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樓市:狗攆狼,兩怕!

當股市正處於“乾柴烈火”時,樓市出現了“尷尬一幕”。

3-4月全國300個城市的土地成交出現了環比上漲,大家相比之前,尤其是相較於去年年底的時候,大家拿地的熱情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開發商也變得更加謹慎了,因為各地的限價政策還沒放鬆,買地也會有被套風險。

買呢,擔心怕套;不買呢,以後沒有土地可咋辦。此刻,開發商的內心是複雜的。

01

今天(4月4日),據媒體報道,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個很“詭異”的現象,房地產商也擔心自己“被套了”。經歷過多次樓市調控之後,房企風險意識明顯加強:

一方面體現在規避風險方面,現在不少房企已不再單獨拿地了,而是選擇捆綁合作方一起拿地,總體上開發商選擇合作拿地、開發的概率相比過去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拿地再也不像過去那麼瘋狂,如果把以前把房企的買地的狀況稱之為“掃貨”,那麼現在就只能用“挑地”來形容。

有房企高管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地皮測算下來的利潤只有0-2%、3%的淨利潤,甚至很多房企拍的(地)是負利潤,如果房子不漲價那就是在虧錢。

樓市:狗攆狼,兩怕!

開發商為了控制風險,拿地更謹慎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為啥說這是“尷尬一幕”呢?

我們知道,地皮是開放商建房子的基礎,在過往,開發商基本上都會進行“土地儲備”,有實力的開發商可能會儲備個3-4年的土地,就算一般開發商也會儲備個1年左右的土地,以待後續開發。

目前開發商拿地,其實並不差錢,之前也分析過,早在今年3月的時候中國開發商借的美元債規模已經同比增加136%至190億美元,這個借錢的規模跟之前幾年相比是極大的。

現在開發商也挺猶豫的,如果拿地呢,存在被套的風險。如果不拿地,如果哪天突然政策環境鬆了,就“失了先手”。

以前就有房企出現過土地儲備斷層的情況,最終導致某一個季度都沒有貨值銷售,也沒有回款,直接影響了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投資。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我們看到了現在這樣的結果——不少開發商選擇合作拿地和開發,這個就跟打麻將一樣,一個人怕輸,那好,兩人“綁腿”唄,等新的“運勢”來了以後,再單幹。

02

房子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土地也不是誰想拿就能拿。

購房者為了一套房子,得湊齊“六個錢包”才行;開發商也開始擔憂土地越來越貴,會使得企業承擔較高風險。

可能怎麼著也想不到,竟然開發商也會有一天跟購房者一樣,會經歷同樣的困擾。

在多城限購、房價穩定局面下,房價經過一番調整後必然會最終走向穩定,房價不會大起大落,這是高層想要看到的。

既然房企難大起大落,但開發商的拿地的價格又不變的話,自然就會許多開發商就會去評估:我如果花大價錢去哪這麼多地,房價又不讓漲,如果房子賣不出去,那不是自己就得折裡面麼。

所以開發商的願景也十分清楚,要麼希望政府把地價降一點,要麼希望保持成交,就是讓房子可以賣的更多一點。但如果政府把地價降下來了,這就頗有些“自斷財路”的意思了,所以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不會這麼做,所以

維持樓市成交的活躍,是地方政府和開發商都願意看到的。

而且隨著房企拿地擔憂的加深(擔心買了地後被套),必然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房地產市場的分化將會越來越嚴重,大型房企的佔有率只會越來越高,並且這種狀況大有可能將繼續持續下去,最後樓市終將變成大房企的遊戲。

我查了下2016年-2018年房企銷售業績的排行榜,都是排的前200名的。2016年時,銷售冠軍與銷售業績最後一名的比值是102,2017年變成了128,2018年是142,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很有可能發展到最後形成像互聯網或者其他行業一樣,2-3家房企支撐著70%以上的市場。

這種趨勢是完全可以預料的,一方面房地產行業政策不斷趨緊,整個行業的成長空間開始趨於平緩,行業的毛利率也不再可能像以前一樣。

現在對中小房企最重要的就是活下來的問題,因為這些企業,以前基本上依靠融資和槓桿獲取的地王,現在行業沒那麼熱的話,這種模式是難以維繫的。

對於槓桿率較高的房企,對未來資金來源和降槓桿計劃需積極關注,在現有調控環境下,企業如何保證流動性安全、資金鍊不斷裂至關重要,這或許這波“大調控”背景下活下去最重要的法則。

03

正所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以前樓市好的時候,開發商賺得盆滿缽滿,當樓市預期沒那麼好的時候,開發商也應該想到這一天。

總的來說,目前開發商尋求轉型已經迫不及待了,而且開發商轉型相比其他企業還是有明顯優勢的。

比如製造業,為什麼我們很少在某些城市的市區看到製造業工廠,本質上還是因為房租高了,製造業為了節約成本不得不把廠房設置在相對偏遠的地方。

但房企轉型就有個優勢,房企的土地成本、建造房子的成本,相比市價還是有很大優勢,無論是科技產業、教育產業亦或者文旅娛樂等,房企差的只是人才和技術,而這兩項基本只要砸錢就行。

轉型是一個過程,雖說目前不少把房地產從公司的名字去掉了,但我們查看行業前30強中的收入佔比就可以發現,目前這些房地公司,主業基本上貢獻了90%以上的業績。

連房地產行業排名前30的行業尚且如此,所以可以判斷,目前地產行業的轉型目前仍處於摸索階段。而一般情況下,一家企業需要轉型成功,一般都需要經歷摸索、試錯、調整、聚焦等階段。總的來說,目前房地產行業的轉型仍任重而道遠。

人都是逐利的,如果房地產商能夠持久的在房地產商賺到更多利潤,那麼轉型的動力就會遞減,至於房企轉型的動力有多大,那隻能看政府的政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