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1985年,日本遊戲廠商任天堂憑藉FC與NES兩部家用主機讓全球死氣沉沉的電子遊戲產業重新煥發生機,而為此項事蹟立下汗馬功勞的自然不只有主機,還有風靡全球的橫版動作遊戲鉅作《超級馬力歐兄弟》(簡稱超馬)。這個從街機遊戲《大金剛》走出來的無名角色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全球最有名且“最富裕”的水管工,僅在日本當地就賣出了680萬份,而在全球更是狂攬4000萬份的恐怖銷量。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對於這樣一款超級大作,人們自然也是相當期待續作的發售,在大多數玩家印象中,《超馬2》裡能夠拔蘿蔔砸小怪、並且有四個角色可以選擇操作,雖然風格不同但比前作要有趣的多。但實際上《超馬2》不僅只有這一個版本,這部續作固然非常好玩且廣受好評,但同時也引發了許多人的思考:以前的板栗仔和綠烏龜等敵人都見不到了,而馬力歐甚至不需要頂磚塊了,如果說這是製作人為了搞創新那還可以理解,而在《超馬3》當中那些曾經消失的元素又都悉數迴歸,這就讓人不由得心生疑問,為什麼只有二代的風格差別如此之大?

挑戰性

任天堂靠著街機遊戲產業首次進軍電子遊戲行業,靠著《大金剛》而成為家喻戶曉的遊戲大廠,而即便是在進軍家用主機行業之後,任天堂也依然沒有選擇放棄街機產業,在初代《超馬》上市之後,任天堂當即便製作了《超馬》的改進版本《VS超級馬力歐兄弟》以登錄街機平臺(VS為街機系統框架,用於區分軟件版本)。作為一款街機遊戲,自然是要想辦法讓遊戲既有趣而又有挑戰性,為的是能從玩家手中套走更多的硬幣,為此街機版本的製作由開發初代《超馬》的原班人馬接手,他們為街機版加入了更多具有挑戰性的關卡,而在製作過程中他們甚至自己沉浸在自己的關卡當中,他們認為這樣的設計多數玩家應該都會喜歡,因此這個想法也被帶到了《超馬2》的開發當中。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VS超級馬力歐兄弟》

“馬力歐之父”隸屬任天堂第四開發部,此時的他剛剛有了孩子、同時又在忙碌著《塞爾達傳說》的開發,因此他不能直接參與到續作開發當中,但是卻能夠抽出一點時間負責關卡的調整工作,擔任製作人的重任則交給了宮本茂的部下手冢卓志之手,而他同時也是初代《超馬》的關卡設計師。1986年,《超馬2》登陸了日本FC主機磁碟系統,得益於以磁碟作為載體,遊戲的容量大大提升,但《超馬2》提升的不僅有遊戲的容量,一併提升的還有遊戲的難度,《超馬2》包含了部分《VS超馬》的改進版關卡,並且還在遊戲中加入了許多“不太友好”的新玩意,比如一吃即死的毒蘑菇以及出現速度極快的食人花,並且難度更高的平臺跳躍設計使得遊戲一下子“硬核”了起來。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超馬2》沒有2P,取而代之是能夠選擇角色進行遊戲

若是以現在的眼光來全面審視磁碟機版的《超馬2》,其難度甚至要比《黑魂》還要高几個維度,但是若是靜下心來仔細研究每一關的設計,你會發現其關卡設計非常精妙,雖然難且容錯率低,但也並不是純粹的為難而難,可以將這個版本看作是初代的“高級加強版”。《超馬2》自然也是有走向全球市場的想法,但事情卻並非那麼順利,當時的北美任天堂社長荒川實手下有一位“御用評測員”名為霍華德·菲利普斯,北美任天堂通過這個人以瞭解北美玩家的興趣傾向,因此所有遊戲在引進前都會先由霍華德體驗一番,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當時的《超馬2》,《超馬》能出新作固然讓人非常興奮,但霍華德作為系列粉絲,對於這款遊戲的評價卻是“太難了,這不好玩”。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超馬2》的平臺跳躍難度可謂空前絕後

