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當選院士!她讓“東風快遞”實現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

撰文 | 薛離

今天(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佈,共選舉產生139位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院士75位。

巾幗不讓鬚眉。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梳理發現,新當選的院士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有6位女性。

這中間有兩位女院士政知道想放在一起跟大家介紹一下,她們為我國精準高效的“快遞業務”做出了卓越貢獻。

當選院士!她讓“東風快遞”實現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

建立“錢學森彈道”導彈設計體系

根據增選結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祝學軍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當選院士!她讓“東風快遞”實現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

簡歷顯示,祝學軍1962年出生,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型號系列總設計師、我國導彈技術領域專家。

《環球時報》撰文披露,祝學軍一直從事地地戰術彈道導彈技術研究,在導彈總體設計理論方法和工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開創性成果;建立了助推滑翔戰術導彈設計理論方法體系;先後擔任我國三代、七型地地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主持研製五個新型導彈武器,實現了我國地地戰術彈道導彈從威懾到實戰、從火力打擊到偵打一體、從傳統彈道式飛行到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的重大技術跨越

上述總結中,“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引起了政知道的注意。

何為助推滑翔?這不得不提到我國“導彈之父”錢學森。20世紀40年代末,錢學森提出“助推——滑翔式彈道”理論模型,被稱為“錢學森彈道”。在他的理論推演中,高超音速飛行器能夠在大氣層邊緣採用“助推——滑翔式彈道”,實現打水漂一般的滑翔飛行,到達預定載入點後再進入大氣層。這樣既能實現5倍音速以上的超高音速巡航飛行能力,又有著像打水漂一樣無法預測的多變彈道。現有的反導攔截系統也無法對其實施有效攔截。

當選院士!她讓“東風快遞”實現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

那麼,中國有沒有應用“錢學森彈道”的導彈服役?

今年國慶閱兵中,東風-17導彈首次亮相,有評論認為這或是全球首款服役的高超音速武器,現有導彈攔截系統對其無能為力。

今年早些時候,《環球時報》援引外媒消息稱,東風-17是一種“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系統”。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向政知道解讀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國家開始研發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中國開始研發始於本世紀初。但中國具有後發優勢,在該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可以說和美俄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當選院士!她讓“東風快遞”實現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

輕點鼠標,多型導彈同時行動

另一位服務於我國“快遞行業”的女院士來自火箭軍,系火箭軍歷史上首位女將軍。報道顯示,李賢玉少將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管理學部院士。

簡歷顯示,李賢玉1965年4月出生於黑龍江省,朝鮮族,畢業於北京大學無線電物理專業。現任火箭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當選院士!她讓“東風快遞”實現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

無線電物理專業畢業的李賢玉為何會從事導彈相關工作?

事實上,導彈同樣離不開信息化。資料顯示,李賢玉參與的研究項目曾率先提出自主研發指揮信息系統軟件,開創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信息化建設先河。她表示,信息化是高端技術的博弈,核心技術買不來、單純模仿走不遠、依賴引進行不通。

2006年,在全軍某重大軍事演習中,她帶著最新成果進行戰場檢驗。通過指揮員輕點鼠標,就實現了多支導彈旅、多種型號武器裝備,在同一作戰指令下同時行動,對預定目標實施火力打擊。原二炮首長讚歎:“別看一個弱女子,能頂咱們好幾個導彈旅長。”

2015年7月6日,在原二炮部隊晉升將官軍銜儀式上,李賢玉晉升為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成為火箭軍史上首位女將軍。

除李賢玉外,一同當選兩院院士的將軍還有國防科技大學姚富強少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少將、陸軍工程大學校長王金龍少將等。

資料 | 環球時報 中國軍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