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關帝廟前,虔誠的善男信女口中呢喃,向天公傾訴著滿腹心事。古厝盡頭,熱氣蒸騰的面線糊噴湧入喉,以另外一種方式滌盪心靈。用一尾粽葉,或一封薄餅包捲起山海滋味,拿海蟲做果凍,叫石頭開出花……


這裡是“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原鄉,閩南古都泉州。《我來帶你吃》第六站,我們將調轉船頭,在味蕾的航線上,向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揚帆起航。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魚米之鄉、豐饒之地,這些最容易觸發人與食物親密關係的先天條件,從來都不是泉州的優勢。八山一水一分田,倒逼著坐山靠海的泉州人就地取材、向海而生,山海融合、兼收幷蓄、大味至簡的飲食風貌由此奠定


“愛拼才會贏”彷彿說的是在外的泉州人,古城內散發出來的是一種更鬆弛的狀態,閒適、安逸、自我滿足。對傳統味道的保留和堅守,彷彿一把可隨時隨地回溯過去的鑰匙,讓這種小時候的味道、故鄉的味道沉澱下來,成為我們對泉州味道的定義:古早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對於一意孤行的吃客,泉州的時間總是比別的地方慢一些。小吃和正餐的界限模糊,恰到好處的分量對一人食極為友好,更何況這裡食物的口味和口感,已經把年齡和牙口的門檻都降到了最低。


聽上一曲南音,再丟掉一些急促,揣著這份正港泉州人備下的超全吃喝清單,讓我們進入0.5倍速的泉州時間。此行獵食的範圍並不止於古城,還包括不能錯過、距離市區40分鐘車程的石獅、晉江安海。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01

主食配菜二合一


泉州主食搭臺唱戲,無論粥粉還是米麵都有一個特色:主食配菜共治一爐,或是成品相擁一氣,有時候主角甚至會被配菜搶了風頭。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曬制而成、細如髮絲的面線,閩南話叫面幹



面線糊是當仁不讓的扛把子。湯底有豬骨湯、魚骨湯兩派,根據店家喜好還會加入蝦、蟹、魚肉等湯料。泉州特有的做法是將面線捻碎與湯底同煮,再以地瓜粉漿勾芡,糊而不爛,清而不濁。


自選料頭大致可以分為滷味、海鮮、炸物小炒和內臟四大類。這也是泉州小吃很常見的形態,讓渡配菜的選擇權,叫你挑花眼。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原橋尾面線糊的配料多達二三十種



水門國仔是經常被翻牌的老店之一,他們家是骨湯派,堅持用梭子蟹來吊鮮,湯底清甜,鮮味濃郁。醋肉、滷大腸,再來一根油條蘸湯汁,是很多在地人雷打不動的固定搭配。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面線糊裡藏著內臟愛好者的天堂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豬血湯也是國仔面線糊的招牌之一


縣后街的文啊面線糊和羅記面線糊同屬魚骨派,羅記光憑嗅覺就能猜出一二,文啊卻隱藏極深,清淡鮮美、毫無腥氣,料頭也是地道家常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各家湯底、濃稠程度、調味風格不盡相同

幾乎所有面線糊店都會供應豬血湯,文啊的豬血湯看似骨湯清淡,喝起來卻辛辣開胃,白胡椒粉和姜的辛辣、當歸的清甜隨湯汁浸潤豬血,孔洞之間,偶有爆汁。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豬血湯

早市的調味較為清淡,通常是一把蔥花、少許白胡椒粉,幾滴當歸、黃芪浸泡的高度酒。到了夜宵時段,飲酒夜歸、飢腸轆轆的麻龜(酒鬼)眾多,應運而生的流動攤頭更偏好重口味。


中山路與打錫巷交界的客常來面線糊湯底味鹹,百源路巨頭婷婷面線糊下起蒜末來不容商量,吳淑珍面線糊的滷料八角味則略有些過頭,若沒有提前把自己灌醉,怕是會鎩羽而歸。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面線糊夜宵攤

經常出現在宴席上的滷麵也很混搭。一走進花巷的泉府滷麵館,映入眼簾的菜單晃眼又緊湊,肉類、海鮮、內臟、羹丸排列組合,足足有72般變化。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滷麵配料挑花眼,但建議不要超過3個哦


做滷麵之面必須是鹼水面,而調味的點睛之筆是花生醬,泉府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沙茶醬等十幾味秘料。滷並不是滷汁,而是指面的狀態,相比於莆田、漳州做法,泉州出品有些"拖泥帶水",看得到湯卻喝不到。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泉府滷麵的麵湯濃郁,著色深


滷麵精髓是一碗一鍋出,已近70歲的店主莊叔,年輕時保持著6個灶頭同時開火的記錄。40年老手藝加持,店內其他出品也在水準之上,特別是海蠣煎,堪稱驚豔。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滷麵必須一碗單鍋出


說完面,再來說飯。大米燜出來的鹹飯、包卷糯米的燒肉粽都是交織山海味道的代表。


在閩南,無物不能燜鹹飯。蔥頭油、幹香菇、五花肉、蝦米海蠣乾等豐富誘人的海鮮乾貨,架構起鹹飯的基礎風味。在此之上可以變換主食材:胡蘿蔔、白蘿蔔、芋頭、掛菜(芥菜)、高麗菜(包菜)、紫菜等等。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晉江深滬以陶罐燜制的壺仔飯也是鹹飯的一種


