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整體低迷,中國經濟出現減速跡象,整個經濟領域形勢複雜,不確定性增加,化肥乃至整個化工行業是不可能不受到總體經濟形勢影響的,現在的工作難度會越來越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化肥企業的必然之路。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一、轉方式、調結構是化肥行業發展的需要 化肥行業的轉型升級,經過了一個由被動型到主動型的過程。經過幾年發展實踐,企業逐步體會到開展結構調整,實現科學發展,不僅是行業消弭過剩產能、調整市場供求關係的需要,更是企業產業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轉型,不是依靠無限制的增大能源、資源的社會消耗量來推動企業發展,這樣的發展是社會不能支撐、市場不能接受、企業無法維持的死衚衕。化肥企業轉型,應高度關注和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要從高度依賴規模擴張和對外出口激勵實現增長,轉變為從高層次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滿足市場更寬、更多層面的需求;從過度的消耗資源、能源,影響環境的粗放式發展轉變為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謀求企業直面升級。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李壽生會長曾提出:“堅持化肥,走出化肥,走出一條肥化並舉的新路子”,準確地描繪出了我們化肥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新模式。

“堅持化肥”就是以氮、磷、鉀為主,滿足農業生產對化肥的需求。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建國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了巨大成就,創造了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2%人口的世界奇蹟,其主要貢獻來自化肥。從1961年到2009年,我國糧食作物的總產量從1.1億t增至5.3億t,同一時期年均單產從每公頃1.2t增至5.6t,增加了3.7倍。從1961年到2007年,蔬菜、水果的種植面積分別增加了3.2倍和16倍,而總產量增加了6.7倍和30倍。我國作物產量增加主要依靠農業化學品投入尤其是化肥投入的增加,化肥已經普及到全國所有農業區,保障了全國農業大面積增產。沒有化肥的投入就不可能有我國的糧食安全。 山西是一個產煤基地,發展煤化工已是多年的行業模式,化肥的產量,不僅品種繁雜,而且肥效很高。可有人說,化肥企業已是夕陽產業,企業效益不高,工人工資增長上不去,一些有志之士都避而遠之,但化肥作為“糧食的糧食”,在農業生產中的保障作用永遠不可能降低。化肥在中國的市場優勢。註定有一定的銷量,山西作為化肥基地,堅持化肥生產、保障化肥供應是我們光榮的社會責任。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走出化肥”就是不盲目發展,在滿足農業用肥的前提下,利用化肥企業的技術和中間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層級,實現肥化一體化發展。我省不僅自身是一個化肥大省,同時又是一個良好用肥市場,處於化工發展、農作物生產不可或缺的省市,多年來積累的生產經驗、發展意向,不僅門類齊全,而且有轉型升級良好的政策基礎條件。 我們沒有必要生產過多的肥料進行商品交換,既加重了省內能源、環境、運輸各方面的壓力,也不利於企業升級和效益的提升。特別是在當前產能過剩的情勢下,我們應推動過剩產能或競爭力不強的那部分化肥產能,主動地“走出化肥”,進行產能置換和產業升級。努力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肥化並舉、實現企業發展和保障農業用肥雙重責任的同步完成。

做強主業與多元發展不應是先後關係,而是左右手同時工作的關係,互相支撐的關係。不能消極的等到做強主業後才考慮多元發展。企業不能總是議而不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很多機遇都在議論中白白放走了。 雖然作為無煙煤生產的大省,但資源、能源的供給壓力始終存在,煤碳單價上漲、工人工資高調,供應、成本和運輸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更有隨著資源產業整合的深化,環保、消防、減排等各種社會大因素的限制,即使未來5年化肥行業按2%的低增速估算,無煙塊煤供需缺口也將達6000Kt左右,供需偏緊狀態很難改變,供需緊張的態勢會持續加劇。 無煙煤的稀缺和供給增長的受限,造就了無煙煤價格的強剛性。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無煙煤價格上漲的幅度始終居各煤種之首。2008年1月無煙煤平均進廠價為818元,尿素平均出廠價1722元,煤肥比為2.1。3年後的2011年1月無煙煤價漲到1258元,尿素出廠價為1919元,煤肥比降為1.5。3年間煤價漲了53.8%,肥價只調整了11.4%。無煙煤產能的高度集中與下游化肥行業產能的分散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上下游產能分佈的不匹配必將加強上游無煙煤產商的議價能力和成本轉嫁能力,無煙煤高價運行格局不可能改變。

