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在加拿大有些“行善”的人其實比作惡的人更可怕

我們都知道,在加拿大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比較微妙。因為有個神奇的CAS(Children’s Aid Society)組織存在,讓許多家長都投鼠忌器。


在加拿大有些“行善”的人其實比作惡的人更可怕


孩子尤其是幼兒缺乏理解和辨別能力,甚至於對你說的話都懵懵懂懂,筆者認為適度的體罰還是必須的,要讓他們有一種生物性的本能反應。但在加拿大,可能你一貫徹自己的想法,鄰居就去報警了。所以筆者趁這次回中國,對孩子某些任性的行為模式懲教一番,我只能說效果還是不錯的,而且應該越早越好,晚了孩子思維成型就更加困難了。

關於CAS,很多人都頗有微詞,但他們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絲毫不受約束監管,讓你無可奈何。作為雙刃劍,CAS確實某種程度上抑制了虐待兒童的趨勢,但由於界定標準過於寬泛且解釋權完全在他們手裡,讓更多的家長根本就無法行使自己作為監護人的一些必要手段和措施,家長權利形同虛設,甚至於造成許多冤假錯案和骨肉分離,讓人扼腕嘆息。


在加拿大有些“行善”的人其實比作惡的人更可怕


種種怪現狀和弊端,歸結為一個詞,就是:失衡

一旦一個機構的權力上升到幾乎不受監督約束的地步,那麼很顯然,雙刃劍惡的一面也會激發出無限的效力來。但在加拿大,這就是事實,你無可奈何也必須接受,否則代價可能會沉重到你無法想象。


在加拿大有些“行善”的人其實比作惡的人更可怕


本地中文媒體最新報道稱,安省心理學家Nicole Walotn-Allen(下稱艾倫)被法官揭發,虛報專業資格,以臨床心理學家身份在100多宗兒童保護個案評估中作供,而這些案例中的部分兒童,在艾倫的建議下已經被裁定永久離開父母。

2008年11月,艾倫建議一個孩子永久離開父母,被送往領養機構。三個月後,一名漢密爾頓的法官採納了她的建議。2009下半年,她向另一名法官建議另一個孩子永久離開父母,前往領養家庭,並稱“這都是為他好”,法官也同意了。這僅是艾倫以虛假身份職業數十年間的兩個案例。


在加拿大有些“行善”的人其實比作惡的人更可怕


艾倫是一名只准許在學校執業的心理學家(School Psychology),本沒有資格在兒童保護案例中作供或提供建議。但她虛報自己是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Psychologist),並從1992年開始參與了上百宗兒童保護案例。艾倫不僅沒有參與兒童保護案例父母評估的資格,而且據安省心理醫生協會,她在學校的工作也不符合要求(Unqualified)。但艾倫在LinkedIn界面稱自己是臨床心理學家,還創立了私人執業機構Behavior Innovations,該網站稱可以為客戶提供個人發展障礙的心理服務,包括自閉症。


在加拿大有些“行善”的人其實比作惡的人更可怕


這實在是一個讓人感到哭笑不得,甚至有些恐懼感的故事。CAS的權力範圍過寬,既缺乏外部監督,也缺乏內部監督,於是在這個案例中就形同怪獸,任由一個沒有資質的人隨意判定,將家長(終身)剝奪監護子女的權利,造成人為的無法彌補的冤假錯案。

這實在是一個很荒唐的閉環模式,但它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談到一個問題:監管者缺位。看上去井井有條,各司其職,但深入進去你會發現,其實都是一包草。

我不知道,那些家長受害者是否能夠到賠償和彌補,這個冒名者以及背後給她大開綠燈的人有是否會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我基本可以判斷出,在幾乎一手遮天的CAS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這種事件十有八九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失衡,和監管者缺位,已經給我們這個社會造成了太多的額外成本。更可悲的是,很多人已經變得麻木進而欣然接受和將其合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