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海南臨高人的族屬歸屬之確定

臨高語族在春秋戰國時繼黎族先民遷徙到海南島。漢代時,已有文字記載證明大陸移民遷入海南,最先的遷移地點是臨高,而臨高語族,一般是指散落在海南島北部,東起南渡江,西迄臨高縣的新盈港,南以瓊山的遵譚、澄邁縣的白蓮和儋州的南豐為界,包括臨高全縣和儋州、澄邁、瓊山及海口市郊的一部分地區。歷史上因種種原因,他們或被稱為臨高人,或以居住地為名,稱龍塘人、長流人、白蓮人等。也曾被認為是“漢化的黎人”或“黎化的漢人”。

法國天主教傳教士薩維納是第一個從語言的角度區分臨高人的人。1925年起,他用四年的時間考查了海南各地,編輯了《海南話-法語》、《臨高語-法語》和《黎語-法語》三部詞典,從語言的角度將臨高人從“黎人”這個概念中區分出來。《海南島民族誌》的作者史圖博認為,“臨高人的語言並非漢族語言,在海南島內,恐怕臨高語是最接近泰語的。”現在一般認為,臨高語屬於漢藏語系侗泰語族狀態語支,但是關於臨高人的族屬問題,一直存在意見分歧。

1981年,中共臨高縣委辦印發《關於臨高族屬問題的討論綜合報告》。當時召開的臨高縣第六屆人大會議,與會代表在討論臨高人族屬問題時,多數人認為臨高縣很多姓氏的先人都是從福建等漢族地區遷移而來,在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漢族特點,臨高人應屬漢族,而不是少數民族。經由這次人大會議,便決定臨高人是漢族。但是,這一決定可能與歷史有所出入,臨高的漢族姓氏多是從宋元以後遷來,但臨高在隋朝時已經建制,學界仍有聲音認為,臨高人認定為漢族缺乏學理支持。

——《海南通史(先秦至五代十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