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教育最強”的芬蘭怎麼教孩子,不考試不競爭,顛覆我們的想象

很多家長跟小編反映,說是感到自己的孩子最近上小學一年級,壓力大任務重,感覺到一點不開心,一邊苦苦的上學最後成績還不好,回到家就是作業,還是手機佈置的作業。我想孩子的學習壓力一方面是來自於學校,另一方面,肯定和我們學習理念有關。在這裡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實際的案例,帶大家看看號稱教育最強的國家芬蘭,他們的兒童教育是怎麼做的!

芬蘭的小朋友

為什麼在號稱教育最強國的芬蘭,孩子有如此好的成績、創造力,同時還能快樂學習,毫無壓力。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跟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我們一步一步的學習芬蘭的兒童教育,是怎麼實現“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

打破學科界限,原來老師可以這樣教

天還沒亮,教師拉尼乘上前往赫爾辛基的火車,因為赫爾辛基的房租很貴,她每天都要搭乘火車前往首都教課 ,她在車廂內一邊複習著備課資料,然後一邊告訴記者她今天的上課內容:"今天我們學習的主題是時間、年齡和我,我可以自主選擇怎麼教,也可以選擇打通哪些科目來教。”

你沒有看錯,拉尼的授課方式沒有教條式的課程大綱,不是根據學科的知識來決定課程的內容,而是按照學習自主的方式,來決定用哪個科目執行教案。對於芬蘭的老師而言,每一週的備課幾乎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踏進校園之後,你能看到孩子們在學校裡自由的跳舞、翻跟頭、玩遊戲,就連上課的時間,學生也可以吃東西,喝水,甚至脫掉鞋子。這是在國內的學校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而在這裡居然隨處可見。而下課的時間,有些老師可以選擇自由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比如饒舌、古典樂、民歌,甚至有的老師自己就會演奏這些歌曲。

拉尼老師的教法超乎常人的想象,在這節教孩子們認識時間的課堂上,她融入了藝術、數學、生物學和寫作。不過她也告訴記者,這種跨學科跨領域的教學方式只會在週五出現,其他的時間孩子會學習教科書。

在談及現在孩子常用的數碼產品時,她提及現代的小孩本來就生在充滿數碼科技產品的環境中,讓人成癮的不是媒介本身,而是人心。現代的小孩有手機、有平板,接觸世界的一切變得更方便、更快,所以師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放慢腳步,大量閱讀、做手工藝,就是很好的方式。

森林課堂-卡蘇卡拉小學,讓孩子無限親近大自然

隨後記者採訪到一家小學,芬蘭的老師帶孩子們到野外上課,在森林裡,老師發給學生色卡,讓學生在森林中尋找相同的配色,通過顏色和氣味,來增加孩子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芬蘭的老師認為在森林裡什麼都可以教,數學、語文都可以在森林裡學到知識。孩子觸摸樹木比回答正確答案更重要,重點是讓孩子與他們生活的環境產生聯繫,而在大城市的孩子,就該學習認識城市。 理心、有人文底蘊。

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孩子完全沒有考試

“我們沒有考試,因為我們想要避免任何形式的競爭,我們唯一評估的不是孩子們在學科中學了多少知識,而是讓孩子們學習如何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以及面對任務時的責任感。”

小學中年級階段,芬蘭在意的不是孩子背了幾首詩、數學英文拿幾分,而是每一個孩子不同的性格亮點,孩子必須先探索個人的內在價值,從生活中貫徹自由、平等、尊重的風氣,這就是荷蘭推行的“積極教育”。

讓人難以置信,芬蘭教育領先全球的秘密,居然就只是“迴歸生活”這簡單的四個字而已,雖然並沒有一套標準來衡量哪一種教育更優秀。但是,芬蘭教育理念“先學會愛自己,才懂得如何愛人;先學會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生長環境,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有同理心、有人文底蘊。”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看了芬蘭的育兒教育,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

孕檢那些事兒,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專為孕期大小事和嬰幼兒護理提供知識儲備,在懷孕或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得到滿意的答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