鹹飯在泉州的地位,幾乎和白米飯平起平坐,盒飯攤、牛肉館、海鮮酒樓均有供應。這麼多的選擇中,我們最喜歡石獅綠島海鮮酒樓蘿蔔飯


沙土地鑄就了本地白蘿蔔含水量高、纖維少的特點,甘甜多汁,幼潤細膩,同基礎配料、生米翻炒入味再燜制,油光飽滿,鮮香四溢,讓家常鹹飯也擁有了精緻的“高光時刻”。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白蘿蔔飯的”高光時刻“


好吃的燒肉粽我們也在石獅覓得,市區三大巨頭藍氏鐘樓、東街鐘樓、侯阿婆隨著遊客的湧入,在本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想要尋得燒肉粽的古早味或許得出城轉轉。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市區肉粽調料主打甜辣醬、花生醬


“燒”在這裡是個形容詞,意為“滾燙熱乎”。包山、包海、滷肉、炒米、骨湯煨煮,才是一隻閩南燒肉粽的修養。石獅城隍老街的馬腳橋肉粽配料樸素,調味的五香滷汁是特色,配上蒜泥和甜辣風味的高仔辣椒醬,更凸顯本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滷汁調味更顯肉粽本味


夜幕降臨,專營夜市的約記大侖街肉粽,成捆的粽子在大骨湯中慢炕。閩南話煮肉粽又叫“炕肉粽”,骨湯的鮮香醇厚沁入糯米,與粽葉的清香交匯,這也是大侖街肉粽雖然著色不深,但卻有滋有味原因之一。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炕出來的肉粽

壓軸的潤餅菜是主配料二合一的集大成者。它的同門兄弟還包括臺灣的潤餅、潮汕的薄餅和台州的食餅筒。泉州素來有清明節吃潤餅菜的食俗,餡料一般自己在家做,餅皮則跑到西街的亞佛春餅等老鋪子購回。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抹出來的潤餅皮


想要體驗住家之味,可以去石獅老街的王記潤餅菜。內餡被簡化為大鍋出的炒雜素(胡蘿蔔、高麗菜、荷蘭豆、煎豆乾)和煎海蠣,炸粉絲、滸苔和花生糖的加入帶來了甜鹹的複雜層次。還可以包進傳統糕點

麻粩,花生的香氣、棉絮狀的胚心、柔中帶韌勁的餅皮交融,絕對是打開味蕾的全新體驗。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加入了麻粩的潤餅菜


02

地瓜的報恩



紅薯,在閩南又被稱為番薯、地瓜,從“番”字便可知道,這種高產、適應能力卓著的糧食作物來自番邦。明萬曆年間《朱薯疏》中有記載:“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由福建商人率先在閩地引入的地瓜, 救命口糧的地位可見一斑。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地瓜是閩南人曾經的救命糧


講義氣的閩南人自然也對地瓜投桃報李,用情至深的方式就是繼續變著法子吃地瓜,以致於我們都習慣用“地瓜腔”來形容閩南人的口音。


胃口剛醒來的第一頓,最好來一碗濃稠香甜的地瓜粥,用新鮮地瓜也好,用曬制的地瓜幹、地瓜籤也罷,配上菜脯或是炣鹹,山珍海味都不換。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地瓜乾熬粥


上可燒香敬神明,下可解饞打牙祭的炸棗,可以視為地瓜和麻團的結合,只不過炸棗不裹芝麻,而是在糯米粉的基礎上混合了蒸熟搗碎的地瓜泥,樣子也搓得橢圓長條似大棗一般,有空腹和包餡之分。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泉州街頭常見的炸棗


石獅老街金輝煎粿的出品,是口感最像麻團的一款。內裡中空,外皮薄脆,味道是泉州人迷之愛好的半甜鹹,不油不膩,實在好吃。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煎粿即為炸棗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內裡中空,外皮酥脆


地瓜粉則站在了閩南食物鏈的制高點,運用之廣彷彿某位神明拂塵蘸粉,灑之四方。炸物的掛糊、底湯的濃稠、肉食羹丸的極致嫩滑,無一不需要地瓜粉的加持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手工水洗的粗顆粒地瓜澱粉


地瓜粉團脫胎自饑荒年代大雜燴式的吃法,地瓜粉拌上巴浪魚乾等四五樣食材,以沸水調勻,再分團下鍋旺火煮熟,最後撒一把米粉和青菜,粗鄙樸實卻不失鮮香。


市區店家多冠以惠安和惠女的名號,常吃的前坂店家關張,朋友推薦南俊巷的惠安地瓜粉團,巴浪魚乾的腥香、三層肉的豐腴、花菜的爽脆在地瓜粉的裹挾下和解、碰撞,粉團回彈,花生提味,柔韌的湖頭米粉也加分不少。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不中看卻中吃的地瓜粉團