化肥產品銷售將受到市場的嚴重擠壓,東北地區是國內用肥量最大的區域,每年春耕要施用4000kt左右的尿素,除了自產的1000kt外,3000kt靠外省供給。一直以來,傳統的尿素生產大省都把東北作為重點銷售區域,並已形成品牌優勢。 內蒙古的多套大型尿素裝置建成投產後,比傳統的尿素生產大省更具優勢,對我省尿素企業影響很大。目前尿素從山西運往黑龍江的費用每噸在150~180元、到吉林在130~150元、到遼寧在100~130元,而從內蒙古運到東北地區的費用則低得多。這些企業不但煤炭豐富,而且電力充足。由於成本劣勢,今後山西的尿素運往東北的數量將會逐漸減少。隨著西部新建設的尿素裝置陸續投產,尿素市場銷售格局將被打破,我國尿素市場供應將重新佈局。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要高度重視山西省省內化肥市場的培育與建設,要積極探索農業新體制下的化肥銷售模式,爭取為各種新型種植模式、新的施肥習慣和新型農業合作社做全方位施肥服務。要有西部化肥衝擊省內市場甚至國外化肥短時倒流的思想準備。 抓緊當前調整的間隙 ,推動轉型工作向縱深發展,從我省化肥及煤化工發展的全局看,化肥行業未來幾年產能擴大的趨勢仍難以遏制。化肥市場低迷、商家信心不足、企業轉型升級,步履艱難是基本態勢,短時期內難以根本轉變。當前市場的緩和,是因為許多大型裝置正在建設尚未形成實際生產能力,這是行業整合過程中的一個短暫喘息,化肥行業再一次大洗牌是不可避免的,轉型工作千萬不可鬆勁。一定要抓住近兩年的市場間隙,完成幾個突破性動作,推動企業轉型工作向縱深發展,為下一輪競爭打好基礎。

二、選準方向,突破高端,實現差異化 目前企業的產業轉型,基本上是在同一市場平面上進行的,往往是一種橫向的延展;而產業升級則是在不同市場層面上發生的,更多的表現為縱向的提升,是在一個新的空間裡創業。 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就是要改變目前市場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的現狀。實現升級突破的一項基本標誌,就是在能源、資源總量不增加甚至減少的條件下完成企業的發展和升級。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目前企業轉型項目科技含量低、模仿性強、大路貨多,多數項目對能源、資源的依賴仍然很強。資源、能源利用不充分,增值不理想。企業自主創新、實現突破,一定要以打造新的競爭優勢為目標,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當前應重點對準這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努力發展循環經濟;

二)是在節能降耗、安全環保上有新突破,實現環境友好、清潔文明生產;

三)是探索新型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 我們提倡企業創新發展,不是離開現有技術基礎去空中取氮、點石成金。恰恰相反,要搞創新升級,絕離不開目前企業的裝備和人才條件,要努力把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好,在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上下功夫。 對多數企業來講,原始創新尚有困難,但我們可以在現有產品基礎上進行標準升級,質量提高;可以通過採用新材料、新設備,創新工藝提高淨化度、產品效率,實現能耗及成本降低。

化肥行業“十二五”轉型發展

目前,技術引進消化後再局部創新是多數企業可以做到的。自主創新比重越多,產品或工藝的差異化就越大,競爭力相對就越強。對那些具備國家、省技術開發中心的企業,創新的選題應注意與企業優勢相結合。不能僅依靠自己的研發中心閉門研究,要密切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合作。利用社會技術力量為企業技術開發服務,同時培養和吸納高層次人才。

當然,我們還要持續關注西部眾多大型煤化工項目的工程進度、運營情況和技術進展等,為我們發展煤化工精細化、高端化下游產品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借鑑。也不排除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與西部項目開展合作的可能性。 新的任務,新的挑戰已經擺在我們面前,退縮是沒有出路的,只能順勢而上,不動搖的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轉變,推動化肥企業向縱深發展。憑藉我們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在這場轉型升級的大戰中,像歷史上每一次面對考驗一樣,我們有信心交出一份讓社會、讓自己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