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前陣子,網紅阿沁和前男友劉陽的年度出軌撕x,在熱搜盤踞快兩週。

前天cosmo時尚盛典,#阿沁狀態#又拉出分手後的網紅面貌和各大女星比較。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說網紅啊,還是不如女明星,不管什麼級別,還是比不過。

你看,即便古力娜紮在韓國MAMA上,用英語頒獎翻車,大家的評論都是“娜扎的口音好可愛”,“娜扎杵那兒,負責美就行了”,“看到這個臉,誰還聽英語”。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是啊,即便當年一口一個的女神,放到大眾眼中,也不過如此。

這不,曾經的豆瓣校園女神黃燦燦也靠著新的時尚造型上過熱搜,但大眾對此看來是並不感興趣。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不管是網紅,還是豆瓣女神,十年過去了,誰還記得?

昔日的女神,今日的路人

不是所有的網紅都能升咖成為女明星,或者可以說,基本上所有的網紅都沒有真正的成為一個女明星。

張大奕和雪梨再賺錢,再受歡迎,也從未涉足影視;

臥蠶阿姨出席時尚活動才讓粉絲看到了褪去濾鏡的自己,即便是拍戲,也只是參與了不鹹不淡、不溫不火的幾部網劇。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跨界演藝圈最多的網紅們,還是要數當年從文青聖地——豆瓣,火起來的幾個“仙女”。

對於豆瓣女神張辛苑來說,踏進演藝圈其實也不算跨界,畢竟本來就是中戲畢業。

可是當初被戲稱“母神”的她,走紅靠的是一組馬爾代夫度假照片。照片裡的她,宛若天仙下凡,白裙素淨,臉上也顯得清澈。

出水芙蓉,不過如此。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素雅清純,這是第一步。

後面一字眉,大紅唇的復古美人大頭照,才成了人人跟風的模板。

大家驚覺這種古典美太難得了,直到看到張辛苑上綜藝節目。蒼白的臉,配上不合時宜的模板式復古妝容;

女神形象,碎了一地。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雖是中戲高材生,但網紅身份,以及“網紅臉”崩塌的事件,讓她每次拍戲,要不是無人在意,要不就是隻看到她的妝發又和平時有什麼不同。

出道拍吳鎮宇導演的《三生》,落得“她是在演瞎子嗎?”的評價,後來也不斷在各種電影串場,《一路驚喜》、《熱血長安》,還有和黃軒搭戲的《玩世英雄》。

全部作品豆瓣評分均分在5左右,去年終於上映《玩世英雄》還被別家粉絲嘲她咖位太低,作品最後也真的很爛。

從豆瓣走出的她,卻又被豆瓣埋汰。

大眾也不關注她的“神顏”,既然沒有作品,大家還是愛討論各種小道得來的八卦。

這不,同時為豆瓣三大女神之一的“民國女神”南笙,從寫真走到小熒屏,上了天天向上,又是美好幻想的崩塌。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即便今天微博簡介上赫然寫著演員二字,就問一句,大家知道她演了啥嗎?

拍了23部作品,有評分的也就寥寥幾部,高光時刻要回到2014年的《奇妙世紀》,可那部戲,火的,還是男主角——李現。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再看看其他有評分的,比好姐妹張辛苑還低,平均有4分差不多了。

再加上現在的臉和當初又有不一樣,提起南笙,大家還得問一句“她臉怎麼了?”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還有武大女神黃燦燦了,靠著甜美照騙出圈,拍過幾部小妞劇,算是有點知名度。

最近一次現身也是因為轉向時尚圈,拍雜誌,轉型做酷女孩,結果熱搜上得太尷尬。

夾在一眾爆炸性新聞間,讓人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當年一個個豆瓣爆紅的網紅們,今天過得並沒有昨天輝煌,甚至熱度靠蹭,一心打造的文青人設,也沒有野生博主李子柒火得合情合理。

豆瓣作為文青聚集地,今天八卦大本營,也一直是國內影視評分的最佳參照。這個平臺沒毛病,但當初掀起“古風”、“文藝”的女神們,卻站不住腳。

是文青不再,還是網紅就是紅不久?

文青“老了”,但沒變。

豆瓣當年的意義,是很多人詩與遠方的啟蒙。

但當然,八組的存在,豆瓣的影視評分,註定這個平臺會和娛樂圈拖不去關係。

但文青真的好混娛樂圈嗎?不一定。

豆瓣幾大女神,上文唯獨沒有提到晚晚。不是晚晚轉型最成功,而是晚晚從網紅走到名媛,唯獨一樣東西沒變——適量的藝術感。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可以說,晚晚在當初豆瓣女神裡,最“醜”,最“怪”。

大方臉,塌鼻樑,怎麼都算不上標準美女,恰好的是,她也不走標準的路:讀央美,又去哥倫比亞繼續進修。

最大的黑料是,當了知名藝術家的小三,說是洗不白了,但又多少被賦予什麼勇敢追求愛和崇拜。

現在提起晚晚,不是藝術名媛,就一定是同款;但說起張辛苑、南笙,基本都是p圖崩壞。

而什麼人在買晚晚同款?當然不乏愛追潮流的女孩兒,但忠實粉絲還是文青。

到這裡,沒崩的晚晚沒有走進大眾,而文青還在為她買單。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你說她命好,靠嫁人;其實嫁了富二代也可以捧自己進圈,不過她也深知自己不符合大眾口味,倒不如安心搞小眾。

文青老了,可審美和態度還一樣,不愛張辛苑們了,是因為她們太大眾了;而反觀大眾,她們又太異類了。

一來二去,折射的是小眾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差異。

當年走出豆瓣的女神們,急於用文青人設走進大眾,但大眾文化一方面是並不精緻,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更直觀,文青的清新感維持不了太久。

大眾文化是潮流,需要的是見效快,需要符合所有文化水平的喜好才能真正的大火。

所以,你看看熱搜,總是出軌離婚排前三。

不是因為這些事件有什麼特別之處,正正是因為這些事最靠近生活,不需要理解能力,八卦一下就可以得到一天的談資。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大眾文化被稱作“愧疚的愉悅”,意為在壓力巨大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放下對文化高度的追求,轉向要求時間投入、注意力投入更低的流行文化。

而文青追求的是比大眾文化慢一點的精神追求,這些豆瓣美人們,是不是真的最符合大眾審美,不一定。

在豆瓣爆火,火的是特定的氣質,和她們賦予其中的清淡追求。

當她們帶著這樣的預設進入大眾市場,手中除了所謂的“精神氣質”,沒有可以簡單直接讓大家見真材實料的作品,大眾不可能靠討論她們放在各大明星中並不出眾的臉就對她們印象深刻。

娛樂圈不需要豆瓣女神

有人說,女神們火不下去,是當年的文青老了,豆瓣變了。

其實不然,只是文青代表的小眾文化,和女神們想要進攻的大眾市場,從根本上就不容和。

不是文青就高雅,大眾文化就低俗,而是簡單一句話“圈子不同,不必硬融”。

大眾文化需要的快捷和輕易的快樂;也需要能不斷重複的“旋律”。有時候為人稱道的作品是這樣的旋律,但當欠缺作品的時候,所謂“八卦”“黑料”都可以成為這種旋律。

只是,人們愛談論短處,但尊重作品。

沒有作品的紅人,對大眾文化來說,不過就是無聊時的寥寥數據,連談資都算不上,怎麼可能火?

女神們想要賺更多,就別拿文青的質感套大眾文化的白狼,要進圈就用作品說話;

要不然,文青女神之名只如曇花一現,活在濃妝濾鏡下的“女神”,沒有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