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廣電媒體入局短視頻,有戲嗎?

來源|《收視中國》(ID:shoushizhongguo)

生活知識技巧類、美食類是短視頻用戶普遍“喜歡的內容”,電視媒體坐擁大量同類自辦欄目,卻在短視頻上乏善可陳。广电媒体入局短视频,有戏吗?

電視媒體短視頻發展現狀如何?

短視頻正在重塑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

在電視媒體佈局移動端的“三微”傳播中,短視頻的生產量、傳播量比重越來越大,逐漸成為創新移動端傳播的主戰場。

電視媒體加速入場短視頻,明晰發展權重、適時調整視頻業務構成。有的把短視頻放到戰略的高度,如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以5G新媒體平臺為契機,重新制定短視頻戰略,以“央視頻”造船出海上海臺則將短視頻戰略作為融合發展的棋眼,是盤活全局的關鍵支點。有的更注重發展路徑與策略。各有特點、兼有快慢。

無論如何,電視媒體短視頻已成短視頻競爭中的價值一極。

廣電媒體入場

廣電媒體入場短視頻,多以新聞內容為起點

以主打新聞內容的短視頻為例,據CSM統計,目前在更的省級電視臺新聞資訊類短視頻賬號近460個,在多平臺分發策略下,在抖音、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9個平臺上[1],可觀察到省級臺新聞資訊類短視頻賬號累計1300多個。

其中,上海廣播電視臺、廣東廣播電視臺、江西廣播電視臺開設的新聞資訊類短視頻賬號數量位居前三,總計近90個

從各臺涵蓋的新聞、綜藝、泛生活等各類內容的短視頻來看,僅湖南廣播電視臺、北京廣播電視臺、上海廣播電視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江蘇廣播電視總檯頭部5家電視臺,旗下短視頻賬號就超過

450個。

據不完全觀察,2018年,在騰訊視頻、秒拍、今日頭條、新土豆4個平臺上,播放量位於各平臺Top1%的賬號累計有11000多個(同一賬號在多個平臺分發的累計統計),總體獲得了平臺70%的播放量。

其中,包括紙媒、廣播、電視在內的傳統媒體賬號累計700多個,佔到7.3%,發佈總量佔14.9%,播放總量佔到21.0 %,近2500億次。這個播放量級,相當於8.29億網民平均每人點擊收看過300條(次)傳統媒體發佈的短視頻。

傳統媒體內容成為短視頻頭部競爭中的價值一極。在頭部1%賬號中,除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的50個賬號外,地方廣電媒體賬號累計近500個;80%分屬27個省級廣電媒體,20%分屬33個市級廣電媒體。

從高傳播力賬號的分佈情況可以看到,電視媒體的短視頻發展勝於廣播,省級臺優於市級臺

省級廣電媒體中,上海廣播電視臺、浙江廣電集團、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蘇廣電總檯、湖南廣播電視臺、北京廣播電視臺旗下的短視頻TOP1%賬號在總播放量上位居前列。上海廣播電視臺發佈短視頻25萬多條,播放量超過300億(圖1),領先優勢明顯。

广电媒体入局短视频,有戏吗?

在城市級廣電媒體中,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長沙廣播電視臺、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武漢電視臺旗下的TOP1%賬號的總播放量位列前五。

新聞優勢資源成就品牌賬號

電視媒體在短視頻內容領域的資源與生產優勢,成就了一批知名高流量的短視頻賬號。

總體來看,新聞短視頻是破局先鋒,也是流量貢獻的主體;綜藝類短視頻背靠電視端品牌節目吸引粉絲關注其他自辦欄目短視頻雖身處行業深耕垂直內容的風口,但缺少品牌賬號,原創性深度內容開發不足。

以江浙滬3家省級廣播電視臺旗下的107個短視頻賬號為例,2019年4~5月,3家省級臺在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好看視頻等6個平臺上[2]共發佈13萬多條短視頻,總播放量近60億,點贊評論量1400多萬次,播放量千萬級以上的賬號32個。

新聞類短視頻的生產量和傳播量佔到75%左右。

一批新聞賬號脫穎而出,成為短視頻領域的新聞內容品牌,如上海廣播電視臺的看看新聞Knews”“全球眼News”及正能量News”,江蘇廣電總檯的荔枝系及江蘇新聞、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的1818黃金眼

等。

其中,看看新聞Knews”央視新聞”“澎湃新聞長期佔位國內新聞短視頻賬號前3強。今年4~5月間,發佈短視頻超過6萬條,播放量超過30億,遙遙領先於江浙滬省級臺其他短視頻賬號。

广电媒体入局短视频,有戏吗?

