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它們只憑這一招,就完爆《昆池巖》

前兩天,小電君去圍觀了電影《寂靜之地》的國內首映。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宣傳方給出的標籤是“內地引進的首部驚悚恐怖大片”,著實吸引眼球。

確實,在每年大量的引進片中,恐怖類型片的份額實在少之又少,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而諸如《忌日快樂》這樣的引進作品,又略微缺少“大片”的體量和號召力。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回頭再來看《寂靜之地》:既有強大主創陣容,又在北美橫掃院線票房和口碑,確實夠“排面”。另一方面,敢於在《復聯3》的席捲餘波下逆風而上、僅僅相隔一週上映,也是勇氣可嘉。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從北美觀眾的反饋來看,驚喜集中於影片背景的設定:一個近乎寂靜的世界,這裡每個人大氣都不敢喘一下,任何異響都會招致外星怪物的殺戮。據說就連我們的“超級英雄”們看完,也被嚇得夠嗆。

“美國隊長” 克里斯·埃文斯點評:“這是從未有過的觀影體驗,自己不得不屏住呼吸。”

“星爵” 克里斯·帕拉特力贊:“電影不光有創意,關鍵是足夠嚇人!”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而實際效果如何呢?小電君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雖不盡如人意,但確實讓人屏息,也真的能嚇到人。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在核心設定下,末世中的一家四口每天如走鋼索一般的艱難生存,而沉默是他們唯一的平衡棍。

導演最大幅度了抽掉所有情景配樂,只留下被放大的環境音,讓觀眾有極強的身臨其境感。於是我們自然地隨著主角們一同沉默,也在沉默中一同爆發——像在沉睡中被驚醒一樣的驚嚇感。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導演在這部電影中把恐怖片最重要的元素——音效玩到了極致。而實際上這些“聲音把戲”是觀眾們的“老朋友”了,它們在很多同類型作品中都被頻繁使用。通常我們可以將這些聲效分為四類:

1

環境聲效

環境聲音包括了人聲外的所有場景周遭的聲音,能同時傳遞信息和情緒。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臨場感,堪稱恐怖驚悚類型電影中的“最大殺器”。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在《寂靜之地》中,沙地的腳步聲、地板的吱呀聲、玉米地被撥開的窸窣聲,都會佔據你的耳朵,隨著對環境的感知最大化,觀眾會陷入一種最容易被“驚嚇”的狀態。而在很多電影中,我們都有這樣被嚇壞的經歷。

例如經典的日式恐怖片《鬼來電》中,影片把電話聲設定為“死神”降臨的提示音,詭異的電話鈴聲是不少童鞋的噩夢。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無名女屍》中,主角綁在屍體上的鈴鐺是用來提醒它是否“活著”。當鈴鐺再次響起時,驚悚氣氛也升到最高。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而在《救命解藥》裡,廁所的馬桶也成了導演的“玩具”。試想下在空無一人的洗手間,突然馬桶沖水開關嘩嘩作響的場面……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還有《鬼水怪談》中對水聲的運用,鬼孩兒隨水而出的場面讓人再也無法直視浴缸了…………往往越是貼近生活的場景越能發揮環境音的驚悚效果。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咒怨2》——無處的不在的伽椰子小姐姐利用打印機嚇人,也是小編的童年陰影之一。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2

背景音樂聲(情景音樂)

雖然打著“寂靜”的招牌,但《寂靜之地》中仍然避免不了使用很多渲染情境的背景音樂。通常這類音樂是用來推進和延展觀影者情緒的,也是恐怖片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沒有“鬼”的驚悚片,就是靠讓人緊張、不適的音樂來塑造氛圍。

現今的音樂家和科學家們,也無法解釋為何某些樂音讓人莫名感到“刺耳”。但一些具體的音符組成的“不協和音程”確實經常出現在恐怖電影音樂中,並行使著它們的“使命”。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上半部分是和諧的和絃,而之後就是讓人不適的樂音組合