地瓜作威作福,同為根莖類的芋頭、白蘿蔔和姜坐不住了,它們也落土生根,在泉州小吃保有一席之地。


本地芋頭和福鼎芋、荔浦芋一樣,同屬粉糯的檳榔芋,刨絲加地瓜粉捏成團就是芋圓石獅阿凸芋圓小小一顆,蒸熟了拌甜辣醬和花生糖吃,彈牙之餘,還能吃出芋絲的肌理。只是猛料之下,損失了芋頭的香氣,所以我們更推薦他們家的炸芋圓,皮酥芋香,十分過癮。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蒸芋圓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炸芋圓


泉州芋泥也有自己的風格,市區元宵名店海絲金鳳的芋泥就很有層次,味道設置了甜鹹口,不會太過甜膩,口感也兼具細膩與顆粒。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芋泥極富層次變化


石獅綠島酒樓的八寶芋泥就更有意思了,和福州全甜的做法不同,芋泥邊緣圍了一圈勾了芡的糖水,如水圍城。中心是鹹口的乾貝荸薺肉餡,由外向內舀一勺芋泥,就好比引水淹城,甜鹹交融,直赴高潮。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半鹹甜的八寶芋泥造型獨特


白蘿蔔,泉州人喊它“菜頭”。菜頭切片,加鹽和甘草醃製2~3天,有自然發酵的酸香,所以得名“菜頭酸”,佐餐、當零食可解膩生津,它醃製出來的汁水還能當飲料,有下火的功效。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菜頭酸可散賣,自己拿牙籤串著吃


東來菜頭酸是本地制酸的名店,店家還腦洞大開地創新了一款產品:菜頭酸夾花生,菜頭酸一剖為二,中間夾花生糖和甜辣醬,味道微妙,

堪稱閩氏硬核酸明治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什麼也阻止不了泉州人對半鹹甜的熱愛


生薑不比芋頭、菜頭獨當一面,更像是個黃金配角,缺了它,泉州重磅小吃薑母鴨將不復存在。市區的店家中,後生家(年輕人)偏愛塗門街的

斯丹薑母鴨,入味幹香、極為下飯,但姜味確實是淡了一些。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薑母鴨乾燒煮湯、是否切塊、上色程度各家不盡相同


二十年老店忠記鹽燒鴨

主打鹽燒,炭火控溫,先以鐵鍋鹽焗入味,再上灶子慢燉酥香,可能當天食運不佳、火候未到,我們吃到的鹽燒鴨在酥爛和入味上都有些偏差。還好有老饕指路去阿山薑母鴨,姜味濃郁,番鴨酥爛,頗為驚喜。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忠記鹽燒鴨以整鴨成盤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阿山薑母鴨成盤前收汁、切塊


張林薑母鴨也是一塊金字招牌,位於晉江磁灶張林鎮的遠華飯店春生飯店是遠近聞名的吃鴨名店。除了標配3味料:3斤左右的正番鴨、3年老薑母和芝麻油,據說張林做法會加入麥芽糖提色增香,所以吃口更甜,上色也深。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在春生飯店2個人可以選擇只點半隻鴨


因為時間緊,我們只吃了春生飯店。店內除了薑母鴨,還供應鴨腸、鴨腱等滷料和炒菜,腸壁厚實的滷大腸頭、軟糯入味的糯米鴨血

當屬此行亮眼發現,滷湯帶有薑母的辛辣,非常上頭。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春生飯店的滷料不容錯過


03

牛肉原動力


牛肉之於泉州人,好比汽油之於汽車,街頭巷陌密度極高的牛肉館子,就是人們補充原力的加油站。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菜場牛肉攤


泉州地少山多,耕牛地位極高,所以食牛文化並非生長於本土,而是與外來文化碰撞融合的產物。宋元時代來泉貿易的阿拉伯人掀起了吃牛的風潮,而下南洋打拼的華僑歸鄉帶來了咖喱等香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偏好清淡的泉州人,在烹調牛肉時尤為注重香料的調配。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閩式牛排有一股濃濃的咖喱味


進了館子,只要胃口夠大,吃遍牛肉全身輕而易舉。一碗鹹飯、一份牛肉湯或牛肉羹,再來一支牛排,這是一人食的標配三件套。閩式牛排雖和想象的樣子大相徑庭,但據說正是從南洋的西式做法中汲取靈感,黃牛肋排加咖喱、大料、辣椒等燜燉酥軟,鄉土外表下也有洋氣味道。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一人食 牛肉三件套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三五朋友可以加點幹拌牛肉、牛雜


這次市區的覓食有些受挫,從小吃到大的東興牛肉館,芝麻醬、花生醬、甜辣醬加持的拌麵依舊閃光,牛肉各個部位的口感也尚可,但湯底大不如前。在百年老字號“好成財”點三件套,分量縮水,牛排甚至還有些發苦。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關帝廟對面的"百年老字號”好成財


反倒有幾家新貴館子可以嚐嚐鮮。上帝村的和尚牛肉店開店9年,店名取自老闆外號。店內只供應一道菜,牛三寶火鍋

三寶即牛腱肉、金錢肚和牛筋。加入當歸等香藥的牛骨湯熬足1天,牛三寶預先煮熟,切塊後加湯上桌熱透。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牛腱肉嚼勁十足,牛筋軟爛、膠質豐富,牛肚燉煮到位卻不失彈牙。隨湯無限供應的鹹飯和鹹菜也不可貌相,鹹飯只加了鹽和蔥頭油便滋味十足,自家醃的芥菜鹹菜也鹹甜下飯。