2019年,更多變化在如期而至中悄然發生。在移動端內容傳播上,一些電視媒體更加聚焦短視頻並獲得了快速流量增長,如湖北廣播電視總檯的短視頻賬號長江新聞號”“長江號外,4~5月的播放量接近10億,點贊及評論量超過400萬次。

2018年9月,北京廣播電視臺成立融媒體中心,整合新媒體平臺北京時間統一管理運營,北京時間旗下的時間視頻”“時間新聞視頻”“時間國際視頻等“時間系列”矩陣號極大提升了北京臺在短視頻領域的競爭力。今年4~5月,北京臺累計播放量50億、點贊及評論量500萬。

綜藝節目作為電視收視的三架馬車之一,為短視頻的創作與傳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創意支持。

浙江臺在綜藝娛樂類短視頻方面表現突出,旗下賬號浙江衛視綜藝”“奔跑吧兄弟官方”“王牌對王牌等依託品牌電視綜藝節目開設的短視頻賬號,在4~5月獲得了超過2.8億次播放量;上海臺的短視頻賬號歡樂喜劇人”“人生加減法”“醬紫娛樂”“東方衛視笑傲江湖

等獲得總計近1億次播放量;江蘇臺的短視頻賬號非誠勿擾播放量也過千萬。

但總體上,在用戶以“休閒、放鬆”為首要收看訴求的短視頻內容領域[3],電視媒體娛樂性內容的整體優勢並不突出,來自社會製作機構和自媒體的泛娛樂內容更受短視頻用戶青睞。

此外,具有原創性的垂直化內容成為提升平臺和用戶價值的方向。

電視媒體擁有大量垂直類專業性短視頻賬號,如財經類短視頻究竟視頻(上海臺)、三農服務類短視頻壟上行

(湖北臺)、法治類短視頻法治天地(上海臺)、法治中國60分(北京臺)等,依託具有差異性的優勢內容資源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儘管擁有大量欄目視頻資源,但較之於社會製作機構推出的垂直類內容,電視媒體目前鮮有人氣大號,也缺少膾炙人口的爆款內容和主播

生活知識技巧類、美食類是短視頻用戶普遍“喜歡的內容”[4],電視媒體坐擁大量同類自辦欄目,卻在短視頻上乏善可陳。

相比之下,PGC生產的此類內容不僅斬獲流量、口碑,在電商和付費的變現之路上也收益不菲,如“李子柒”“日日煮”“視知TV”等。

如何促進電視媒體短視頻發展?

如何借力短視頻行業的價值發展與模式探索實踐,從內容供應者轉變為短視頻的玩家,將大屏端的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移動端優勢並達成價值升級、實現用戶跨屏連接與運營,是電視媒體在媒體融合中短視頻發展的深刻話題和長久挑戰。

广电媒体入局短视频,有戏吗?

在媒體融合框架下打造短視頻品牌

從CSM監測的賬號情況看,廣播電視臺的短視頻賬號眾多,內容豐富,但由於缺少整體規劃,缺少相對統一、高辨識度的短視頻品牌標識,難以形成傳播合力,有內容無品牌的情況普遍存在

如短視頻賬號命名有號無臺的現象,欄目、頻道甚至臺級賬號名各有各的取法,有的單純以欄目命名,有的以頻道名為前綴名,有的去電視化、另起新名,雖然其中不乏有益的探索,但缺乏與電視臺品牌的聯想,在短視頻傳播中難以形成統一的內容品牌。

賬號取名是小事,但背後反映的是臺內對發展短視頻的整體定位與發展設計,包括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功能與目標、與現有新媒體業務建設的關係、內容佈局的整體架構等。

當不同電視臺的欄目或頻道賬號以相似的關鍵詞出現時,如包含“經視”二字的諸多短視頻賬號名,我們更多聯想到頻道或欄目團隊在短視頻競爭中的單兵鏖戰。

聚合頻道和欄目資源,打造臺屬統一的短視頻品牌及內容矩陣,應該成為更高層級的發展。

例如北京臺旗下北京時間江蘇廣電以時間荔枝為品牌標識關鍵詞打造短視頻及新媒體內容矩陣,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以央視頻

