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慶餘年》為什麼能一口氣請到這麼多大咖演員?”最近熱播的 《慶餘年》大火,觀劇的小夥伴可以發現,每一個演員都帶來了水準以上的演技表現。

久未出山的老戲骨陳道明、吳剛共挑大樑,友情出演的袁泉,實力派青年演員張若昀、李沁、李小冉、辛芷蕾、宋軼等,於榮光、劉樺、田雨一眾老戲骨加持,看這番頂配陣容,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要衝著年度壓軸大戲而去。

還記得上一次看陳道明演戲是什麼時候麼,《康熙王朝》裡的康熙,還是《歸來》的陸焉識,不管是哪個都可以看出,他要麼不出手,要麼就只演好作品。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而這一回他飾演的慶帝,與此前的帝王角色都不一樣,頭髮散亂,喜歡穿著深V大領“葛優癱”,表面上看著不拘一格,但談笑間盡是威嚴。

這一段,慶帝要問罪審案不公的梅執理(李建義飾演),他先是親和地贈送蜜漿,請對方入座。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然後關切地與老臣聊起往事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正當對方稍微鬆懈,立馬話鋒一轉“看看朕是不是大限將至”,咄咄逼人,話裡有話,嚇得梅執禮立馬全盤托出要以死謝罪。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幾個來回,陳道明把帝王身上的威武氣魄、深不可測,隨著臺詞和眼神一氣呵成,讓人不寒而慄,又忍不住拍手叫絕,穩!

劇裡的慶帝是最高階玩家,他一邊給範閒賜婚來試探宰相林若甫在朝堂的“站隊”立場,同時引起太子與二皇子爭奪內庫財權,讓多方勢力形成互相制衡,不在廬山卻始終掌控這盤“棋”的主動權。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如果說《慶餘年》裡陳道明是“諸葛亮”,那麼吳剛就是“司馬懿”。“達康書記”吳剛飾演的陳萍萍,是鑑查院的大佬,掌控天下密事。

雖出場首秀是坐在輪椅之上,但僅陰鬱犀利的眼神就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形象,表演得入木三分。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當然,這部劇裡最不好演的,是主角範閒

原著《慶餘年》是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貓膩”的成名作,上線十二年熱度不減。早在劇版宣佈翻拍時,就很多粉絲關注“範閒”這個核心人物的選角。

作為一個置身於古代環境,擁有現代思維的少年,如何詮釋人物身上自帶的無厘頭、少年氣,秉持公道觀念的善良,以及攪動風雲後的蛻變,都十分考驗演員的功底。演好了是應該,演砸了就壞了一手好牌。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慶餘年》的團隊沒有選擇頂流小生,而是找來了實力派演員張若昀。從《無心法師》、《麻雀》到近期的《諜戰深海之驚蟄》,可以看到張若昀的演技一路進步,越來越有質感。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儘管跟一堆老戲骨battle,但劇裡表現來看張若昀版的範閒,站得住腳。初入範府,被範思轍(郭麒麟 飾)下馬威,範閒三言兩語的嘴炮反擊,精準詮釋人物不按規則出牌的張揚個性。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下一秒,面對心動姑娘時他又自然切換痴迷像,還原少年細膩純粹的一面。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還有最新劇情裡,範父跟他談起好兄弟滕梓荊被殺後續,張若昀通過一場吃飯的戲,把少年內心的憤怒、憋屈、挫敗,還有無奈,層層遞進,於細微之處讓人驚豔。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另外仙氣靈動的林婉兒(李沁 飾)、“迷妹”範若若(宋軼 飾)、長在笑點上的範思轍、被稱為“京都名媛二姐姐”的二皇子(劉端端 飾)……每個人物都著強烈的個人色彩,有趣又飽滿,作為一部IP改編劇,《慶餘年》率先在演員選擇和角色塑造上很有誠意的亮出底牌,這一點十分討喜。如果問我《慶餘年》裡的最佳表演獎要頒給誰?一時還真說不上來。


一部劇拿下豪華陣容,是否就拿到免死金牌?當然不。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故事才是裡子,而作為一部大IP,找一個契合的編劇就變成了裡子的根基。


眾所周知,《慶餘年》原著在豆瓣上始終保持8.5的高分。對於這個經歷了市場、時間和讀者檢驗的大IP,改編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一方面,作品擁有龐大的原著粉以及強大的“品牌效應”,影響力不容小覷;另一方面,如果改編不好,電視劇內容與原著的差別太大,這些原著粉就會倒戈相向,轉向口碑和熱度雙低的尷尬境地。電視劇《慶餘年》這一回打出奇招,邀請編劇王倦操刀劇本。


