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再快也快不過導彈,那麼軍艦還有必要發展高航速嗎?

近年來,美國海軍服役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採用獨特的三體船型設計,最高航速可達47節;而採用了半滑行單體船型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性能則更加優異。在採用兩臺燃氣輪機提供動力的時候,可以在2分鐘內從0加速到46節,而在“CODAG”動力裝置全功率運行下,更能達到恐怖的60節(此數據來源文獻資料,非網絡百科數據)。這些超高航速的艦船服役,是否預示著未來軍艦的發展可能會朝著更高航速的方向發展?要知道大型軍艦的最高航速在30節左右已停留了近百年。

再快也快不過導彈,那麼軍艦還有必要發展高航速嗎?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顯然,一些網友並不贊成這樣的觀點。在觀看了美海軍發佈的有關“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海上“飆船”的視頻後,不少網友發出“軍艦再快也快不過導彈”的言論。說起來,“軍艦再快也快不過導彈”的言論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在反艦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各種高航速的反艦武器層出不窮。如航速超200節的超空泡魚雷,超音速的反艦巡航導彈,幾倍甚至更高音速的反艦彈道導彈等,在這些高速武器面前,軍艦那幾十節的航速真的不值得一提。

再快也快不過導彈,那麼軍艦還有必要發展高航速嗎?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高速航行

要說為何早期各國海軍艦艇熱衷於追求高航速,是因為當時的主流武器是以火炮和非制導魚雷為主,這樣通過高航速、高機動性既可以有效的躲過敵人的攻擊。同時,高航速還能快速的接近戰場和逃離戰場。而反觀現在艦船的超視距作戰,在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發射導彈以高速度去攻擊敵艦,在高速導彈面前,軍艦有種跑也跑不掉,躲也躲不了的感覺。

再快也快不過導彈,那麼軍艦還有必要發展高航速嗎?

法國二戰前建造的“可怖”號,最高航速超45節

看到這裡,就很容易讓我們覺得:後來軍艦的航速為何大多在30節左右,是因為高航速在導彈面前沒有任何價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高航速會造成軍艦阻力急劇增加,所需的推進功率也急劇增加,這樣的後果就是整個動力系統的體積異常龐大,擠佔了艦艇大量的寶貴空間,造成艦艇的綜合性能急劇下降。

再快也快不過導彈,那麼軍艦還有必要發展高航速嗎?

從佈置圖上看,軍艦的空間並不寬裕

但是我們假設:隨著新型動力裝置、電力推進系統、高效的推進器、高性能船型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艦船能在同等功率下獲得更高的航速。如”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在排水量相近,推進功率相近的情況下,只因船型形式不同,造成”自由“級比”獨立“級高出十幾節航速,這樣豈不解決了航速與綜合性能上的矛盾?

再快也快不過導彈,那麼軍艦還有必要發展高航速嗎?

船用燃氣輪機具有功率密度高的優點

除此之外,速度越快的導彈,其機動性能也越差,艦船航速越高則越有機會躲開。因此 ,筆者覺得:在新技術的應用下,只要能解決航速對綜合性能的影響,那麼軍艦就可以利更高的航速,再結合艦上的預警系統、防空反導系統,能大大提高導彈打擊下的生存能力。因此,哪怕跑不過導彈,軍艦仍有發展高航速的必要性。

再快也快不過導彈,那麼軍艦還有必要發展高航速嗎?

應對導彈襲擊,走位還是很重要的

作者:小船人的夢想 2019年8月25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