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小心!你的孩子可能不是情緒低落,而是自尊低

週末的天氣特別好,一群孩子在小區的遊樂場玩。

孩子們都異常活躍,挖沙子,盪鞦韆,拍皮球,嘰嘰喳喳,有時候還相互調皮打鬥,唯有6歲的康康,獨自坐在角落,眼底既有渴望的深情,又流露一絲怯意。奶奶在邊上不停鼓勵孩子去和夥伴們玩,康康沉默地搖搖頭,緊緊挨著奶奶。

奶奶告訴幾個鄰居說:“這孩子,就是這樣,天天打不起精神,看著總是不高興的樣子,其實也沒有啥事啊!”

你一定也見過這樣的孩子,落寞不合群,總是無法融入到集體中。

我們以為這是孩子情緒低落,興致不高,其實這可能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真相,才是問題的癥結。

小心!你的孩子可能不是情緒低落,而是自尊低


01 小心你的孩子是低自尊

薩提亞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提到,人是有自尊的,自尊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感覺,也是頭腦中形成的概念,它由人的行為表現出來。

每個人都由有自尊,自尊的高低,就像裝在瓶中的水。有人的水是滿的,有人則是半瓶,還有人是空的。

自尊值對應的是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我們看回康康的故事:

康康的父母是再婚家庭,康康是媽媽和前夫所生,跟著媽媽來到後爸這裡的。後爸人也不錯,只是對待康康總少了幾分親熱和上心。尤其是弟弟出生後,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小弟弟身上,康康一下子被徹底冷落了。

奶奶不是親奶奶,對康康更是沒有什麼感情可言,為了防止康康在家調皮,影響小弟弟睡覺,奶奶經常帶著他出來和其他孩子玩耍。

但康康個性內斂,加上心底缺失來自父母的疼愛,他顯得小心翼翼,很難和其他孩子一樣玩得開心。

孩子的自尊,來源於父母的關愛和認可。父母喜愛孩子,尊重孩子,讚美孩子,孩子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價值。

看似康康情緒低落,其實是低自尊。

小心!你的孩子可能不是情緒低落,而是自尊低


02 孩子的自尊來於家庭

人從嬰兒開始長大,嬰兒出生後,是沒有自我價值的標準的。但是,通過父母家人和嬰兒發生接觸後,嬰兒開始感受到周圍人對他的看法和反饋,從而慢慢建立自己的價值觀。當嬰兒長到五歲時,孩子的自尊會通過家庭建立起來。步入學校後,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又會對孩子的自尊形成影響,但是家庭的影響是最大的。

一個自信的孩子可以面對很多打擊和挫折,而不夠自信的孩子,即便很出色,很努力,也會依然懷疑自己,一旦有挫折,他很容易被打倒。

父母對孩子的一言一行,每個表情,都會給孩子傳達一種信息,都會影響孩子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對待孩子粗暴簡單,無形中,將孩子的自我價值貶低到塵埃裡。

看個簡單的例子。

7歲的女兒從學校的午飯水果中,省了兩個小番茄,裝在口袋裡帶回家給媽媽吃。

一種情況是,媽媽感動極了,擁抱女兒,感激她是個貼心的好孩子,幸福地吃下小番茄。這讓女兒得到了積極正面的肯定,更堅定了她對媽媽的愛。

另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媽媽看都不看孩子一眼,直接拒絕吃,還說道:“哎呀,你看看,番茄放在口袋裡多髒啊,下次不要這樣做了,我不會吃的。”

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產生深深的挫敗感和不被在乎的失落感。她省著不吃,心心念帶回來給媽媽吃的東西,竟然被媽媽嫌棄和厭惡了。她的自尊和自信,在這一刻都會被嚴重打擊。

以下是付費內容

小心!你的孩子可能不是情緒低落,而是自尊低


03 你在家裡,該如何幫孩子建立價值觀呢?

自我價值的培養,需要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因為每位家長首先要注重構建和諧的家庭關係。

夫妻之間不要吵架,不要冷戰,夫妻相愛,夫妻還要一起愛孩子。在這樣的家裡,要構建一種人與人之間,彼此欣賞,彼此認可,不吝嗇對他人表揚和傳達愛意的氛圍。哪怕有人犯錯,也要溫和地告訴她,可以從錯誤中學到有用的經驗,不必為偶爾的錯誤,驚慌失措,擔心害怕。

這種氛圍如何被感知到呢?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

家人之間可以通過尋求幫助來檢驗是不是有這樣的環境。

比如,媽媽在做飯,她需要一個雞蛋,她是用歡快的口氣,輕鬆的表情來跟家人求助呢?還是沉重的,急躁的態度來開口呢?媽媽可以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是用什麼樣的情緒來開口的,然後也可以聽聽家人的意見。

畢竟有些時候,當你的情緒低落,心情不好時,自己卻渾然沒有意識到,臉色已經很難看了。

通過家人的反饋,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狀態好不好,說話時的語氣和神情,是否對他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緊張感。

一個家裡沒有緊張感,孩子才能無憂無慮的長大。

與之相反,問題不斷,指責不斷的家庭裡,孩子的行為會被各種規矩制約,一旦一點兒事沒有做好,孩子就會遭受指責謾罵和懲罰。這樣的孩子,極可能變得自暴自棄,最後成為一個有危害性的人。這對孩子還說,也是不公平的,他的自我價值感低,不自信,且敏感易怒,本身具備的很多潛力也無法揮發出來,一生的成就也因此被限制住了。

所以說,當我們知道了孩子的自我價值低,會導致自尊低,且自尊低看起來如同情緒低落一般,極具隱蔽性,不容易察覺,我們就更要重視家庭環境的構建,重視孩子成長過程的心路歷程,重視為人父母者的每個表情和動作,每句話,從而才不至於無形中壓制了孩子的價值和成長。

小心!你的孩子可能不是情緒低落,而是自尊低

下一章節,我們將繼續介紹父母作為家庭中的核心角色,我們到底該如何當父母。

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