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從椰田古寨看海南是怎樣支持中小景區發展的

位於海南陵水縣的椰田古寨是一個佔地不到80畝的3A級旅遊景區,面積雖不大,遊客卻不少——2018年景區接待遊客量達1

64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1616萬元,稅收137.98萬元,被當地人稱為陵水縣景區“扶貧車間”,深受省內外遊客歡迎。

椰田古寨作為海南新興的展示黎苗族民俗文化風情的窗口,其特色的民俗文化項目,加之成功的開發模式,使其成為海南省著名民俗旅遊的代表性景區之一。它是如何做到的?椰田古寨景區董事長劉張鴻坦言:“因為抓住了文旅融合的大趨勢,又趕上了政策利好的大環境,我們信心大、幹勁足,發展就快起來了。”

从椰田古寨看海南是怎样支持中小景区发展的

匠心守護

傳承發揚海南民族文化

椰田古寨景區就像一個民俗文化博物館,不單單陳列了黎族、苗族精湛的手工藝展品,更將黎族、苗族人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獨特習俗和燦爛的民族文化鮮活地展現在遊客眼前。

涼棚裡文面文身的阿婆在織著黎錦,糧倉邊纏著頭巾的阿公在編著竹簍,吊腳樓下秀麗的姑娘唱著山歌,茅草屋裡健碩的漢子麻利地翻炒著椰絲,香甜的空氣裡傳來勸酒歌的旋律,可愛的阿婆會給遠方的客人敬上一杯風味獨特的黎家米酒……這些傳承了千年,如今卻正漸漸消失的傳統民俗技藝,在古寨裡每天以原生態的方式展示在遊客面前,成為景區的靈魂和核心吸引物。

“其實椰田古寨剛開業時並沒有多少遊客,因為遊客主要還是衝著海南的熱帶風光來的。作為一個小景區如何打造獨特的賣點,是我一直在琢磨的事。後來我慢慢發現,遊客對海南特有的一些民族傳統技藝特別感興趣,外國遊客看黎族阿婆織錦都能看半個小時,就決定好好挖掘傳統文化進行展示。為了挖掘和保護那些散落民間的傳統技藝,我們就去和那些老手工藝人溝通,問他們可不可以把‘傳家的手藝’傳給外人。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我們為此堅持了近10年。”

劉張鴻坦言,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景區找準了發展方向——我們的民族文化、傳統非遺、民族技藝,是海南經濟發展的母體,也是我們文化和旅遊業發展的根基,更是我們品牌創意不竭的源泉。

从椰田古寨看海南是怎样支持中小景区发展的

政策助推

多措並舉優化營商環境

“近兩年,簡政放權、減稅降費、‘一企一策’……政策利好頻出,旅遊營商環境的優化極大地助推了椰田古寨的快速發展。” 椰田古寨景區市場總監王燁說,隨著營商環境的優化,稅費改革不斷深入,中小景區實實在在得到實惠,這也是景區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從今年11月份起增值稅減免又進一步加大,降幅達到15%。”王燁說。

這兩年,像椰田古寨景區這樣切實感受到文旅融合、旅遊營商環境優化帶來的好處的中小景區越來越多。據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南省旅文廳精簡各類申報材料,壓縮審批時限,試行承諾審批模式,積極推行互聯網“不見面”審批,建立政務服務進園區工作機制,配合推進“綜合窗口”受理制度改革,配合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配合商事制度改革,簡化證照登記手續等多措並舉,改善營商環境等。將所有事項承諾時限較法定時限縮減50%以上,平均縮減66%,大大提高了中小景區辦事效率,省內基本實現了網上申請,網上辦理,快遞送達審批結果的目標。

據瞭解,海南省旅文廳每年利用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創作和演出方向)、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全省民營企業進行專項扶持。對全省優質體育項目、文化重點企業、文化演藝項目、旅遊景區景點、鄉村旅遊點、旅遊特色商品、旅遊新業態融合、智慧旅遊、標識標牌、旅遊廁所等進行全方位扶持,積極推動了旅遊、文化、體育項目的產業轉型和供給側改革的積極性,加快了旅遊新業態、旅遊+、文化產業市場化的培育,減輕了優質項目在發展過程中的負擔,推動了公共服務設施建設。2018年,全省旅遊和文體產業專項資金達到6000萬元。

从椰田古寨看海南是怎样支持中小景区发展的

乘風而行

護航中小景區做大做強

“中小景區要想立足發展,必須緊緊抓住現在的發展契機乘風而行,有所作為。隨著景區的發展壯大,基礎交通的配套、停車場的擴建、旅遊廁所的改造正在逐步完善,以此滿足景區日益迫切的提檔升級需要,服務於黎苗文化風情古寨、黎苗農業體驗基地及南藥國際療養中心三大IP的遠景規劃,為景區創建5A夯實基礎。” 劉張鴻信心十足地說。

如今,景區繼續深入產品研發,打造中國黎學研究、觀摩與實踐基地,打造海南黎苗文化旅遊線路,以“課堂”為載體通過創新形式將文化、旅遊、教育相融合,打造寓學於遊的生動文化旅遊體驗。觀非遺文化、賞黎苗風情、體驗傳統手工技藝……在現場老師的帶領下,“小小守護人”走進景區“文化課堂”,以遊學體驗的形式感受文化魅力,通過體驗與學習參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這一形式深受師生和家長的歡迎。

海南省旅文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中小型旅遊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讓企業充分發揮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立於潮頭。下一步,海南將繼續鞏固和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工作,儘量降低申請人的辦事成本;以建設自貿港為契機,繼續配合海南省政務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狠抓辦件質量,促進服務質量提升,營造良好服務環境和營商環境,為中小型企業健康發展推波助瀾,保駕護航。

王趙洵)

原題:《趕上營商好環境 中小景區乘風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