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01

日劇中,你肯定經常看見這張臉。

五官素淡、隨時可泯然路人。一頭齊耳短髮,知性莊靜,看上去像個秉持溫良恭儉讓的賢妻良母,然而她飾演的角色卻常常背道而馳,她擅長扮演形形色色的都會單身女子。

她像那種典型的日本現代女性,既擁有清冷疏離的自我世界,又能立足溫暖有愛的煙火人間。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她主演的日劇包括《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海鷗食堂》、《西瓜》、《游泳池》、《母親河》、《山中的湯姆先生》......

這個人,就是小林聰美。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02

小林聰美的電影通常都有一個關鍵詞:治癒系。

沒有跌宕的劇情,相遇、相守、相知、別離,都是淡淡的,從不刻意煽情,但能打動人心。

電影的節奏感極緩,光是一蔬一飯的日常料理,都能佔去電影一半的篇幅。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出現的場景通常是郊區、山野、安靜的海邊小鎮、古都的小街小巷。風景明媚怡人,沒有喧攘的商業氛圍,只有清淡的生活本味。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出現的人物都有點輕微的神經質,舉止古怪,卻都懷抱著一顆赤子之心。

小林姐姐飾演的角色,多數是都市大齡未婚女子或失婚女子。從事著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安之若素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隨緣結交合得來的朋友,不焦不躁、隨遇而安。

這樣的生活模板,對於忙碌高壓的現代人來說,很有種安撫人心的靜定力量。

是謂“治癒系”。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雖然雷同的角色演得多了,人物形象難免單一,但小林姐姐卻堅持“聽從內心的聲音”。

她說自己出演的角色一定要是能與她產生共鳴的。如果內心無法認同,她就很難進入那個心境去演繹。所以她飾演的人物,無論性格還是生活方式,常會出現重疊感。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種風格。

清淡、雋永、從容、溫柔。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03

把小林聰美出演的幾部劇串聯一下,基本可以出臺一本“都市大齡單身女子生活指南”。

《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裡,人到中年依舊單身的亞紀子,在媽媽去世後,從出版社辭職,接手了她留下來的小食店。並根據自己的喜好,將小食堂打造成了一家專門出品三明治與湯的店。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電影裡,她雖然是一個人生活,卻並不顯得孤清。

家中不大的空間佈置得溫馨簡潔,一日三餐,小菜、主食、酒,一應俱全。就連器皿的搭配都很考究,充滿了“一人食”的美感。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她基本沒有社交生活,貓咪是身邊唯一陪伴。晚上躺在沙發上昏昏欲睡的當口,貓咪就蜷縮在腳邊。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雖然亞紀子偶爾也會覺得孤單,萌生想要有個人陪伴的念頭,但那是內心偶爾的脆弱瞬間衍生的產物。事實上,她並不會為了解決孤單而隨便去愛上什麼人。反正第二天太陽重新升起的時候,小店裡又有嶄新忙碌的一天在等著她。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亞紀子這樣的單身女子,安靜、內斂,內心篤定。她用成熟、理性,腳踏實地與生活過招,梳理自己的內心脈絡。

當你真的安住在那種生活裡以後,你會發現: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你擁有的是什麼?

就像劇中那句臺詞說的:我發現,自己變自由了,與他人的時間才真正開始。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找到一樁自己喜歡做的事,能以此謀生,能借助它來構築一個有愛的生活圈子。這樣的生活,簡直可以說是單身女性的最佳生活模板。

《海鷗食堂》就像是《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的升級版。在這部劇裡,小林姐姐有了她的朋友圈。

那些同樣淪落天涯的失意女性們,揹負著各自的秘密傷口,齊聚在在芬蘭赫爾辛基的“海鷗食堂”。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她們一起捏飯糰、烤麵包、煮咖啡。店裡忙的時候一起招待客人,閒時就一起出去旅行。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生活中可以沒有伴侶、沒有孩子,但不能沒有朋友。無論是靈魂知己還是酒肉朋友,得意或失意時都有人可分享分擔,那麼,即便是一個人生活,也可以走很久。

如果沒有錢自己開店、沒有能力擁有自己的房子,該怎麼辦?

