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具備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的成都地鐵9號線明年開通 裝上“科技腦”的地鐵有啥不一樣?

具備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的成都地鐵9號線明年開通 裝上“科技腦”的地鐵有啥不一樣?

11月29日,上海軌交無人駕駛工程技術中心內,技術人員正在操控“全自動運行2.0系統”。記者肖雨楊攝

成都地鐵9號線明年將開通。與其他已開通和即將開通的地鐵線不同,9號線具備目前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GoA4)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成都由此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首個引入GoA4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的城市。

作為環繞成都市區的一條重要線路,裝上“科技腦”的地鐵9號線和普通線路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11月29日,記者來到全國首個面向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的實驗室——上海軌道交通無人駕駛列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探訪。

裝上“科技腦”自動喚醒、自動駕駛、自動運行

停靠在智能車場的地鐵按照時刻表“自動甦醒”:接通電源、網絡,打開車內燈光,調節車內溫度,然後列車操控系統自動巡檢,待一切準備就緒,地鐵自動駛入車站,打開車門迎接乘客。

在地鐵站內,有乘客擋住了正在關閉的上下車門。由於處於全自動無人操控狀態,智能系統在3次嘗試關閉車門未果的情況下,發出警示音,隨後車站工作人員上前查看情況,處理完畢後發出繼續行駛的指令。

這一幕幕,正是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線路的模擬場景。

在上海軌道交通無人駕駛列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停車場到地鐵站廳,從人頭攢動的車廂到全自動運行的駕駛室……你能想到的與地鐵運營的一切相關環節和場景,都能找到,並能通過計算機模擬、VR技術演示等功能得以親身感受。

“地鐵列車從休眠、喚醒、出入庫、洗車,到正線運行、開關門,以及列車內部的空調、照明等系統管理,再到列車故障處理等都由系統管理,正常情況下無須人工干預。”負責該項技術的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城軌營銷中心總經理孫童海介紹,GoA4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相當於為地鐵線路裝上“科技腦”。

早晚高峰期間,要不要進入某節車廂,未來也許能夠選擇。在實驗室內,地鐵列車模型的外部車頂位置,每節車廂上都安裝有一塊智能顯示屏,上面顯示了擁擠度以及車內溫度。當顯示屏為紅色時,表明該節車廂內較為擁擠,溫度也較高;當顯示屏為綠色時,則表明車廂內乘客較少,可優先選擇進入。

“這項功能並不確定是否用到成都地鐵9號線上,但它是一種趨勢。”卡斯柯技術總監汪小勇表示,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還涉及到智能調度、智能車場、智能車站、智能運維等領域。“過去地鐵運行更多考慮的是列車本身,而未來將更注重乘客體驗感。”

表現會更好平均準點率達到99.9%,體驗更舒適

2014年8月,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正式開通運營。經過5年運營測試,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的一連串數據顯示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比普通地鐵有更好的表現:平均準點率達到99.9%,平均運行速度提升2.6公里/小時,平均出入庫時間減少50%,在同等服務水平下配車數量減少3列,每公里配員人數減少13人,運營的可靠性和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汪小勇說,相較於傳統的地鐵駕駛模式,全自動運行可以按照最優模式提供更精準的運營控制,不僅能提高這個“龐然大物”的靈活性,還能縮短行車間隔,提升運營效率。

在成都地鐵9號線上,未來將能得到這樣的體驗:車門關閉後,車輛迅速平穩啟動行駛,乘客不再感受到起步、發車的延遲感。

實驗室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按照地鐵線路全長30公里、車站35個、全天運行時間20小時、運行間隔180秒、單程時間50分鐘來測算,單車單程可節省近2分鐘,旅速提升1.38公里/小時。

據瞭解,除成都在建的地鐵9號線外,規劃中的地鐵13號線、地鐵27號線、地鐵30號線等,或許也將採用這一技術。(記者 陳碧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