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謝女詠雪

有一次,東晉名士謝安召集謝家子弟談詩論文。忽然天降大雪,謝安想借此考考他們,於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

侄子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

侄女謝道韞卻不以為然:“未若柳絮因風起。”

這時的謝道韞年歲尚小,以柳絮來形容飛雪,實在是形神兼得,謝安大為讚賞。

因為這個故事,“鹽絮”一詞成了美好的詩句的代名詞。如李清照 《青玉案》:“鹽絮家風人所許,如今憔悴,但餘雙淚,一似黃梅雨。”“謝女”、“詠絮才”則成了才女的代名詞。如曹雪芹《紅樓夢》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焦先雪寢

焦先是漢末隱士,他平時沉默寡言,常常“露首赤足,結草為裳”。一次,焦先的草屋被野火燒燬,人們去看他時,只見焦先端坐在火中,草屋都已經燒成灰燼了,焦先才慢慢站起來,他身上的衣服卻沒燒著。

後來焦先又把草屋蓋了起來,忽然下了一場大雪,很多房子都被大雪壓塌了,焦先的草房也被雪壓倒了。人們再去看時,找不著他,害怕他凍死,就扒開草房尋找,只見焦先臥在雪底下熟睡,面色紅潤,呼吸均勻,如同在盛暑時醉臥的狀態。

人們都認為焦先是異人,很多人想向他學道,焦先拒絕了。後來他遠離人群,也不知去了什麼地方。後因以指隱居的生活。如元戴良《次韻春雪禁體》:“臥廬正慕焦寢安,掃徑卻嗟袁路斷。”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雪夜訪戴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為豪放不拘。一次從酣睡中醒來,看到一地潔白。於是,詩性大發,吟起了左思的《招隱詩》來。

吟著吟著,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這時的戴逵卻遠在剡縣。顧不得這些,他立馬划著小舟連夜前往。經過一夜的奔波,他終於來到了戴逵家門前。不知怎麼的,他卻突然折返。

後來,有人問他這又是為何?他答:“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後因以“乘興”、“剡溪興”指趁一時高興;興會所至。以“訪戴”指造訪故友。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孫康映雪

晉代,有個叫孫康的書生,幼時家貧,無錢買燈油,不能夜讀。一天夜裡,他從睡夢中醒來,發現窗縫裡透進幾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照出來的,孫康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回屋拿書,在雪地中一試,果真可行。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這種苦學的態度,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終成一位飽學之士。後用為勤學苦讀之典。如唐權德輿《旅館雪晴》:“丈夫富貴自有期,映雪讀書徒白首。”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袁安困雪

漢代的某年,洛陽遭遇罕見的大雪,雪災導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陽令在視察災情時,來到袁安家門口,只見積雪如故,以為人已被凍死,急忙命人除雪進屋查看。卻見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陽令很是驚奇,問道:“你為何不出來乞食?”

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餓,我怎麼可以再去打擾別人?”

洛陽令為之感動。後來,洛陽令上表舉薦他為孝廉。袁安從此踏上了仕途,終成一代名臣。

後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操的行為。如宋梅堯臣《次韻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歸》:“閉門我作袁安睡,呵筆君為謝客謠。”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蘇武齧雪

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強行扣留。為了讓蘇武投降,單于斷絕他的飲食,並將他幽禁在大窖裡。幸而天降雨雪,孫武就用雪就著氈毛吃下,堅持了數日。

匈奴人見他活下來,便以為是神的旨意,於是將他發配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也正是在這種意念和決心的支撐下,蘇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氣節,為世人所景仰。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程門立雪

北宋的一個雪天,楊時與好友遊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他們沒有貿然上前推開半掩的屋門,只是恭立門口,靜候程頤醒來。

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程頤醒來時,門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為感動,從此更加盡心教導。

後來楊時果然不負重望,得老師真傳,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並獨成一家,世稱“龜山先生”。從此,學問史上留下了“程門立雪”的佳話,尊師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踏雪尋梅

孟浩然酷愛梅花,雪天時,他便騎著毛驢冒著風雪去賞花。有人問他原由。他便稱:在尋找作詩的靈感。

踏雪尋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演繹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發生在雪天裡的九個傳世典故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有個大學者叫張岱。他博學多聞,喜歡遊山玩水、品茗賦詩的詩意生活。一年,連下三天大雪。雪剛停,張岱便乘著一葉小舟,前往西湖上的湖心亭看雪。

舟停靠岸時,張岱隱隱聽見人的說話聲。原來,湖心亭中已有兩個人,他們對坐在氈子上,邊喝酒邊聊天,好不愜意。張岱上前道:“沒想到,如此風雅之事,竟讓二位佔了先機。”那二人見到張岱也很驚喜:“想不到,這裡還能遇到您!”沒有過多的寒暄,素昧平生的三個人,像老朋友一樣,一起飲酒賞雪、談古論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