狀元街的網紅牛肉麵以夜宵路邊攤起家,走紅時正逢“網紅”一詞流行,有了鋪位之後,“網紅”一詞也在店招上紮了根。面有鹼面、泡麵兩種選擇,招牌料頭是沙茶味濃郁的牛肉,料多味重,是年輕人的“菜”。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全家福牛肉麵包括牛肚、牛肉羹、牛舌、牛肉丸和牛肉


如果對牛肉還有執念,不妨往晉江、石獅的深處再探尋一番。晉江的王賊、石獅的林東昇牛頭獅、安海的大華福記都各有擁躉,鄉鎮裡的寶藏小店也有不少。



比如我們在晉江深滬就有驚喜,寶泉庵附近的老街壺仔飯,不僅飯好吃,牛肉拳頭母也非常精彩,湯頭熬得紮實入味,牛肉、肉筋摔打的拳頭母也彈牙好吃。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牛肉拳頭母類似於潮汕牛筋丸,因形似拳頭而得名


04

小海鮮盛宴


到了泉州,吃海也是必修課。雖說好面子的泉州人招待宴請少不了鮑參翅肚、蝦蟹蟳蠘,但小海鮮裡的盛宴同樣熱鬧。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蚵仔,又稱海蠣,閩南語發音近似“鵝啊”,可以煎、炒、炣、煮、曬乾……出現在泉州餐桌上的頻率之高,無海鮮出其右。泉州近郊的蟳埔村,養殖海蠣的歷史已近百年,市區各大菜場周邊,經常能看到頭戴簪花,衣著俏麗,手裡開著蚵仔的蟳埔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蟳埔女是泉州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最經典的小吃當屬蚵仔煎。公私合營的群眾牛肉小點代表著老一代的古早味:地瓜粉多蚵仔少,煎得溼潤,一青(青蒜葉)二白(菜頭酸)三紅(甜辣醬)四黃(鴨蛋),樣樣少不了。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一青二白三紅四黃是蚵仔煎的顏值正義


泉府滷麵館的蚵仔煎價格雖不菲,但絕對貨真價實。老闆莊叔的做法不加蛋,吃起來既有蚵仔的鮮甜、地瓜粉的爽彈,也增加了顆粒狀的酥脆口感。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泉府蚵仔煎料多量足


石獅的福記海蠣煎同屬“青白紅黃”派,只是現點現做,勝在鑊氣。老街的福記不止一家,但同屬一個家族。很多人推薦舊菜場內的福記阿明,但就鑊氣程度,我們更喜歡大侖街的福記。老闆於鐵板之上利索翻炒,直接把做蘸料的甜辣醬當調味料,鮮香誘人。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猛火快炒現場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福記海蠣煎的甜辣醬可以自己加


另一道極具代表的小吃,土筍凍,同樣取材自大海。海星蟲,又叫泥丁、海土筍,學名可口革囊星蟲,形似沙蟲、蚯蚓。

第一次吃到的人有可能談“蟲”色變,但對於泉州人,特別是晉江安海人來說,它就是“可口”的存在。


海星蟲常年在灘塗打洞,處理的要點在於去除泥沙。在土缸裡養上一天,然後用圓柱形的石錘滾動碾壓出內臟及雜物,洗淨後加水煮沸。海星蟲富含膠質,膠原蛋白在升溫中融於水,盛碗冷卻便可如果凍一般,爽滑剔透。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土筍凍是安海人的下午茶果凍


想吃正宗的土筍凍,必須到晉江安海走一遭,但凡吃過了純天然無添加的正確味道,加了凝固劑的硬質冒牌貨將無處容身。


長火土筍凍是城中熱店,位置隱蔽,時間飄忽。我們第一次3點到店遭遇售罄,第二次11點趕到,土筍還沒完全凍到位。即便這樣,一圈吃下來,長火依舊是我們最喜歡的,處理乾淨、口感純粹、土筍量足肥美,滑溜脆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長火很適合入門級吃客


唯一遺憾的是醬汁,蒜茸、醋、醬油都是現成材料,要自己調配。這大概也是店家對自己處理的自信,無需芥辣醬、花生醬等便足夠好味。


話雖如此,五里橋土筍凍自調的蒜醬還是加分項。除了日常供應的碗狀土筍凍,店內還賣球形土筍凍。個頭小的海星蟲不脫皮直接煮,因為膠質厚,所以凍得更硬,味道也要重些。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球形土筍凍內藏乾坤


泉州海鮮烹調尊重自然本味,主要就是清蒸、醬油水炣、豆豉蒸、煎炒等,我們在市區挑了幾家社區型的海鮮小餐館,既接地氣,也有真功夫。


到了東魯路的

春虹食尚坊,不妨點一盤閩南冷菜白灼小章魚開開胃。章魚選體型小的短蛸,白灼之前還需手磨攪拌20分鐘以上,充分去除粘液的同時,也讓肉質變得緊實有彈性。有的店家會加鹽、草木灰或花生殼來增加摩擦力,而春虹的做法是加入茶油油粕,摩擦之餘也能提味增香。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手磨小章魚冰爽脆嫩,口感極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店內招牌水煮三鮮食材新鮮,但更重調味


