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二戰結束後,日本差點被分成四份,中國也有份

二戰結束後,日本差點被分成四份,中國也有份

《波茨坦公告》三巨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曾針對日本提出了一項日本分治計劃,基於《波茨坦公告》,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除了要放棄自明治維新之後通過軍事佔領的不法領土之外,還必須得接受戰後同盟國對日本本土的統治。根據這個計劃,當時一共提出了三個方案:

其一、蘇聯佔領北海道及東北;美國佔領關東、中部、福井縣以外的北陸、三重縣;中國佔領四國;英國佔領中國地方(日本本州島西部)、九州、琉球群島;東京都由美、中、蘇、英共同佔領;福井縣在內的近畿地方由美國和中國共同佔領。

其二、蘇聯佔領北海道及東北;美國佔領關東、中部、福井縣以外的北陸、三重縣、琉球群島;中國佔領四國;英國佔領中國地方(日本本州島西部)、九州;東京都由美、中、蘇、英共同佔領;大阪府由英國和中國共同佔領。

其三、在第二個方案的基礎上,由英國和中國共同佔領的大阪府變為由美國和中國共同佔領。

二戰結束後,日本差點被分成四份,中國也有份

但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分治計劃最後卻不明原因取消。戰後最終只是對日本明治維新後軍事佔領的不法領土進行了分割佔領。即:蘇聯佔領南樺太、千島列島、朝鮮半島38線以北和關東州(旅順和大連在1950年歸還給了中國);美國佔領朝鮮半島38線以南、琉球群島、奄美群島、小笠原、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關島、馬里亞納群島;中國國則重獲臺灣島、澎湖群島、中國東北(由蘇聯接收後再行移交給中國)、越南北部(北緯16度以北,由中國協助接收));法國佔領越南南部(北緯16度以南,由法國協助接收)。

二戰結束後,日本差點被分成四份,中國也有份

二戰後日本分治計劃之所以被瓜分,其一是因為戰後美蘇兩極對立,美國杜魯門總統上臺之後,一方面不希望蘇聯的觸角伸進日本,另一方面也企圖單獨佔領日本,獲得整體利益,同時也可以以日本作為遠東的橋頭堡,對遠東進行軍事震懾;其二,美國成功研製成功原子彈,增強了美國對獲得日本整體利益的野心;其三,同盟國希望儘早結束戰爭以儘快恢復經濟,而當時日本還有一戰之力,如果繼續實行日本分治計劃,將可能導致日本不願投降,繼續戰鬥下去;其四就是蔣介石反對對日本佔領,主張以機械、工業物資賠償來換取對日本的佔領。

二戰結束後,日本差點被分成四份,中國也有份

對於這份分治計劃最後沒有實現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因為雖然二戰以日本的投降而結束,但是日本卻一直不承認他們是被中國打敗的,加上戰後美國對日本的維護,發起戰爭的侵略者大部分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使得戰後的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一直沒有斷絕,對戰爭所犯的罪行一直沒有得到深刻的反思,給世界的和平留下了重大的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