業內熟悉王倦的都知道他的“三不寫”原則:不寫弱智的主角,不寫弱智的反派,不寫弱智的狗血n角戀,這番底氣之下,確實帶來了諸多佳作。


之前的編劇作品《舞樂傳奇》、《木府風雲》好評如潮,尤其《舞樂傳奇》至今都在被B站封為“神劇”。今年暑期檔的《大宋少年志》,也在豆瓣電影拿下8.2的高分,可以說有他就有了夯實的劇作保證。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這一次的《慶餘年》,他開篇採用戲中戲的敘事結構,將故事設置成了大學生張慶的科幻小說內容,小說的主人公範閒是一個重症肌無力患者穿越到古代的現代人,通過合理的改編巧妙保持了原著故事的內容精髓,這一點很值得誇。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既然框架碼好,那接下來就開始跟觀眾好好“玩”一把吧。


王倦改編的《慶餘年》一反常規古裝大劇嚴肅、沉悶的風格,到處發酵著大量喜劇元素。比如郭麒麟演的“鐵憨憨”範思轍,劇裡他是遊手好閒的富二代,一心只想賺錢。知道範閒能寫出奇書後,立馬小嘴吧啦吧啦,光速算出出書利潤,還是用相聲貫口的方式,這段看一次笑一次。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還有,範閒為了好兄弟把南慶禮部尚書之子郭保坤,一頓胖揍成木乃伊的騷操作,也是笑skr個人。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荒誕又反差,還有幾分中二,喜劇感撲面而來。


另外,依託於現代思想與古代環境碰撞的設定,主角範閒張口就來的現代用語也讓人笑到欲罷不能,細菌、壟斷文化產業、智商盆地、人事管理……分分鐘把嚴肅的氛圍打破。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就連道具都透著一股“不正經”的氣息。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通過生活化、碎片化的細節處理讓人物“活”起來,再用人物推動加深“喜劇感”,跟觀眾拉近距離。王倦讓《慶餘年》放下“身段”,打開古裝傳奇大劇的新畫風。這第二步,下得妙。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當然,鬧歸鬧,一路看下來,電視劇《慶餘年》最讓小編感觸的是,明明是複雜的群像戲,但它在故事中處處透著一身“正”氣

前幾集出現的碑文上,記載著範閒母親葉輕眉的理想,讓人深感這個故事背後的宏大格局:

“我希望慶國之法,為生民而立,不因高貴容忍,不因貧窮剝奪,無不白之冤,無強加之罪,遵法如仗劍,破魍魎迷崇,不求神明;

我希望慶國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禮義,守仁心,不以錢財論成敗,不因權勢而屈從,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難時堅心志,無人處常自省;

我希望這世間再無壓迫束縛,凡生於世,都能有活著的權利,有自由的權利,亦有幸福的權利,願終有一日,人人生來平等,再無貴賤之分,守護生命,追求光明,此為我心所願,雖萬千曲折,不畏前行。”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而主角範閒,看似頑皮不羈,但身上有始終如一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他會告訴形影不離保護自己的五竹(佟夢實 飾)去追求生活的意義。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會告訴平凡的奴僕,人沒有高低貴賤,鼓勵他們為自己而活。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父親範建誤會了兒子範思轍,他也會共情範思轍的無辜,真心勸慰父親去向兒子道歉。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摯友滕梓荊被殺,他更是感同人命的渺小開始主動反抗強權,為堅守律法鐵條,硬扛到底。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範閒至始至終都保持著對生命的熱忱和敬畏,他知世故而不世故,不虛與委蛇,不被古代環境的所影響,遵循自己的本心,用自己的行動反抗封建體制的不公,用真誠對待身邊的人,用一腔熱血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樣堅持做“我”的主角,是不是會讓你想起某個人,某時的自己。

正如開篇所言,


《慶餘年》為什麼能請得了這些老戲骨?

《慶餘年》透過一個少年的傳奇人生,呈現朝堂、江湖之上的各中博弈,又通過這些爭鬥緩緩推進劇集關於理想與生命的思考、探索。它真正的好看,不在於演員飆戲,不在於搞笑的臺詞,而在於用一種戲謔的方式,弘揚最正又最純粹的價值肌理。

它精彩的第三步,就是告訴每一個屏幕前的人,要始終敢於“懷揣一個夢,為美好而活”,遇見這樣有力度、有溫度的作品,真好。


文章素材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