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本文由“教育暢談-文墨”原創

下班回來時,偶遇小區內幾位陪讀的家長在嘮孩子的學習,只聽一位家長說:“孩子回來我就看著,結果每次考試成績都不高,是不是我家孩子笨呢?”其中,有位家長還附和說:“可不是嘛!我家孩子也天天學,成績也不好,感覺都學傻了。”

她們的對話,代表著很多家長的心聲,孩子努力家長都看在眼裡,但每次看到成績不高時,又心生困惑,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聰明。

事實上,孩子並不是真笨,只是家長陪讀時的某些做法,正在讓孩子反應越來越遲鈍,家長卻從來沒有認真地思考過。

家長陪讀,這樣的做法,無異於讓孩子變笨

作為家長,有沒有想過,怎麼做才能有利於孩子把狀態調整到最佳,有沒有意識到某些做法是錯誤的,還在一味的堅持。其實,很多家長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式來培養教育孩子,延用著傳統的教育思想,不能與時俱進,從而制約著孩子學得更好,孩子貌似變笨了。

1、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

家長認為,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因此,孩子放學回家後,基本上是不給孩子喘息的機會,一再和孩子強調,馬上吃飯,吃完飯抓緊學習,甚至,孩子上個廁所都認為是在浪費時間,時間長了一點,家長都要追問一句,怎麼上這麼久,就不能快點嗎?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同事小李就是這樣管孩子的,小李每天除了上班,幾乎都在圍著孩子轉,恐怕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就不學習,即便如此,她兒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相反,還抱怨自己孩子太笨。實際上,這樣做會讓孩子的大腦產生疲勞,反應變慢。

據調查統計顯示,在我國的畢業班學生群體中,有至少75%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腦疲勞,而腦疲勞則會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學習效率低。

由此可見,一直讓孩子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下,爭分奪秒的同時,孩子大腦疲勞感也在加大,這樣也等同於孩子在變笨,學習效果不好。

2、家長嘮叨沒完沒了,損傷孩子大腦

每個家庭中,教育孩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對孩子嘮叨,嘮叨也似乎是母親的專利,這好像是每個孩子不可迴避的。如果孩子聽話懂事,相對而言,家長嘮叨的頻率會降低不少,反之,就是有增無減。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研究發現,經常被家長嘮叨的孩子更易生病,且對兒童大腦發育造成極大的損傷。

顯而易見,家長在陪讀時,出於對孩子生活和學習負責的態度,當發現孩子哪有不妥時,家長都要隨時嘮叨上幾句,有些時候,一個話題不斷重複。這樣,家長嘮叨的聲音會經常伴隨在孩子的左右,他們的大腦被父母的嘮叨包圍著,大腦自然受到影響,這種潛在的損傷,家長是覺察不到的,實際已經形成了。

3、家長大吼大叫,孩子會心情煩躁

前幾年,《兒童發展》雜誌上發表過一個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和體罰一樣糟糕,有可能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情感出現問題。

往往我們會說,好心情是一天的開始。如果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遇到孩子屢教不改的行為,家長就會情緒激動,變得暴躁,在對孩子說教時,很容易出現失控,也就是說可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心情必然跟著一落千丈,可想而知,他們怎麼會再有心情安心學習。沮喪的情緒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即使坐在凳子上,他們也不會投入到學習中去。

醫學研究表明,當人感到心情沮喪時,大腦會釋放皮質醇,過多的皮質醇會讓人進入一種戰鬥、逃跑或者凍結狀態。孩子就會表現出情緒化,容易出現和父母對著幹的情況,結果是父母讓他們學習,他們就偏不學。

事實證明,家長的認知世界裡還缺少對孩子有效的教育手段,不能夠按照科學的方法去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從而制約了孩子更好的發展,那麼,家長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成長呢?

