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剛有商品房那會,大家對於買房這件事兒並不是那麼感冒,隨著福利住房分配結束,很多家庭面臨著住房困難,需要改善生活,很多在這北京工作的年輕人在這裡紮根需要解決住房問題。比如分房的時孩子歲數小,大人孩子擠一間屋的,還有當地農民被徵土地拆遷,回遷房住不慣想換大房子的,還有就是當年親戚朋友四處借錢湊首付,每個月再省吃儉用的第一批房奴。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最近我也是走進了海淀北四環內某老舊小區,帶大家體會三個不同命運小人物的故事。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故事一

老巴,65歲,電視機廠老職工,96年房改,當初因為孩子太小,兩口子分了一套帶電梯40多平1居,全家人擠住在一間20平的臥室裡,兩張床,一個大衣櫃和一個電視櫃基本就塞滿了整個空間,後來孩子越來越大了,居住太過擁擠,也越發不方便,別說動靜分離了,就是孩子平時寫作業做功課都有打擾。屋漏偏逢連夜雨,已年近半百的老巴趕上98年的全國下崗潮,在冷凍廠工作的愛人也被辦理了內退。家庭的變故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工薪家庭,生活變得更加捉襟見肘。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老巴一家根本不敢去想買房,下崗意味著沒有工作了,沒有生活來源了,一個月幾百的工資根本不夠日常的消費,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老兩口決定重新走上上崗的道路,看電梯,當保潔,交通協管,社區志願者等等,只要能補貼家用的工作倆人基本都幹過,終於省吃儉用供完孩子上大學,這時老兩口也開始有退休工資了,孩子也步入社會了,生活不再那麼緊巴。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真正有換房的想法正是孩子上大學這會,2009年左右,老巴愛人偶然一天在院裡和樓下鄰居張大嬸聊天,她家也是面臨同樣問題要換個2居,在這邊住習慣了,不想搬太遠,中介帶著上牡丹園,清河,南沙灘都看了,牡丹園只能平換不帶電梯的次頂層或頂層紅磚樓小2居,清河稍微覺得有些遠,南沙灘小區換個2居還能富裕20萬,裝修,傢俱全收拾完手頭還能寬裕些,留點錢應急,要離開住了至少二三十年的地方真是要下很大的決心,一家人考慮很久,加上中介沒日沒夜不斷地電話催促下,老巴終於把40多平的房子換到了四環外南沙灘60平的2居。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故事二

劉叔71歲,農民 ,拆遷戶,96年經歷回遷,在新蓋的公房小區裡分了三套房子,年輕時下地幹農活的好手,所以老爺子身體特別硬朗,完全看不出已經年過7旬,剛搬進新家的時候還不太適應,畢竟習慣了之前的田園生活,吃百家飯,鄰里之間走動特別頻繁,在樓房裡還是有些拘束,而且以前很多的朋友鄰居都選擇了更遠的安置小區,但劉叔並沒閒著,把拆遷款給兒女去做生意,自己從菜農變成賣菜小販,小日子過得也挺紅火,目前孫子孫女都已經工作多年。

小區的業主絕大部分為工廠裡福利分房的職工,還有極少部分的當地農民回遷安置,搬進樓房後,生活習慣需要適應,因為之前住平房沒那麼多的拘束,老爺子一開始還跟鄰居們鬧得不太愉快,一層搭了護欄圍了小院種蔬菜,在院裡私搭亂建,蓋了一個儲物間,遛黑貝不栓狗繩,被樓裡很多住戶投訴舉報到物業,物業多次上門勸阻,講明道理,老人才同意拆除,到後來和大家相處一段時間後,慢慢和鄰里間互相瞭解,相處的融洽起來,誰家修理個水管龍頭,樓道燈壞了,劉叔特熱情,就替物業給辦了。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前幾年家裡的房子已經賣了2套,因為孫輩兒都在首都機場工作,所以子女選擇到順義改善生活,在順義換了3套大三居,上班近,不受罪,物業好,從現在來看如果當時沒買,現在再換的話,頂多只能買1套3居外加1個小兩居室了。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劉叔因為歲數大了,腿腳也不那麼方便了,主觀意願上也不太願意離開這裡了,平時子女帶著孫子孫女週末開車來看望老人,而且周邊三甲醫院集中,像北醫三院,安貞醫院,人民醫院相對較近,如果看病就醫更方便些,而且小區裡就有菜站,小區南北都有公園,平時經常去那裡活動活動。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故事三

中關村上班的小王,34歲,福建小夥,已經在這個小區租了10年房,985名校背書,計算機專業,08年畢業來到國內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現在已經進入公司的管理層,鴨舌帽,搭配標誌性的框架眼鏡,羽絨服裡若隱若現的格子襯衫,已經暴露了他程序員的身份,說起買房之路,小王變得侃侃而談,感慨萬千。

2011年前後,工作3年的小王受身邊同事影響,決定買房,當時因為聽到同事再說房山線規劃及很多大開發商進駐長陽,覺得那邊將來特別有發展潛力,最重要買個80平左右的兩居,當時總價85萬就能拿下,於是小王利用難得的週日假期搭同事車一起來到房山看房。

第一次去看房的情景現在他還記憶深刻,那一年京港澳高速還叫京石,17b口出來還得走京良環島,兩邊都是土路,規劃中的地鐵高架橋已經能看到雛形,周邊還略顯荒涼,到了樓盤看到的是一個2層的大售樓處,1層擺著大沙盤,基本用了一上午的時間瞭解項目,參觀樣板間,並當場交了意向金,中午吃飯的時候還是銷售帶著去當地地標第五食堂吃的飯。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雖然看似順利,其實小王在看房前一週還是做足了功課,算賬對於程序員來說並不是很難,85萬的房子,首付約25萬,每個月月供算下來3000出頭,當時月薪6500的小王,和身邊的大部分同學,同事比已經算是掙得多得了,但月供佔據將近一半的工資,加上合租的1000房租,在算上日常的生活支出幾乎是所剩無幾,所以下定決心買房對於他來說異常艱難,小王猶豫了,該不該犧牲生活品質,去給銀行打30年的工,房價會不會跌,但是看到日益上漲的房價,同戶型前一期還是75萬的價格 ,僅僅過了幾個月二期就漲了10萬,再加上想留在北京長期生活就要有房的觀念,讓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因為工作在北邊,經常加班,小王還住在北三環的出租房裡,只不過從合租變為一個人整租居住,長陽的房子一直出租,租金已經從1000多到,2000又到了現如今的每月4200,而月供依然是當初的3000,工資已按年薪計算,還貸無壓力,跟我得聊天中,小王表示,打算在今年結婚,把長陽的房子賣了添錢換到北邊。

不同時期,人的事業,生活,家庭,愛情會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而改變,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可複製,買房這件事啊,也是因人而異的,還是要根據自身需求,和家庭實際情況來做出選擇,酸甜苦辣,冷暖自知,順應大勢,順從內心,別買了別人喜歡而讓你糟心的房子。


下崗、拆遷、北漂,濃縮在海淀北三環房子裡的,是誰的歸宿?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