《西瓜》裡面,小林聰美飾演的大齡單身女子基子,就示範了另一種活法。

她受一個捲款潛逃的同事影響,決定顛覆一下自己枯燥無聊的前半生,於是從信用社辭職,離開家裡,過起了與人合租的生活。

她在一處叫三茶的地界,找到了一幢門口有花田和小溪的房子。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相比田園風的居住環境,一起合租的小夥伴也很重要。那些各具性格與智慧的單身女性,向她示範了生活的各種源流。

炎炎夏日裡,把啤酒和西瓜浸泡在小溪裡享用的日子,就是擁擠通勤路和逼仄格子間背後的暖暖內含光啊。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其他幾部片子也是一樣。

《山中的湯姆先生》裡,小林姐姐飾演的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住在鄉下,過著田園生活,吃自己親手種的蔬菜。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母親河》裡,她飾演一個只賣威士忌的酒吧老闆。在古老的京都小街,過著切豆腐、喝酒、逗小孩這種靜水流深的日子。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眼鏡》裡,她飾演一名去海邊小鎮度假的老師,在一群怪人的影響下,學會了拋開不必要的桎梏去從心而活。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游泳池》裡,她飾演單身母親京子,在泰國幫人家打理一家小旅館。每天澆花、買菜、做飯、彈吉他,和一群非親非故的人和諧地生活著。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類似電影中出現的這些場景,雖說在現實中可操作性極低,但如能掌握電影想要傳達的意圖,就能幫你在紛擾的現實生活中建立起一個清簡有度的內心空間。

面對喧攘,隨時可以背轉身,走回內心的寧靜。

小林姐姐演繹的不是生活,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04

小林姐姐飾演的這些角色,都是這個世界上最普通不過的女性。

她們沒有幸福的家庭,也沒有值得稱道的事業,沒有讓人驚豔的顏值,甚至也沒什麼錢,但她們依然可以平心靜氣安住在自己的生活裡,不因外界的聲音亂了自己的方寸。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對物慾隨緣,不孜孜以求。待人真誠,不刻意討好,也不拒人千里。對生活,則是“看到它、面對它、接納它”。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可以求變,也可以維持不變,就這樣踏實地一步步走下去,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

如果單身生活能一直保持著這樣的質量,好像也沒什麼可怕的。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總覺得人一旦活到某個年齡,總會與自己和解,接受自己性格里怪異的成分,容許自己與世俗社會有小小脫節。

如果一個人做不到向全世界誠實,起碼應該要做到對自己的內心忠實。

就像小林聰美,這個1965年出生的女演員,就是一個“怪咖”般的角色。

從進入中年開始,小林姐姐就決定做一名“不良學生”。

她曾與一名編劇結婚,在一起11年後,他們結束了婚姻。離婚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就是兩人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存在著偏差,所以就決定不互相遷就了。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恢復單身的小林姐姐,養了3只貓、1只狗,當起了飼養員,寫了本很幽默的書。還嘗試當起了導演,拍了一部《為你起名那一天》的紀錄片。

她在裡面飾演一個單身的女製片人,因為相依為命的愛犬去世,難以釋懷,就在長輩建議下,去拍了一部關於義工救助流浪貓狗的紀錄片。小林姐姐幾乎是本色出演了。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在許多部電影裡,出鏡的小林聰美經常是襯衫加長裙,外披一件開衫。薄施粉黛,偶爾加一副眼鏡,知性、清麗,一如她的名字:聰美。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她的演技,趨近張愛玲晚年寫作極力追求的“平淡近自然”的狀態。在她臉上,看不到生活大起大落的痕跡,也很少有大哭大笑的表情。她永遠都是那樣淡淡地,安靜地拆解著生活。

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一如蘇東坡詩中那句:何妨吟嘯且徐行。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有人說:希望在四十歲以後,擁有一張小林聰美的臉,希望能像她那樣,似水流年裡,平淡而優雅地老去。

生活方式沒有正確或不正確,只有合適不合適。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心安就好。


她用一個個都市大齡女青年身份告訴你:我單身,我樂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