像“法鯊”主演的《伊甸湖》這樣的“無鬼”驚悚電影,全程的情緒把控幾乎全依賴情境音樂,配合心塞的故事,讓人觀影后頗為“抑鬱”。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庫布里克的《閃靈》,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能回憶起被237房間支配的恐懼……其中如《Danny Bells Ascending》、《Horror Show》等很多配樂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溫子仁作為著名恐怖片導演,在《潛伏2》中的配樂運用也頗有亮點。在電影36分鐘處的《The flickering Entity》,配樂師使用了響亮的鋼琴破音配合故事中的電子聲,提升了原本情節的緊張程度。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萬能鑰匙》的配樂片段《The Conjure Room》中,配樂師使用了多種樂器混合營造“被狩獵”的情感刺激,讓人體會到女主在反派的手心中無路可逃的恐懼。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希區·柯克《驚魂記》中的《the murder》配樂選段堪稱歷史經典:殺手出現的畫面伴隨的尖銳刺耳的樂音,後來小編才得知是由著名配樂大師伯納德·赫爾曼通過小提琴製作,聽起來有刀刀入肉的感覺。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當然還有很多著名的恐怖片配樂選段,比如來自經典恐怖片《魔鬼天使》中的“口哨歌” ——《Twisted Nerve》,後被用在了《殺死比爾》中而一炮走紅。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生化危機》的主題曲——《Resident Evil Main Title Theme》,聽見段音樂彷彿回到了佈滿喪屍的“蜂巢”……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化身博士》中應用到了巴赫作曲的著名管風琴曲《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這段世界名曲在此之前並未被附有恐怖色彩。直到哥特系恐怖片問世後,它便在電影中頻繁出現了。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3

超自然聲效

恐怖片最初被定義為擁有讓人感到恐怖的元素——通常是指超自然生物、人類未知的存在。而他們的聲音也被導演們用來營造恐怖感。例如喪屍片中的屢見不鮮的喪屍叫聲。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扎克·施耐德翻拍的《活死人的黎明》,原版是由“喪屍片之父” 喬治·A·羅梅羅拍攝。

類似於喪屍的還有《黑暗侵襲》中的變異怪物的叫聲,配合導演尼爾·馬歇爾製造的獨特幽閉環境,在黑暗中的驚悚程度可見一斑。這部作品也是當年英國恐怖片市場的一匹黑馬。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邁克爾·基頓主演的《鬼訊號》裡,編劇沒有將鬼的聲音直接呈現,而是以“超自然電子噪聲現象”來塑造驚悚氣氛。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聽到的都是類似雜訊式的聲音。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招魂》中的惡鬼附體時聲音也讓小編印象深刻,在電影中,導演溫子仁將人的慘叫聲進行後期處理後作為惡鬼的聲音,比原本的人聲更加淒厲陰森。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4

人聲

人聲相對來說是我們的耳朵較為熟悉的,但在一些作品中也被玩出了新花樣。例如《小丑回魂》中,導演選用了孩子們的說話聲作為音效,來鋪墊鬼怪的出現。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而“龍媽”艾米莉亞·克拉克主演的電影《牆裡的聲音》中,電影選用了一種類似《萬能鑰匙》中借屍還魂的設定。而驚悚效果則是通過一睹石牆背後傳來的去世母親的呼喚聲……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女高怪談4:聲音》是一部全片都以聲音為主題,因此對人聲的效果使用的非常頻繁的一部電影,其中死去的女高生的呢喃時常以效果音出現。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提到對人聲的使用,《咒怨》系列應該是最經典的範例之一。伽椰子的標誌性“喉音”讓聽者皆不寒而慄。這種聲音是來自人擠壓聲帶發出的“氣泡音”,原本是一種聲樂基礎技巧。當然電影中使用的版本是被做過處理的。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恐怖、驚悚感的產生,是各路感官的綜合產物。我們談論的聲效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跳出恐怖片的框架來看也是如此:電影技術從默片時代發展至有聲電影的藝術跨度不言而喻。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但隨著類型電影的不斷挖掘,現今電影人們對於聲感的運用也開始流於重複。即便是口碑爆表的《寂靜之地》,其中也充斥著大量俗套的嚇人技巧:例如突然加入刺耳的音效並提高音量……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小電君並不反對所謂“恐怖技巧”的使用,但對於聲效手段不能過分依賴。一部高質量恐怖片,不應該只滿足製造恐懼,更應該引導恐懼。技巧獲得的觀感只是短暫的。想要打造讓人“後怕”的電影,在故事和場景上下工夫更為重要。

它们只凭这一招,就完爆《昆池岩》

/ MORE /

/ HOT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