拔蘿蔔

當時的北美任天堂非常看重玩家與用戶的反饋,畢竟受雅達利衝擊的北美遊戲產業還未恢復元氣,要是讓歐美玩家知道宮本茂把這麼受歡迎的作品做成了一個難度變態的遊戲,那市場估計會再一次受到衝擊。北美任天堂向本部提出了重新開發的申請,本部方面也是完全理解北美市場的難處,但此時的本部並沒有人能夠抽身開發一款新作,於是他們想出了用老遊戲作為替代品的想法,而這款被有幸選中的遊戲名為《夢工廠:悸動危機》。《夢工廠》是日本富士電視臺於1987年推廣的一項綜藝企劃,其包含了各種類型的真人劇集,而這款遊戲便也包含在這項企劃之中,巧合的是這款遊戲的製作也是由任天堂負責。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夢工廠:悸動危機》

《夢工廠:悸動危機》由任天堂第一開發部負責製作,但卻很大程度上從宮本茂那裡獲得了不少開發建議,且為《超馬》負責音樂的近藤浩治也負責這款遊戲的音樂。《夢工廠》是一款風格有些奇特的橫版動作遊戲,而對此宮本茂給出的最大建議便是“在遊戲中多加一些馬力歐元素”,因此你能夠在這款遊戲中找到許多與《超馬》系列相似的設計。遊戲以《夢工廠》的幾位主要角色作為主角,富士電視臺擁有對這些角色形象的所有權限,但遊戲終究還是任天堂的產品,因此對於遊戲本身的控制權在任天堂之手。鑑於遊戲本身有著濃郁的“馬力歐味道”,於是本部下令將這款遊戲改編為馬力歐版本以作為《超馬2》的歐美版本上市,而這便是後來我們熟悉的“拔蘿蔔”版本。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更換角色之後美術一致性反而更好

直到今天,歐美版的《超馬2》仍然是整個系列當中風格最為獨特的一部作品,但本作中的許多設計也奠定了後來《超馬》系列的設計風格,《超馬2》雖然以類似《松鼠大戰》一般撿東西砸人的模式作為,但也保留了許多前作當中的設計,比如主角能夠吃蘑菇變大、可以將龜殼踢出去進行攻擊,並且基於《夢工廠》的多角色設定,《超馬2》也能夠在四個不同的主角當中進行選擇,且每一位主角都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與操作手感,總體上進行對比,魔改過後的《超馬2》更像是《夢工廠》的“終極版”。雖然風格截然不同,但本作卻深受粉絲們的喜愛,在全球獲得超千萬套的銷量,成為NES主機上銷量第三的作品,而遺憾的是《夢工廠》這款遊戲卻再難見到。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玩家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系列正作中操作碧琪公主

結語

任天堂將“《夢工廠》改造”的秘密深藏了多年,為的就是希望能夠讓玩家們放心大膽的買和玩,但最終這個秘密還是被媒體發掘了出來,但屆時《超馬2》的熱度已經過去,玩家們也並沒有太過計較。而後的任天堂也不再遮遮掩掩,在SNES平臺發行的《超馬:全明星(全系列合集)》當中甚至還收錄了歐美玩家不曾見過的日版《超馬2》16位重製版命名為《超馬:失落的關卡》,而美版的《超馬2》也被做成磁碟機版引進至日本市場並命名為《超馬USA》。

“採蘑菇”大戰“拔蘿蔔”,《超級馬力歐》究竟有幾個二代?

系列突然多了一款遊戲,成了歐美玩家的購買驅動力

從那之後,原本為《夢工廠》設計的諸多角色景形象也被一併收錄進“馬力歐宇宙”成為系列的一分子(比如炸彈人和凱瑟琳),不冒昧引進日版《超馬2》對於北美任天堂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而這部美版《超馬2》也成為了整個系列當中不可或缺的一代,甚至也些許影響了後來的《超馬3》,它雖然風格不同,但其血統是絕對純正的,能夠給予玩家“馬力歐遊戲”的味道,值得每一位粉絲與愛好者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