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新服務”怎麼成為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一環?

“新服務”怎麼成為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一環?


​ 核 心 要 點

▪ 口碑餓了麼登陸聚划算,標誌著本地生活服務與阿里巴巴生態更深的融合。

▪ “新服務”的提出,既有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增長的需要,也是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一環。

▪ “新服務”的本質是從關注流量轉為關注“人”。

▪ 能否做好去中心化流量,是“新服務”成功的關鍵。


今年“雙12”和以往有些不同。

除了依然火熱的線上電商,本地生活服務品牌的增長同樣明顯。12月12日當天,外婆家一小時成交達日均銷量57倍,真功夫一小時成交超歷史同期170%。

這背後是阿里巴巴對本地生活服務的加大投入,今年“雙12”,口碑餓了麼所在本地生活板塊首度大規模登陸聚划算,此次口碑餓了麼與聚划算的合作有以下幾個意義:

· 從業務層面講,口碑與聚划算的目標市場人群契合,雙方可以實現協同,放大各自流量、產品、運營、品牌的價值;

· 從集團層面而言,體系內業務的互動可以進一步挖掘存量價值,促進阿里巴巴持續增長。

新近加入“雙12”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成立於一年多以前,在合併餓了麼和口碑完成整合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近來動作不斷——11月19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發佈“新服務”戰略,總裁王磊表示,口碑餓了麼要打造“本地生活商業操作系統”,為百萬商戶提供“數智中臺”。

“新服務”怎麼成為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一環?

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

在本次“雙12”期間,已經有商戶通過接入阿里本地生活商業操作系統獲益,其拉新、復購等能力得到提升。據阿里本地生活方面介紹,烘焙品牌美儷家族以往招來100名新會員需要一週以上,現在只需1天。

王磊在一個月前的發佈會上提到,目前,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數智化滲透率不足15%。

阿里巴巴發力的“新服務”,是深思熟慮後的產物。而與聚划算的合作是“新服務”戰略提出後的第一戰,這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新戰略的練兵場,也是窺視阿里巴巴體系內產品互動巨大價值的觀察窗。

發力“新服務”,阿里巴巴的增長拐點

12月9日,阿里巴巴方面宣佈,今年“雙12”,餓了麼口碑的餐飲、婚嫁、休閒娛樂等服務類商品,將首次集中登陸聚划算平臺銷售,這意味著阿里巴巴經濟體內,本地生活與聚划算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實現了戰略互通與深度融合。

這是一次值得注意的阿里巴巴體系內兄弟作戰的案例,它之所以重要,與阿里本地生活的價值密不可分。

阿里本地生活提出“新服務”,標誌著本地生活賽場的競爭,從此前火熱的O2O大戰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O2O大戰始於2010年,從百團大戰到BAT巨頭投資入局、頭部玩家合併,如今,行業格局已形成阿里本地生活與美團點評對壘的雙寡頭格局;同時,在社會影響上,O2O在改變人們在餐飲、電影、服務等方面的消費習慣後,正在往更加核心的地帶延伸。

“新服務”怎麼成為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一環?

曾經的O2O大戰中身穿不同平臺制服的外賣配送員在等待取餐

阿里巴巴旗下的本地生活是本地生活賽道上的頭部玩家之一,阿里巴巴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三個月裡,本地生活服務營收68.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

從數據可以看出,本地生活的市場很大,且仍有不小增長空間。

因此,僅從發展前景的維度出發,作為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口碑餓了麼深度融入阿里巴巴的生態並不令人意外。

在移動互聯網流量逐漸見頂的背景下,巨頭開始關注存量價值的挖掘。現階段口碑餓了麼與淘寶、天貓、支付寶、盒馬、高德等平臺已經實現底層、技術、運營等方面的互通,也就是說,線上線下的消費和支付聯繫更加緊密,打通體系內業務的目的是讓用戶在阿里系生態中有更多活動,提高單客消費額。

聚焦存量增長的同時,阿里巴巴也沒有停止開拓新領地。

過去一年多,阿里本地生活的發力方向轉向了下沉市場,成為集團拓展下沉市場的有力抓手。相比一二線城市相對標準化、注重品牌的消費模式,低線城市的消費更講究性價比和差異化,將餓了麼、口碑與今年3月重啟的聚划算深入打通,是一個瞄準下沉市場的機智打法——

