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邯鄲扶貧產業項目覆蓋率達100%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劉劍英)從邯鄲市扶貧辦獲悉,繼去年底491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後,該市剩餘的44個貧困村今年將全部脫貧出列,3.27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明年上半年全市剩餘貧困人口將全部穩定脫貧。

產業扶貧不讓一個人掉隊

“家門口上班每月工資3000多元,年底分紅6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轉租金,今年能掙4萬塊。”近日,盤算起今年的收入,大名縣元寨村村民硃紅強臉上透出一絲滿意。

像硃紅強一樣,邯鄲市近8萬貧困人口通過就業穩定脫貧。為進一步夯實脫貧基礎,該市打好發展產業、促進就業、異地搬遷等扶貧組合拳,凝聚脫貧攻堅合力,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邯鄲推動產業扶貧全覆蓋,全市貧困村、貧困戶扶貧產業項目覆蓋率達100%,其中達到兩重覆蓋的有15426戶,三重以上覆蓋的有1933戶。特色種養產業不斷壯大,肥鄉、大名等6個貧困縣(區)蔬菜、中藥材、食用菌面積分別達91萬畝、4.8萬畝、1.2萬畝;肉牛、肉羊、蛋雞存欄分別達9萬頭、91萬隻、2700萬隻,生豬出欄量達119萬頭。引導和支持具有旅遊資源和開發條件的貧困村、非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貧困群眾吃上“旅遊飯”,今年以來全市鄉村旅遊接待2000多萬人,鄉村旅遊總收入達150多億元。貧困村電子商務服務實現全覆蓋,逐步完善村級網點生活繳費、物流配送、金融助農存取款等服務功能,鼓勵貧困縣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動魏縣鴨梨、大名香油、館陶雜糧等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緩解農特產品銷售難、銷售慢問題,去年網絡零售達8.1億元。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持續增長,6個貧困縣(區)培育龍頭企業195家、股份合作組織1264家、合作社2261家、家庭農場850家。

就業扶貧成效明顯。以鄉(鎮、街道辦)為主體,以村(社區)為單位,按照“逐戶登記、精確錄入、逐級上報”的要求,對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進行調查,力求做到按需培訓。目前,全市貧困勞動力120889人,已就業79994人。其中全市建成村級扶貧微工廠595個,覆蓋393個貧困村,帶動就業4萬多人,其中1.5萬貧困人口實現家門口就業。

易地扶貧搬遷進展順利。易地扶貧搬遷涉及大名縣、魏縣共44個村、52669人(其中貧困人口6938人),共建設11個安置點。目前,魏縣賀祥扶貧搬遷社區已交付使用,其他10個安置點建設按計劃順利推進,10月底前“交鑰匙”。兩縣圍繞果蔬種植加工、服裝加工、箱包製作、電子配件等產業建成農業園區8個、扶貧微工廠11家,搬遷區域的貧困戶實現產業就業項目全覆蓋。

保障政策惠及更多群眾

保障義務教育方面,學前教育補助、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高中以上“三免一助”、中職高職“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全市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8%,其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2018年共資助貧困學生46萬人次、3.7億元,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資金1.16億元,魏縣、大名縣近16萬名學生受益。今年以來,該市共資助貧困學生23.58萬人次、1.86億元,其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資助率達100%;從秋季學期開始,邯鄲14個縣(市、區)農村小學全面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45.5萬名農村小學生受益。

保障基本醫療方面,財政全額資助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居民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和家庭醫生簽約制度覆蓋所有貧困戶,貧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結算”、縣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全面落地。今年以來,對14.1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保結算3.79億元,對217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結算1494萬元,貧困人口享受“一站式結算”1.05億元,醫療救助3194萬元;全市貧困人口享受“先診療、後付費”政策7.18萬人次,慢病簽約隨訪率100%,大病專項救治率100%,貧困人口住院自付比為5.2%。

保障住房安全方面,對農村危房進行全面調查,做到應改盡改。2018-2019年度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217戶,去年底已全部完成改造。2019-2020年度計劃實施危房改造245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10戶。截至8月底,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竣工1053戶。

飲水安全保障方面,在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基礎上,今年計劃投入省級以上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資金0.7億元,鞏固提升10萬人飲水安全,同時加快山區農村飲水安全提升改造。截至8月底,省級以上資金完成投資3500萬元,涉縣、武安等山區自籌資金,完成涉及兩萬人的飲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

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今年,全市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4510元/年,截至8月底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8.7萬餘戶、15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071人,累計發放農村低保資金2.6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