家長讓孩子動起來,更有益於孩子學習和身心健康,也會越來越聰明

哈佛大學醫學專家約翰.瑞迪教授在《動起來更聰明: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提到:體育運動之於人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強身健體,更在於培養公平公正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而對於孩子來說,運動不僅會強健體魄,更能改造大腦。而且使他們在心智方面也遠超平均水平,孩子會變得更聰明、更樂觀、更積極。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由此看來,孩子動起來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改造大腦,讓孩子變得更聰明,還有很多的益處。近年來,學校教育中,對於學生體育教育越來越重視,增加學生的課間操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都是為了增加孩子們運動量。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在運動中,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使大腦得到休息,為接下來更好的學習做準備。

因此,孩子在家裡學習的時候,家長有必要把孩子的運動納入計劃中,這樣做,對孩子的學習和大腦開發更有好處。

1、學習休息期間可以安排孩子慢跑

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孩子們放學回家就上樓,多數情況都被家長看著。孩子學習期間短暫休息時,只能在狹小的房間內活動,這樣,達不到真正運動目的,孩子的大腦得不到開發。

日本有一個小規模的科學性研究發現,每週慢跑兩次,每次30分鐘,只需要12周就能提高大腦的執行力。

只是簡單的慢跑,就可以對人的大腦起到這樣的影響。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在家裡學習時,恐怕連下樓的機會都沒有,加之,受電子產品的影響,孩子往往是放下學習,拿起手機玩一會遊戲,就可以理解為孩子短暫的休息了。這樣能算得上休息嗎?不但不能,還會適得其反。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因此,孩子學習累的時候,家長不妨讓孩子下樓到小區內進行短暫的休整,進行慢跑,慢跑的運動量不是很大,而且又不用藉助一些工具,是最簡單的運動方式,對孩子的學習還有很大的幫助,家長可以考慮一下。

2、孩子週末或放假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增加運動項目,加大運動量

孩子平時上課期間,學習確實很緊張,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長可以利用週末和假期給孩子安排運動內容,這樣,也能讓孩子進行階段性的調整,對於後面的學習和大腦開發更有幫助。

目前,有很多家長只是考慮到了週末和假期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完全沒有考慮孩子的運動時間,這樣對孩子的大腦開發也是不利的。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在美國,孩子5到8歲時,家長就會帶孩子去打球、跑步和爬山。孩子9到12歲時,孩子基本上每天都要去健身、打球和酷跑。而我們卻是把孩子安排在補課班學習。

斯坦福成就測驗發現:體能好的學生數學勝過全體的67%,英文勝過全體的45%。

這說明,孩子增加運動不僅不能拖累學習,還能有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我們家長有必要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參考和借鑑,調整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安排,重視體育運動,給讓孩子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無限魅力。

3、家長不妨考慮一下,給孩子報個體育項目班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消息,有一所小學要舉行跳繩比賽,結果愁壞了家長,原因是很多孩子跳得太差,甚至於不會跳,於是,家長想臨時給孩子報班學習。

如果沒有這條新聞,我還真沒想到跳繩還要報班。後來一個健身館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臨時開設的跳繩訓練指導班。

由此可見,跑繩這麼簡單的體育運動,孩子們都要去學習,那麼,難度大一點的體育運動豈不更是一臉茫然。這條新聞也告訴我們,如今的孩子運動量太小,家長都把心思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了,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結果是孩子的免疫力差,體能下降,發胖等情況紛至沓來。

古希臘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說:“合適的營養和運動,是保持健康最恰當的方法。”營養和運動這兩點,家長只是重視了營養,卻忽略了孩子的運動。

“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哈佛大學專家: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如此看來,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運動的重要性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學習,應該把孩子的運動提到日程上來。可以根據孩子個人興趣和愛好,不妨少報一個補課班,給孩子報個體育項目班。

大量的研究表明,運動對孩子影響是巨大的,開發智力只是其中的一項,它也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對於提高孩子專注力和記憶力都有幫助。作為家長不能視而不見,應該改變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把孩子的運動也列入計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