前坂新秀餐館開店近30年,老闆燒飯的架勢,自帶一種老師傅的氣場。和很多同類小館一樣,新秀不設菜單,均是看菜點菜,點了單剛坐下,菜就端上來了。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新秀老闆(左一)燒菜極為氣勢


鯊魚皮在閩南通常是紅燒做煲,或與蹄筋同燉,新秀的做法是用咖喱來炒,鯊魚皮肥糯、膠質豐富,和咖喱搭檔吃起來罪惡,但卻不油膩,實屬難得。


蠘仔(梭子蟹)和花菜,沙螺和苦瓜的搭配,一炒一湯,走的都是清甜的路數。泉州人的甜,多半還夾雜著鮮的意思,還原海鮮本味之鮮甜,天然即是好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炒鯊魚皮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梭子蟹炒花菜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沙螺苦瓜湯


招牌菜番茄炒蛋,更確切來說應該叫茄汁炒蛋,番茄化為無形,雞蛋炒得柔韌,當澆頭是絕對的飯掃光。比較遺憾的是沒吃到炣跳跳魚,聽聞細嫩鮮香,就當存一個念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拿番茄炒蛋做招牌的店家絕對不簡單


豐澤鳳山街道藏在橋頭小巷的橋仔頭餐館是本次新發現,一進店很容易被臺子上滿滿三大盆的梭子蟹、龍蝦、蝦姑排、富貴蝦所吸引,店家的處理方式類似於潮菜的打冷,生猛海貨煮熟後急凍,隨蘸醬上桌。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凍梭子蟹


店內大部分食材來自蟳埔漁港,每天不同,全憑運氣。炣魚是海鮮館子的試金石,炣即以醬油兌水烹煮。其他做法有潑油(淋油)的、有加豆豉的,而橋仔頭的炣鯧魚毫無技巧可言,卻是把最關鍵的一步交到了烹飪之外,選料的原點。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炣鯧魚


魷魚、章魚、墨魚這一類的軟體動物,除了清蒸、爆炒之外,還可以幹煎。幹煎小墨魚煸得幹香,邊緣有些焦脆,適合下酒。爆炒鰻魚選用小鰻魚,油脂沒那麼重,爽脆彈牙,蔥香四溢。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幹煎小墨魚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爆炒鰻魚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炒芋圓


夜宵也是海鮮館子的必爭之地,石獅新華路上的王吉螺仔攤是大名鼎鼎夜宵排擋,暗夜勾動了多少饞蟲從各地奔襲而來,既是為了味道,也難免受氛圍感召。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食材一字擺開,是最生動的菜單


泉州人對花生醬愛得深沉,以至於城中最熱的燒烤店、麻辣拌、鐵板燒都拿花生醬來做文章,花生醬炒釘螺正是王吉鎮店的明星菜。釘螺提供口感,味道都在調味料裡,店家特調的花生醬濃郁鮮香帶微辣,引得所有入店顧客嘬腮吸螺。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閩南話裡把花生髮音是土豆,花生醬就叫土豆醬


王吉的炣雜魚也很特色,當天拼配是帶魚、紅娘和肉鯧。醬油水裡不僅有豆豉、醬瓜,還吃出了古龍罐頭的肉粒,這一味料可是很多家庭主婦炣肉炣魚偷懶又好吃的小撇步(訣竅)!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炣雜魚沒有固定用魚,當天有什麼用什麼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炸得皮酥肉香的炸雞翅也是王吉必點菜


有小館子,也有上得了檯面的大酒樓。城裡的酒樓是紅白喜事的宴席載體,也是本地人重要時點的見證。在石獅,

綠島海鮮酒樓是絕對的標杆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綠島廣告語


老底子閩南菜桂花蟹是年節餐桌上的大菜,因為頗為費工,現在已經不多見了。蒸熟的梭子蟹剔出蟹肉蟹黃,與鴨蛋、荸薺、韭黃等同炒,尋常炒蛋瞬間鮮美濃烈起來。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桂花蟹


河鰻也是經典的宴席主菜食材,綠島的蔥燒河鰻屬於酸甜口,比江浙蒜子河鰻的濃油赤醬,要清淡些。炸過的滑糯魚皮,包裹肥厚的魚肉,口感爆炸。燒汁中有醋味貫穿,肥而不膩。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蔥燒河鰻


松茸包也是綠島名物,餡心並非用了松茸,而是肉鬆、蔥茸、鹹蛋黃的搭配。上桌趁熱吃,皮子鬆軟,餡子流心,難怪很多人一“吃”傾心。但是點心裡,我們還是最喜歡

紫菜鰻魚卷,外層是紫菜,夾層是芋頭,中心是鰻魚,外脆中松內軟,3種食材、3種口感、3種香氣,層層遞進,衝上雲霄!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紫菜鰻魚卷


