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攀登者》這些容易被忽視的電影細節,你知道嗎?

《攀登者》這些容易被忽視的電影細節,你知道嗎?

1.歷史上1960年攀登珠峰,是一次分秒必爭的重要事件。因為在中國登山隊攀登北坡的同時,印度登山隊也從南坡向珠峰進發。而南坡登頂的難度,遠遠低於北坡。

2.電影裡,1960年第一次登頂成功之後,方五洲、曲松林、傑布在珠峰峰頂大喊“全世界會記住這個日子”,記住中國人從北坡登頂。但事實上,完全相反,全世界都質疑這次登頂。電影一開始就為了故事埋下了伏筆。

3.在被全世界質疑之後,王景春飾演的趙政委安慰三位登山隊員,他說“我們今天的勝利,明天的強大,不需要所有人的承認”。這也是一句對現實的暗示和預言。

4.張譯的角色曲松林最糾結。吳京飾演的方五洲為了救他,放棄了攝影器材。沒有照片視頻,1960年的珠峰登頂不被世界認可。而他在那次登頂中又受了腳傷,導致他自己不能再攀登,他是所有角色中最想要登頂又最沒有機會的人。

5.曲松林把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視作傳承者,類似師徒情。他對李國樑非常嚴格,也對他說“我很珍惜你”,希望李國樑能代替他成功登頂。李國樑因此也極具責任感,因此主動請纓成為“登山隊長”。

6.1960年登山結束之後,曲松林一直對方五洲有恨意,一直到1975年再次登山。再見面時,曲松林沒有和方五洲擁抱,只是握手叫他“隊長”。那時仍然對方五洲有怨恨。

7.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兄弟重逢喝酒那一段戲非常精彩,背景放的是真實的攀登歷史影像。曲松林喝酒之後,表達了對方五洲複雜的感情,他敬酒時說“我敬你!我恨你!”

8.三分鐘計時訓練的那一場戲,曲松林很衝動。有一個細節是,曲松林已經開始脫衣服準備上了,但方五洲明白曲松林的心意,也知道他的腳傷,為了給兄弟撐場子,方五洲親自上了。

9.吳京拍攝這段三分鐘訓練的戲時,腿受了傷,原本是由替身來完成的。但是吳京本人要求很高,還是親自完成了高難度動作,最終呈現在了電影裡。

10.曲松林在看到方五洲“寶刀不老”,十幾年沒有荒廢,依然保持了巔峰狀態,完成了三分鐘特訓標準,是鼓掌最激動的人。到了這裡,他也終於對方五洲解開了心結。

11.章子怡飾演的徐纓,是最瞭解方五洲的人。方五洲對徐纓表白失敗,是因為1960年珠峰登頂不被認可,陰錯陽差錯過了機會。所以徐纓給方五洲寫的信裡才說“兩個人中間有一座山”。

12.徐纓的愛很偉大,包含了對愛人,對祖國,對人民。她離開方五洲身邊,去外國學習氣象,不讓方五洲做“身以許國難再許卿”的選擇,也用自己的力量為國付出。

13.徐纓離開之前方五洲幹活的鍋爐房找他,想讓他答覆。方五洲沒有說出口,這時有人拿石頭砸玻璃,徐纓氣得追了出去,對著砸玻璃的人喊“連一句話都不敢說,孬種”也是在罵方五洲。

14.徐纓作為氣象專家,本來不必登珠峰。但為了幫助登山隊,她在沒有受過高強度鍛鍊的前提下,在短時間內攀登,誘發了高海拔低氧環境的常見病——肺水腫,甚至惡化,合情合理。

15.1975年,徐纓幫助登山隊登頂成功的時候,徐纓對方五洲說,“我們心中的那座大山終於消失了”,也就是說兩個人感情中的隔閡和跨越十幾年的時間也消失了,靈魂伴侶,心意相通。

16.方五洲向徐纓表白的時候,讓徐纓唸的詩,是喬治·馬洛裡寫的。這個英國人的名字,在電影中多次出現,是重要的伏筆和線索。

17.方五洲在給學生教課的時候,介紹攀登珠峰的事件,就提到了1924年馬洛裡首次從喜馬拉雅山北坡挑戰珠穆朗瑪峰。可惜失敗了,當時的記錄,距離珠峰峰頂800尺。

18.井柏然、胡歌和陳龍在一次對話中,也提到了馬洛裡,說他是“攀登之神”,可惜死在了攀登珠穆朗峰的路上。

19.方五洲為了向徐纓表白心意,徒手去爬廢舊工廠。這是在向他的偶像馬洛裡學習。馬洛裡追求自己妻子露絲的時候,徒手爬上了教堂的房頂,才被露絲注意。

20.方五洲表白愛意的方式很細膩,並不是粗魯。他其實是用了和馬洛裡一樣浪漫的方式。

《攀登者》這些容易被忽視的電影細節,你知道嗎?

