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別傻了,你的中年危機真的不是因為窮

別傻了,你的中年危機真的不是因為窮

別傻了,你的中年危機真的不是因為窮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雲灣朗讀音頻

◆ ◆

文 | Jenny喬

據說,中年危機很火。想了一下,覺得對中年挺奇怪的。

為什麼非要中年危機呢?要說危機,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甚至小學生都有。

都說學生時代最幸福。可學生們自己可不同意。

一上學就犯困,一放學就精神。每天和老師家長鬥心眼,作業少寫一筆是一筆,考試能躲一門是一門。

叛逆?不敢。誰讓爸媽掌握著經濟大權。聽話?不想。聽話多俗啊,於是,只好每天盼著自己長大,硬氣地跟世界說:我自己掙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終於,熬到了可以賺錢的年紀,卻發現自己沒有賺錢的能力。北大清華的高材生都願意屈尊了,一想到世事險惡,你只好找個差不多的工作湊合幹。

都說年輕真好,我真沒覺得有多好,又窮又傻,還特別慫。空有一副好皮囊,唯一的口號就是青春萬歲,愛咋咋地。

可是,青春沒萬歲,一夜之間,你看見了眼角的魚尾紋,腰上堆積起了贅肉,售貨員再也不叫你“小姐”了,鄰居家孩子都稱呼你“阿姨”。你照了照鏡子,“哦”了一聲,原來青春跟人跑了。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三十而立,要說是最風光的十年。可是,你發愁的是另一件事:我怎麼還沒家。於是,你急著結了婚,生了孩子,東拼西湊買了學區房,從此過上了吃土人生。

拼命賺錢,可錢怎麼賺都不夠。拼命省錢,可錢怎麼省都不多。更可怕的是,同學聚會上,十年前和你一樣穿淘寶的小夥伴,換了一身名牌,張口閉口互聯網思維,你滿腦子都是“這什麼鬼”。一句話總結三十歲:沒錢、沒事業,有賬單、有房貸。

四十歲更慘。都說四十不惑,可人生過一半兒了,你什麼都沒搞明白,反而越來越暈菜。孩子另結新歡,兩口子越看越不順眼。沒人的時候,偷偷問自己:前半生我都幹嘛了,後半生我要幹嘛去。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反正還有十幾年就退休了,退休了還得給孩子看孩子,想了也是白想。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高曉松總結得好:“沒到四十歲的時候,以為‘四十不惑’的意思是到了四十歲就想明白了,之前不懂的就能懂了。

等到了四十歲後,發現‘不惑’的意思是你不明白的事都不想明白了。”

五十歲以後,基本上就跟不上時代了,攢了一輩子錢,發現有錢也寸步難行。出門想打車,發現出租車都不流行招手停了。

看見擺著一堆自行車,站了半個鐘頭不知道怎麼開鎖。去超市買個東西,售貨員一問“您微信還支付寶”,瞬間蒙圈。世界還是那個世界,自己不知道怎麼玩兒了。

六十歲之後不說了,基本就是去醫院、去醫院、去醫院。身邊開始有人離開,死亡漸漸逼近。依舊一臉茫然:我還沒活呢,怎麼就快死了。

寫著寫著,連我自己都覺得,人這一輩子,真夠沒勁的。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朋友們經常感嘆,中年危機啊,說到底,就是窮鬧的,有錢了就沒危機了。

可是,看看那些你羨慕的有錢人,還是個個都危機。

他們的危機清單和我們有少許不同,但煩惱的性質大體一樣,年輕的時候,想賺錢;賺著錢了想轉型。往上爬的時候,怕人擋路;爬上去之後又怕人追趕。

總結起來一句話:我有錢,可我還是不高興。

每次跟身邊的有錢人感嘆,你們多幸福啊,都財務自由了。得到的總是一聲冷笑,說我搞笑。世上哪有什麼財務自由,無非就是不夠,不夠,還不夠。

沒錢的人都覺得,中年危機就是窮鬧的。

可有錢了之後你就發現,錢能解決的事兒都不是事兒。比如一個好腦子,一份成就感,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朋友圈。

想來想去,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所以,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那麼多人的中年危機呢?

約瑟夫· 坎貝爾有一句話,我覺得特別有道理,中年危機好比是當你爬到梯子頂端,忽然發現梯子架在錯誤的牆上。

我猜這梯子多半是別人放的。

我喜歡榮格的危機理論,人到中年,之所以會有危機,是因為年輕時你對物質的追求擠佔了追求精神價值的空間。

到了中年,才發現自己人生沒有目標,特別無趣。

過去,你覺得金錢、事業、婚姻、房子能帶給你安全感,可當這些東西離你越來越近,你開始發現,原來沒有想象中美好。因為心裡缺了那麼點東西,我把它叫做自我價值感。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什麼是自我價值感?

說一個扎克伯格最喜歡的故事。

約翰·F·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著掃帚的看門人。於是他走過去問這人在幹什麼。看門人回答說:“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往月球。”

再看看自己,每天想的都是怎麼把老闆扔到月球上去。這種工作卻做了一輩子,想想多可怕。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呢?

答案或許很簡單,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從來不曾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扎克伯格今年在哈佛大學以一個“肄業生”的身份做了一場畢業演講,他說了一句話,已經被我收藏。

“目標是我們意識到我們是比自己更大的東西的一部分,是我們被需要的、我們需要更為之努力的東西。目標能創造真正的快樂。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做,想法並不會在最初就完全成型。只有當你工作時才變得逐漸清晰,你只需要做的,就是開始。

在我們的社會里,我們並不經常做一些偉大的事,因為我們害怕犯錯。事實上,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將來都會有問題,但這不能阻止我們開始。”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當然,沒有人能成為第二個扎克伯格,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別因為別人說能賺錢,就去做一份消耗自己的工作。別因為別人說你年紀大了,就隨便找個人結婚。人這一輩子,只有一件事是必須做的,那就是對自己負責。

這需要一點智慧,一點勇氣和一點眼界。

但是,老天給你這條命,是讓你走自己的路。別人有他們的路,用不著你來走。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遺願清單》,講的是一個窮老頭和一個富老頭知道自己快死了,於是富老頭決定出錢和窮老頭一起,把這輩子想做又沒做的事兒都做一遍。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哭了好久。

電影沒什麼感人的,哭是因為一想到自己死之前還有好多事沒做,嚇的。

所以,別傻傻地以為中年危機就是窮,沒這麼簡單,真正的危機是你從來沒有喜歡過自己。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背景音樂-

金玟岐《歲月神偷》

-作者-

Jenny喬,自由撰稿人,用女人的方式生活,用男人的方式思考。理性成功、感性成長,微信公眾號:Jenny喬。新書《願你盛得下悲傷,也輸得出力量》即將出版。十點讀書經授權發佈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雲灣,十點讀書籤約主播,暖心寶哥哥,每晚用聲音陪你入眠。公眾號:聽雲灣(ID:yunwan6666)。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