為短視頻主打品牌,統一策劃內容矩陣。這些或凝聚資源或統分結合的做法,更多折射出媒體融合框架中的總體性規劃,值得借鑑。

創新管理適配機制

目前電視媒體短視頻的生產、運營及管理多分散在頻道和欄目,也有的部分集中於融媒體中心和新媒體機構,很多電視臺目前還未建立統一的短視頻管理和評估機制,有的甚至沒有詳盡備案、統計過臺內短視頻賬號。

在原有生產框架和流程下的局部微調,難以保障短視頻發展的持續內生動力,也難以應對短視頻競爭對電視傳播的持續侵蝕。

流程再造和機制重構旨在建立適應融合生產的策採編發流程、適配激勵和管理評估機制,以制度加持強化內生動力、形成管理閉環,保障短視頻佈局落地,優化臺內新媒體發展佈局。

依託大屏熱點,探索用戶連接與運營

要在短視頻這個碎片化的新世界中贏得話語權,電視媒體既要依靠長視頻資源,也要有能力跳脫其沉澱的思維慣性。

原創性短視頻意味著打破傳統的電視敘事法則,重在解決如何表達的適網性問題;創新性則更關注“未來式”的表達。

在短視頻的創新中,電視媒體不是局外人。今年4月開播即火、佔領熱搜的百集5分鐘紀錄短片,是由海峽衛視與騰訊視頻合作;湖南芒果TV短視頻團隊依託湖南廣電視頻資源,挖掘IP價值,2019年又計劃孵化微內容。

電視媒體是客廳大屏的原住民,短視頻為依託長視頻資源、熱點內容及品牌節目整合用戶碎片化時間、協同大小屏聯動營銷,創造了實踐空間。

比如,湖南臺在抖音上的綜藝娛樂類賬號擁有2700多萬粉絲;2018年芒果TV手機端開設短視頻板塊,包括綜藝和劇集IP、明星資源,開啟連接運營大小屏,構建星粉新互動的嘗試。

“造船出海”,推進自有平臺“短視頻+”生態建設

借船出海還是造船出海,是傳統媒體在發展新媒體業務時面臨的困惑。

積極佈局商業平臺,可以在初期助推電視媒體快速拓展新媒體傳播疆域,但隨著媒體融合實踐的不斷深入,大家在摸索中日益達成共識,媒體能在多大程度上連接用戶、開展更具自主性的運營及贏利模式探索,最終取決於自有平臺沉澱用戶、影響用戶的能力。

廣電媒體在融合發展中均推出了標配短視頻的自有客戶端

據CSM統計,目前省級電視臺共有48個新聞客戶端,平均月活1萬;月活用戶上萬的省級廣電App不到1/3。

表面上看,用戶量少嚴重製約客戶端的運營發展,實則反映了憑藉客戶端深入互聯網競爭的電視媒體,缺少互聯網玩法的空間及資源支持。

電視媒體的短視頻之船怎麼造,如何改變重複建設的現狀,如何克服人才和技術的短板,值得思考。中央廣播電視臺依託5G新媒體平臺打造的視聽新媒體旗艦“央視頻”由此值得期待。

5G商用,萬物互聯,技術賦能之下,短視頻行業發展將擁有更多可能,“短視頻+”的延展性將繼續重構視頻生態的演化圖景。變化之中的關鍵是洞察用戶真需求。(本文有刪節)

註明:

[1] 9個平臺還包括快手、好看視頻、秒拍、土豆視頻、騰訊視頻、網易新聞

[2] 6個平臺還包括網易新聞、秒拍、新土豆。

[3] 根據CSM媒介研究《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2018-2019》的調查數據,短視頻的使用動機上,“放鬆休閒”是短視頻用戶的首要訴求,佔到80.2%;其次是“獲取信息、增長見識”、“分享信息,尋找聊天話題”,分別佔到54.4%和44.9%。

[4] 根據CSM媒介研究《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2018-2019》,短視頻用戶“喜歡的內容”TOP5為:幽默搞笑(47.9%)、生活技巧/知識(43.1%)、生活/記錄(41.1%)、美食(34.34)、影視綜藝(33.6%)。

广电媒体入局短视频,有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