05

鹹甜羹湯相鬥陣


和鄰居廣東人一樣,閩南人的三餐離不開湯湯水水。在家煲些老鴨湯、豬肚湯、滋補草藥湯,在外就算吃盒飯,也要大骨湯落胃才舒服。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典型的泉州盒飯攤:炒米粉+滷料+可選料頭的豬大骨湯


做海蠣煎、芋圓、拌麵的攤頭,通常會供應大骨湯作陪。料頭可以從二師兄的腮邊肉吃到尾巴,不同部位的腸子更是細分得驚人。常見的大腸小腸之外,還有連接部位的粉腸,以及作為頗為重口的生腸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石獅福記阿明海蠣煎的骨湯攤


小腸更是被玩壞了,灌蛋、灌蔥、灌米、灌血、灌蓮子是單一品種,米血雙灌是拼配,腸灌腸則是俄羅斯套娃,環環相套,形似內臟版的甜甜圈。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被玩壞的灌腸


湯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羹。葷食類的牛肉、豬肉、大腸,海鮮類的馬鮫魚、鯊魚、鰻魚、目魚等,或切片裹粉,或絞碎了拌粉,還有做成水丸的,均被地瓜粉賦予了嫩滑軟Q的特質。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閩南話裡的水丸是肉丸和魚丸的統稱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晉江深滬是水丸、魚羹的著名產地


湯底略有些不同,市區是清湯派,重湯頭、不勾芡。石獅、晉江則是厚糊派,清水調以薑絲、醋,勾個芡就可以用了,爽滑又粘稠。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市區老廚房的三鮮羹是清湯派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石獅博記老字號豬肉羹、馬加羹雙拼是厚糊派

喝完鹹湯也不能漏了甜湯,閩南傳統甜湯花生湯由去皮花生仁慢熬而成,滋味各家卻天差地別。市區老愛甜品店、福人頤煎包以及承天巷鐵門的出品,和石獅舊菜場的王川花生湯比起來相形見絀,黯淡了不少。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王川藏在石獅舊菜市後巷的美食聚集中心


王川有純花生湯、加蛋、加芋頭3種選項,不同於大多數店家小鍋加熱花生湯,再往裡邊加蛋的做法,王吉的方式比較特別:老闆娘取碗打雞蛋,大力攪散製造空氣感,然後用茶缸快速澆下滾燙的花生湯,蛋花便輕盈蓬鬆地浮了起來。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花生湯濃郁、蛋液蓬鬆、芋頭粉糯


老闆娘通常還會問一句:配蝦米啊(配什麼)?油條、碗糕、鹹甜豬油錘、馬蹄酥、芋頭餅……哪一樣都不輸專營的糕粿店。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王川的芋頭餅可要比市區排隊的網紅”莊阿姨“好吃多了


上元圓(元宵圓)湯圓雖是節日食俗,但在泉州也能找到專營店。很多人都知道,滾出來的元宵,包出來的湯圓,但泉州元宵內餡用鋼製工具暴錘而出,就鮮為人知了。花生、芝麻、冬瓜糖、白糖、幹蔥頭、豬油拌勻,裝入模具中,以釘錘敲打緊實,便於後續裹粉。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餡心緊實,便於滾上皮子


市區金魚巷海絲金鳳傳承百年,點一碗大圓拼小圓,把元宵圓和不包餡的冬至圓盡收腹中,湯底是紅糖薑湯,補氣驅寒。


石獅人民路清廉湯圓店是另外一種風格,元宵內餡是流沙的芝麻花生餡,糖度在傳統基礎上有所降低,湯圓外皮則用3個品種的紅薯、紫薯來調顏色和味道,甜糯不粘牙。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海絲金鳳傳統元宵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石獅人民路清廉湯圓


祛暑降溫的四果湯是泉州糖水之王,簡單地說就是選四樣料加蜜水拌勻了喝,所以又要進到泉州人設局的糾結PICK時段。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繼續往下看選料指南,保你不糾結


必點的石花膏,用富含膠質的海藻石花草做成,自身沒有什麼味道,煮過後放涼,會自然凝結成塊,吃的時候刨絲。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石花膏沒什麼個性,主要提供口感


剩餘的料頭可以分為蜜豆類、粿子類和水果類蜜豆類除了蜜紅豆、蜜綠豆、蜜芸豆,也包含了蜜芋頭、蜜薏仁和銀耳,粿子類是地瓜粉、木薯粉做的阿達子、珍珠、仙草凍等,水果類則跟著季節來。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點什麼並無定數,自己喜歡就好


泉州四果湯的地頭蛇秉正堂,得去天后宮旁的老店。他們家勝在蜜水,蜜香醇厚。蜜豆類的料頭也很推薦,芋頭軟糯、豆子甜香、銀耳脆口,薏仁似乎裹了層木薯粉,很有嚼勁,粿子類、水果類倒是一般。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秉正堂


後起的愛啊石花膏料頭不多,但粿子類是拳頭產品,阿達子、芋圓、番薯圓口感、味道都不錯。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愛啊石花膏


06

閩南天婦羅



如果泉州食物的煙火氣可以被看見,那麼它十有八九會出現在炸物攤不停火的油鍋之上。


僅一人可操持的炸物小攤,炸的都是油紙一包就可以邊走邊吃的小玩意兒。混雜了小蔥、米粒的飯嗲,糯米炸成菱形塊的米糕、包卷胡蘿蔔絲的春捲、還有白蘿蔔、米漿做成的菜粿……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在泉州經常走兩三步路就看到一家這樣的炸物小攤


