許的花生油,油熱後放裹好蛋液的饅頭粒,小火慢慢煎至饅頭粒呈漂亮的金黃色後盛出。

4.另起鍋放少許的花生油,油熱後放洋蔥和胡蘿蔔粒翻炒。聞到洋蔥的香味後放青椒,中火翻炒至青椒斷生。將配料炒好後,加入煎好的饅頭粒,再加一小勺的鹽調味,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雞蛋煎焗面

原料:

剩麵條一碗,雞蛋3個,洋蔥1/4個,芝士粉1大匙,鹽約3-5克,胡椒碎少許、番茄醬。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罗”

圖/大眾點評截圖

做法:

1.將麵條用刀切幾下,變成稍短的碎麵條,盛入盆中備用。

2.打入雞蛋,放入洋蔥碎、芝士粉、鹽、胡椒碎,攪拌均勻。

3.不粘鍋倒少許油,中火燒熱,用大飯勺盛起一勺麵條糊倒入鍋中,用勺背將麵條糊壓成較薄的圓餅狀。

4.轉小火,一面煎定型,再翻煎另一面,兩面均煎成金黃色,即可盛出。吃時也可根據口味蘸番茄醬或甜辣醬。

如今,迎神的繁瑣習俗已漸漸淡化,吃“折羅”也不能把所有剩飯剩菜都吃了,健康還是第一位的。

一家人熱熱鬧鬧,變著花樣把“折羅”變成創意美食,圍坐在一起享用成果,又度過了歡天喜地的一天呢!

撰文丨羅帆

校對丨李項玲

排版丨羅帆

大年初四,全家一起吃“折罗”

微信

公眾號京蜜(ID:XJBjingmi)發佈的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片、視頻、部分版式設計的版權均歸新京報京蜜所有,轉發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