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李連杰以3部《黃飛鴻》電影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第二個高峰,也一舉奠定了他“功夫皇帝”的地位。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然而在拍《黃飛鴻》期間,李連杰與製片方嘉禾公司卻相處得並不愉快:一方面,嘉禾並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向李連杰兌現“一年拍4部”電影的承諾,還“綁架”他一再續約;另一方面,時任李連杰經紀人的羅大衛更是想盡辦法對其盤剝和壓榨,所以後來,才鬧出了李連杰不得不採取罷演《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的手段來捍衛自己利益的事件。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後來據導演王晶在其自傳當中回憶:當時李連杰向嘉禾公司高層要求兌現一些承諾後卻遭到了拒絕,對方甚至表示“要玩死他”。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不願再聽命於人、受制於人的李連杰,也漸漸萌生了自創電影公司的想法。而這家公司,就是日後在華語功夫動作片領域屢創輝煌、大放異彩的“正東影業”。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正東”由李連杰和崔寶珠聯合創立,然而其成立之初卻並不被業界看好。當時很多人認為李連杰還是適合演技場,不適合自己做老闆。正因為這種“偏見”,導致“正東”剛開始頻頻遇阻,用李連杰自己的話來說,“正東就是在非常複雜的一個環境(當時的香港娛樂圈)裡頭掙扎出來的,成立自己的公司,其實都是被逼的”。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為了使“正東”能夠在逆境之中扎穩腳跟,李連杰和崔寶珠只能將巨大的壓力轉化成動力,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正東”的第一部電影上。彼時,“第一部電影究竟拍什麼”又成為了擺在兩人眼前的一道難題。經過左思右想,因考慮到李連杰以黃飛鴻形象在市場大受歡迎,再加上古裝功夫類型片又是熱潮,於是兩人最終決定將南少林英雄方世玉的故事重新翻出來,組建人馬拍《方世玉》。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雖然《方世玉》的上映時間為1993年,但實際上早在1991年,李連杰等人就已經開始了本片的前期籌備工作,包括了與北京電影製片廠洽談合作事宜、搭建幕後班子、物色演員以及勘景等等,待正式開拍時,《黃飛鴻》系列的第三部《獅王爭霸》已經殺青了。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出於保證文武戲均衡性方面的考慮,影片請來了元奎擔任導演以及動作指導,策劃則交給了許鞍華負責,並由劉鎮偉、蔡康永、陳建忠三人擔任編劇。特別是劉鎮偉的加入,也使得《方世玉》的喜劇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作為“正東”老闆的李連杰,不光要出演男一號方世玉,哪怕是劇本創作、剪接這樣的幕後工作,他都要親自督導。當時在李連杰看來,“正東”是成是敗,全指望著這部《方世玉》了,他肯定不容許電影有半點閃失。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1993年3月,《方世玉》在香港地區正式公映,一個月後,其取得的最終票房為3066萬港元,成功打入當年的“5大賣座港片”行列。要知道,93年的香港電影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像《一刀傾城》、《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等等這些後來被公認為經典的武俠電影,在當年都沒能夠打進票房榜前十,《方世玉》的“票房含金量”,由此可見一斑。

影片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極富張力的故事情節,幽默滑稽的元素點綴,精彩紛呈的武打動作,而李連杰扮演的方世玉,也讓觀眾領略到了他不僅可以扮演少年老成的黃飛鴻,即使是塑造搞怪頑皮的“另類英雄”,他也一樣駕輕就熟。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在影片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幕:當方世玉等人從衙門裡走出來之後,他告訴夥伴他們留在衙門的全都是假名字,一個寫了“元奎”,一個寫了“劉鎮偉”,而他自己寫的則是“黃晶”(粵語裡同“王晶”),這時,他擺出了黃飛鴻的招牌式動作,《將軍令》的背景音樂也“俏皮”地響起,惡搞之意尤為明顯。雖然這看似只是一個小小的調侃,但卻足以能夠看出李連杰極力想要通過《方世玉》擺脫掉黃飛鴻的影子。

李連杰說過,當時他演完《黃飛鴻》,只要一走在大街上就有很多人叫他“黃師父”,他害怕自己就此被定型, 所以決心要從黃飛鴻的影子裡頭走出來。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有趣的是,一年之後李連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祖》當中,王晶客串的角色說自己名叫方世玉,這也算是王晶以“植梗”的形式對李連杰做出的一次回應。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事實上不自我重複,勇於嘗試開拓不同風格與類型的角色,也正是“正東”能夠在影壇獨樹一幟的關鍵所在:當時,李連杰雖憑藉《黃飛鴻》在香港影壇風生水起,但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之後,他並未選擇將黃飛鴻形象延續到底,而是另闢蹊徑打造出了像方世玉這樣的喜劇英雄,一年之後,“正東”打破古裝電影的桎梏,轉型拍起了《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這樣的時裝動作片和近代功夫片,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當時香港武打電影的潮流。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方世玉》還“帶”出了另一位功夫明星,他就是在片中扮演大反派九門提督鄂爾多的趙文卓。當時,趙文卓還是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正是一部《方世玉》將他領進了電影圈,也從而讓他被越來越多的導演所留意,更為他後來接棒李連杰出演徐克版《黃飛鴻》打下了重要的鋪墊。所以趙文卓的成名之路上,他首先應該感謝的人其實是李連杰。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方世玉》第一部大獲成功之後,原班人馬又於同年趁熱打鐵推出了續集《方世玉2之萬夫莫敵》。本片的矛盾衝突點由上一集的保護紅花會名冊轉移到了紅花會的內部爭鬥,將拯救父親方德的情節改成了營救母親苗翠花,憑藉上一部的餘威,這部《方世玉2》上映之後最終亦打進了當年港片本土票房榜前十,其票房成績比劉鎮偉執導的經典全明星喜劇《東成西就》還要高。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方世玉》的一戰成名,自然代表著“正東”的創業成功,不過李連杰卻並沒有把這一次的票房勝利視作是種“成功”,反而更加積極努力地去籌備後來的“正東作品”。

據參與過《方世玉2》和《太極張三丰》攝製工作的導演宏胤透露,當年拍《方世玉2》時,剛好《太極張三丰》也在同期拍攝,李連杰在每天必須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的前提之下,仍然會抽出時間,不眠不休地去親自監督兩部片子的剪接工作,為的就是帶給觀眾最好的作品。由此可見,“正東”的成功絕非出於運氣。

當年一部《方世玉》不僅讓李連杰創業成功,還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

從起初並不被業界看好,再到以一系列經典武打電影備受世人矚目,“正東”的成功故事就是一則不折不扣的勵志故事。而作為“正東”的開山之作,《方世玉》系列的成功無疑為“正東”在當時的香港影壇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預示著一個屬於“正東”的功夫片新時代也就此開啟。

不知大家又如何評價《方世玉》系列呢,請在下方給我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