菜粿通俗理解就是蘿蔔糕,懂行的吃客都知道,最好吃的菜粿在晉江安海。外皮極酥,脆得掉渣,內裡極軟,入口即化。製作時需把米漿和蘿蔔泥熬成糊狀,再上蒸籠蒸出型,徹底涼透後切塊,旺火快炸方成。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此行最好吃的菜粿來自東鯉張氏菜粿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安海菜粿內裡極軟,剛出鍋小心燙嘴


規模再大一點的炸物攤,稱重收費。攤上的炸物也變成了炸醋肉、炸排骨、炸菜圓、炸紫菜等。


醋肉顧名思義,就是醃肉的時候要加醋。中國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產自泉州,是近水樓臺的最佳調味。可惜市面上的很多醋肉,都被蒜味和五香粉蓋過了風頭,名不副實。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醋肉也屬於媽媽菜的範疇,每個媽媽的味道都不盡相同


故地重遊仍舊失望,市區胭脂巷葉叔炸肉裹糊過厚,橋仔頭醋肉口感偏硬,都已不是記憶中的味道。而到新門街的阿山買薑母鴨的時候,湊巧看到很多人在排拐角的阿三連鎖,這才吃到了還不錯的醋肉和浮粿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泉港浮粿富有盛名,地瓜粉裡藏著海蠣和五花肉


炸物,既是零嘴小食,也是泉州人與神明維繫關係的重要食物,雞卷就是供桌上的常客。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水門巷口扎堆的炸料店可以買到拜拜的炸物


說是雞卷,其實和雞沒有什麼關係,有坊間傳聞說是因為樣子長得像雞脖子才得此名。內餡用豬肉、荸薺拌合五香粉、地瓜粉,外皮則新舊不同,傳統以豬網油來包,嘴裡淌油,香氣十足。後來簡化成了豆皮,也是香酥得很。


現在還出現了新吃法,以小張豆皮包卷餡料,美名其曰一口酥,也算是一種時代更迭。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雞卷的過去、現在、未來


07

燒酒客燒酒配



五魁七竅,單操一國,十個攏共…… 酒拳,泉州漢子閩南語之外的第二語言技藝,橫行於酒桌之上,面紅耳赤,聲比天高。“燒酒” 在閩南就是“酒”的代稱,燒酒客們嘴巴雖然不閒著,但肚子畢竟會餓,於是就有了專供的下酒菜,又叫燒酒配。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滷料是完美的下酒菜。從前店家挑擔子擺攤,遊走於戲臺廟口之間,就有了滷料擔的稱呼。現在大多有了固定門頭,主食、炒菜、羹湯一應俱全。


還是在石獅舊菜市,吳樹滷肉擔為燒酒客們提供了白天飲酒的完美理由。店前大桌板是天然的吧檯,店主吳叔在臺後打菜,臺前設有長凳,能坐九、十個人的樣子。我們第一次去吃想坐“吧檯位”,被嘬白酒的熟客攔住,說這裡是燒酒客專坐的”十大元帥位”。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燒酒配之上演化出來的滷料擔,堪稱”閩南居酒屋“


滷料是店內頭牌,大腸、生腸、豬頭皮肉、滷鴨、滷豆腐任君選擇,還有吳叔自己灌的肉腸和蛋腸。海鮮也很生猛,白灼小卷、紅糟鰻魚、清蒸鱸魚、蔥姜蒸鯊魚肝、醬油水海蠣等烹飪方式各不相同。以及難得一見的老菜:桂花蟹、網油包的雞卷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滷料之外,海味生猛


打菜類似打盒飯,碼放在一個盤子中。因為是早上集中備好,所以除了現煮的熱炒、熱湯,菜都溫熱偏涼,置身其中的體驗感要明顯勝於食物帶來的衝擊。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打完菜,吳叔會抓一把自制菜頭酸放旁邊解膩


泉州市區雖然找不到這樣的地方,但也不缺好吃的滷料。白天在龍宮菜場附近打轉,抬眼就瞥見了兩人一鍋的露天滷料攤,一大鍋翻攪滷水的內臟不加蓋擺放,似在開門迎客,實在誘惑。買了大腸、腸灌腸豬肺當街吃了起來,滷湯入味,火候極佳。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當天的滷料裡最喜歡腸灌腸,有嚼勁又入味


中山南路的燕阿滷料開了近30年,嘴巴一吃就能感受到食材處理的乾淨。滷味的風格並非調味重的大舉進攻,而是越嚼越有滋味的娓娓道來,口味清淡、上色淺,很好地平衡了滷味和本味。店中

滷鴨雞爪的呼聲很高,還有熟客會打招呼留下生腸的腸頭,肉厚生脆,越嚼越香。素菜類的豆乾、筍乾香氣也很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燕阿滷料調味較為清淡