21.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方五洲為徐纓哭過兩次。一次是徐纓要離開他去外國學習,還有一次是徐纓鼓勵他不放棄繼續登珠峰。再次說明,方五洲不是一個粗神經的直男,相反,他很細膩,很重感情。

22.方五洲是被降級去的鍋爐房,但是他肩負老隊長的重託和對登山的熱愛、對祖國人民的責任,十三年的時間裡,哪怕是在鍋爐房,也從來沒有放棄鍛鍊,時刻為攀登珠峰做好了準備。

23.為什麼從1960年到1975年,兩次登珠峰間隔這麼久。因為經歷了十年特殊時期。

24.徐纓在電影提到的“旗雲”,是指珠峰山脊或山峰附近形成的靜止地形雲,從山峰向下風方向呈三角旗形隨風飄移。這是一個只屬於珠峰的天氣奇觀,特有名詞,其他山峰沒有。

25.電影裡提到,珠穆朗瑪峰藏語裡又被稱為“第三女神”。在傳說故事裡,有五位神女化作了喜馬拉雅山脈的五座山峰,其中第三座就是珠穆朗瑪峰。

26.黑牡丹作為登山隊的後勤保障人員,救助隊員是職責所在。電影裡,她為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和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都進行過人工呼吸救助。

27.電影中,胡歌飾演的楊光不小心導致了何琳飾演的隊醫趙虹被燙傷。真實的歷史中,確實發過女隊員被開水燙傷的事情。電影保留了這個小細節在故事裡。

28.楊光之所以會在登山過程中,把自己的睡袋撕了一半給趙隊醫,不是因為“英雄救美”的衝動,而是對趙隊醫燙傷的愧疚。

29.楊光被趙隊醫查出來,可能遺傳了他父親罹患的“馬凡綜合徵”,也許會無法登山。

30.“馬凡綜合徵”雖然無法讓人登山,但矛盾的是,這種病大多數時候是出現在天才運動員身上的。病會害人,也會出現讓人便於發展運動,如長手長腳的特徵。

31.楊光的父親帶著對自己兒子的愧疚離開人世。楊光想攀登珠峰,也是為了站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告訴他的父親,馬凡綜合徵不一定會遺傳給他,想證明自己,給父親安慰。

32.珠峰登山隊的隊員們,並不都是專業的登山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真實的歷史上,也是如此,有的人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

33.對登山運動者常見的誤解,也包括會認為攀登者“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實際上,登山愛好者往往不僅具備超強的體力,還有極高的文化知識水平。

34.電影裡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就是典型的能文能武,既是登山隊隊長,也能給當時本來就是稀缺人才的學生做老師。會畫圖,還寫了一手不錯的黑板字。

35.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手裡拿的相機極大可能是海鷗,生產於1964年。

36.“海鷗”相機的前身是“上海”牌,1967年後產品成熟開始出口,於是改名為“海鷗牌”。1971年的時候我國生產的六種照相機還登上過美國《現代攝影》雜誌。

37.海鷗的價格是600元,當年的600元價值不菲。因此黑牡丹去摸相機的時候,李國樑才那麼緊張。相當於現在的四十多萬,可以舉辦一個豪華的婚禮。

38.1960年登山,珠峰登山隊與大本營之間的聯繫用的還是無線電收發報機,到了1975年的那次登頂,已經用無線電步話機了。

39.現在攀登珠穆朗瑪峰必須遵守“兩點鐘規則”,即一定要在下午兩點前完成登頂,不然必須回頭。美國有位登山者就因為過晚登頂遭遇大風雪喪命。中國登山隊1960年第一次登頂的時候已經是傍晚,天色已黑,真的非常危險,隨時有喪命的可能性。但我國登山隊員還是成功登頂了,非常了不起。

40.1975年的登山環境其實是比1960年要差的,據新華社當時報道,15年間,大自然用冰雪把北坳塑造成了另外一番景象,北坳更難攀登了。所以1975年的時候,即使在經驗設備都有所提升的情況下,登山隊員還是克服了很多困難的。

41.陳龍飾演的登山隊員是測量組,電影裡特別介紹了他的測量工具,叫做“覘標”,“覘”音同“攙”最高的覘標可以有數十米。

42.我國的覘標是老一輩測繪工作者以國家確定的"北京座標系"和"黃海高程系"為起算點、用人工一個一個地測量計算出來的,雪山、戈壁、大峽谷留下了無數測繪工作者艱辛的足跡。

43.覘標在電影裡也非常重要和寶貴,在遇到雪崩時,覘標意外從登山隊友身上脫手,方五洲不顧自己的危險,飛身去搶覘標,被埋在了雪裡。等到被救出來的時候,他還在昏迷,但手裡緊緊抱著覘標。

44.1975年之前,珠穆朗瑪峰在世界上是用一個叫做George Everest的英國人名字名命。因為在1855年,英國測量局測量出了當時珠峰高度,這個人是前任局長。

45.1975成功登頂之後,中國政府授權新華社向全球宣佈:中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8.13米。這一數據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這就是電影臺詞中所說的“中國的高度”。

《攀登者》這些容易被忽視的電影細節,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