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沃野田疇繪新景——武威市貫徹落實“八個著力”指示精神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綜述

本報記者甘曜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甘肅是我國農業文化起源地之一,農業自然條件多樣,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近年來,我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佈局,培育新功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擺脫“靠天吃飯”,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

如何讓一隻羊增肥10斤,增收300元?

天祝縣打柴溝鎮多隆村給出的答案是——培育新品種,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

“我養了590多隻羊,新品種羊體格大、肉多、毛好、一年產兩胎羊羔,效益好的很。”村民祁學貴說。從過去的高山細毛羊主產區,到如今的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種羊繁育區,多隆村積極培育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反響好的良種畜牧,因價格好,村裡的新品種羊均價達1200元,全村羊產業年實現經濟效益566萬餘元。

多元化產業佈局,做強做優現代農業。我市著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突出發展“牛羊雞菜果菌薯藥”八大產業,下功夫培育到戶產業。用工業化理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實行農產品區域化佈局。

從祁連山麓到黃花灘戈壁,從騰格裡沙漠到石羊河畔,我市產業星羅棋佈,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一刻不停。目前,我市發展戈壁生態農業2.27萬畝,萬畝戈壁自此沙裡生金。特色優勢作物達到187.14萬畝,其中,藜麥種植面積達到6.48萬畝,約佔到全國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食用菌年產量達到5.5萬噸,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14個,天祝白犛牛、武威甘草、民勤肉羊等6個農產品入選“甘味”品牌,涼州區、民勤縣分別被命名為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產業怎麼選?“外引”加“自建”,解決“誰來幹”“有錢幹”“悶頭幹”“不白乾”等問題。我市引進德青源、康美、純潔高原等一批帶貧能力強、輻射面廣的扶貧產業項目落地實施,建設了一批以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為主要模式的國有農業發展公司。全市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92戶,其中國家級4戶、省級52戶。

2017年12月,古浪縣組建成立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結合實際,提出“公司+貧困戶自養”模式,一借一還為貧困戶“造血”;“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託管分紅”模式,貧困戶背靠公司與合作社,“借船出海”。兩種模式通過1萬元產業發展資金撬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如今,興盛種羊繁育公司輻射帶動了4000戶1.5萬名貧困群眾實現如期脫貧。

產業發展,得讓好東西賣上好價錢。連接大市場,全鏈條式服務不可少。

在民勤綠豐源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連棟智能育苗溫室內,蜜瓜幼苗株壯苗肥,長勢喜人。“穴盤搭配有機肥料,機械一穴一種自動播種,再經人工盤面覆肥,一盤可培育100多株幼苗。”合作社負責人謝宗英告訴記者,合作社通過統一品種、統一定植,實現了統一管理、統一銷售。

像綠豐源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這樣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的蜜瓜合作社,在民勤縣還有很多。

船到中流浪更急。在我市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遍佈武威大地的7259家農民合作社,為農村注入綜合改革、健康發展的磅礴動力,助推脫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