正好相反,新門街阿樹滷料滷味濃郁而有侵略性。滷湯以藥滷聞名,桂枝、三奈的秘製香藥外,還加入了高粱酒和豬骨湯增加香醇。我們很喜歡他們家的豬尾巴,膠質盡出而不失筋道,老滷味香。其他滷料店不常有的白灼魷魚小章魚、梭子蟹等海鮮,店內也有供應。


店家還為燒酒客闢了幾個座位,更有豬骨湯來解飲酒口乾。最絕的是,聽說老闆也擅長釀酒,並且極受燒酒客的追捧。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阿樹滷料老滷味香


很多滷料攤上能買到的捆蹄,我們也在安海見到了原型。百年曆史的李慨捆蹄並無店面,而是藏身古厝。捆蹄是門技術活,傳統是要將豬前腳剃肉取皮,再灌入豬肉豬筋,壓實後縫合,捆牢紮緊,煮熟冷卻。現在老爺子年歲高了,所以簡化了剔骨步驟,直接用現成的豬皮來做。皮子彈、豬肉脆,又是口服膠原蛋白的代表。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工序繁複的捆蹄,且吃且珍惜


還有一樣自帶音頻的食物,歸屬於燒酒客和暗夜。比指甲蓋還小的螺仔燙過熱水,加花生醬、甜辣醬、醬油、薑汁、麻油等搖勻,手勢類似於調酒,只是雪克壺被換成了茶缸。


因為吃的時候會發出啾啾的聲音,所以又被叫作啾啾螺。在西街螺仔芬南門螺仔家、文化宮內的阿萍美食城都能找得到。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閩式調酒螺


08

糕粿茶配伴手禮


糕粿,是談論泉州傳統小吃最不能繞過的一個話題,它由民間祭祀活動的供品發展而來,是神明介入一城之味的金身顯現。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祭拜用的三牲有了糕餅替身,很是可愛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信杯餅的原型來自於廟堂


和潮汕地區的“粿”單指米制品不同,泉州糕粿的種類龐雜,既有大米、糯米制品,也包含發麵。比如麥夾粿,雖然叫粿,但真身卻由麥子鑄就。而菜包雖然叫包,卻是鹹口的糯米粿。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麥夾粿


碗糕是大米制品的代表,暫且可以把它理解成泉州人的“發糕”,米漿發酵後舀入小瓷碗中蒸制,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衝破瓷碗的開花。以致於有些人的童年噩夢,就是啊嬤(奶奶)蒸糕時不讓出聲,否則要承擔開不出花的“罪責”。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開花碗糕


碗糕有很特別的一派,叫作田螺肉碗糕,對發酵的要求極高 ,既要保證開花,切開中間的部分還不能發得太過,必須介於死麵和發酵之間,呈現蜂窩的狀態。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王川花生湯的田螺肉碗糕(左)和正常碗糕(右)


糯米粿則為自己代言,餡料通常是去皮綠豆餡,或是芝麻花生餡。石獅金輝煎粿的糯米粿就非常好吃,蒸好之後還需放放涼,Q彈的口感更明顯。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金輝煎粿的糯米粿內餡甜蜜,外皮爽彈


糯米粿堪稱糕粿界的孫悟空,依據祈福事項的不同而有著萬般變化。


比如閩南人繼承了中原文化對龜的崇拜,視烏龜為吉祥物,所以年節祭祀,糯米粿被做成了龜狀的

龜粿,更甚於拌入鼠尾草,成了惟妙惟肖的黑龜粿。還有小朋友過滿月的滿月圓,被捏成了奶頭的形狀,象徵母乳飽滿、嬰孩健康。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黑龜粿


石獅的甜粿也在閩南地區頗負盛名,用近1:1的糯米粉和糖揉合、蒸制。用時切塊,裹上面粉、蛋液油炸。這道經典的年節炸物平時在綠島酒店也能點到,脆殼薄,蛋液香,甜粿拉絲,甜甜蜜蜜。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石獅甜粿


糕粿也並非一直高高在上,雖然承擔著對話神明的角色,但終歸要從仙境下凡,落入民間,這降落的第一站,穩穩地停到了茶盤上。
泉州下轄安溪,是鐵觀音之鄉。身處茶都的泉州人,每一天都少不了茶水的溫潤,也少不了茶配的陪伴。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茶配的容忍度極高,可以是雪白柔韌的桔紅糕,也可以是酥香作響的麻粩、貢糖,可以是零嘴式的蜜餞,也可以是飽肚的糕點,比如滿煎糕綠豆糕等,甚至有點重口的蒜蓉枝,茶湯都可以吸收化解。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泉州人有自己的小九九,桔紅糕買的是安溪的成珍,麻粩看的是永春的永盛,貢糖找塗門,蜜餞可以去源和堂。滿煎糕不能去西街,而是裴巷往右的康莊,綠豆糕盯牢天后宮的林記正泉茂,酥皮層次分明,綠豆餡細膩油潤。還有蒜蓉枝,也就是泉州人的麻花,去孟氏食品老店買有驚喜。不僅有加了蒜蓉調味的,還有裹香菜的,一邊說著奇怪,一邊又停不下嘴。
半城煙火半城仙,說的是泉州的城,也是泉州的吃。



值得專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文✍️/陳晃瓜

圖/戴踏踏、陳晃瓜

設計/Tsaiyur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