下沉的聚划算需要特色商品,而本地生活服務深入至線下毛細血管的能力則可以反哺線上。

從阿里本地生活自身來講,其也有需要突破的天花板。

據王磊透露,去年上半年外賣市場增速約為90%,而當前增速已下降至30%左右。外賣行業增速放緩,本地生活服務需要滲透到更多領域。與此同時,商戶服務領域存在巨大的數字化空間,這便是提出“新服務”的緣由。

不同於之前的外賣業務,賦能商戶的“新服務”需要更強的數字化能力,需要從阿里系的其他業務得到支持。換言之,成立僅1年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在以聚划算為代表的業務帶動下,會成長得更快。

目標市場一致,又能互相彌補,聚划算和口碑餓了麼的攜手水到渠成。

除了挖掘存量價值、開拓下沉市場,將阿里本地生活深度融入大體的更重要意義在於,通過本地生活服務,阿里巴巴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到商業世界裡,為用戶提供全面服務。對於目標旨在打造“經濟體”的阿里巴巴來說,這個維度更加有意義。

打破商戶困局,從關注流量轉為關注“人”

受益於“新服務”的不只是阿里巴巴,實際上,阿里本地生活提出“新服務”的最大動力來自商戶:本地商家降本增效意願強烈。在今年的“雙12”中,“新服務”對商戶效益的提升已經開始顯現。

據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方面介紹,根據調查,超過60%本地生活商戶希望擁有數字化運營工具,約72%商戶希望能夠全渠道運營。電子商務高速發展至今,大多數本地商戶還在依賴傳統的經營經驗。目前,在運營層面,商戶普遍的困擾以及數字化工具可以改善的痛點有:

· 如何從被動獲客轉變為精準觸達範圍內更多有需求的客戶;

· 如何將來店的顧客轉化為常客;

· 如何高效管理進貨和庫存,完善經營分析。

目前,已經有商戶在“新服務”中受益。浙江的烘焙連鎖品牌美儷家族,在“雙12”前夕,其旗下一家智慧門店首次對接阿里本地生活商業操作系統。接入後,新會員增長速度顯著提升。12月12日當天,這間門店吸引了367名新會員,是日常拉新的22倍。

“新服務”怎麼成為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一環?

阿里本地生活商業操作系統

安徽零食連鎖品牌樂大嘴,在"雙12"開售後的12個小時,成交額達到日均銷量的13倍。樂大嘴全渠道運營相關負責人希望在搭建"商家中臺"之後,能更瞭解用戶在口味、零食品類等方面的深度需求,提高拉新和復購。

“新服務”怎麼成為阿里巴巴發展的重要一環?

商戶中臺

商家通過數字化工具精細運營,在經營得到提高的同時,更精準的需求也傳達到了後方供應鏈,指導其生產活動。

這背後的現實邏輯是,以前是上游供應鏈先把商品生產完進行銷售,商家根據經驗進貨,其中有不少不確定和效率浪費的空間。如果一開始就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反向優化生產和經營活動,效益也會得以提高。

除了賦能商戶和供應鏈,“新服務”更本質的變化是將助推本地生活服務從關注流量到關注“人”的轉型,把“人”提到商品和服務之前,這意味著消費者將獲得更精準的服務,潛在需求也將得到滿足。

關於“新服務”的想象很多,但實現起來並不容易,這考驗著阿里巴巴能否真的服務好分散而瑣碎的微觀經濟。

提高本地生活數字化程度的背景,是商家面對著普遍的困局:獲客難、營銷難、平臺抽傭高。在阿里巴巴入場前,已經有商戶嘗試自建中臺,打造自己的數字化運營系統,但這並非其專長。

相比中小商戶,口碑餓了麼這樣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更具備建起商戶中臺的能力。不過對於體量巨大的阿里巴巴來說,做好“新服務”的關鍵更在於,從運營中心化流量的慣性中跳出來。

“新服務”與之前O2O打法的最大區別,在於轉向做好去中心化流量。本地生活的服務行業服務半徑較小,且需要顧客親身到店,“雲美髮”、“雲洗腳”等模式行不通。因此,需要把數字化能力真正給到散佈在街頭巷尾的商家,為其輸出個性化的“智慧大腦”,而此前本地生活以外賣為核心,平臺把商家聚在一起,專注的是中心化流量,利用的是阿里系的“大中臺”。

作為巨頭的阿里巴巴,能否放下身段做好商戶中臺,賦能本地商戶,並利用此前積累的優勢在“大中臺+商戶中臺”模式下走通本地生活服務的新路徑,是“新服務”成功的關鍵。而從本次“雙12”來看,這家巨頭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