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50多年前在福建省立圖書館裡看連環畫

在《小人書攤上的連環畫》一文裡我曾經說過,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小人書,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只是沒錢買小人書,只好到街頭巷尾的小人書攤花幾分錢看書,飽受貧書之苦。為了能看到更多的書,我想方設法地到處找尋有免費看小人書的地方。你還別說,還真被我找到了,就是位於東街上的福建省立圖書館。

六十年的初期,我在福州實驗小學上學。小學校址位於旗汛口附近,上下學回家本可以從旗汛口穿過井大菜市場,然後回到中山路。為了能夠到省立圖書館看書,我放學後,直接奔西走,經過福一中,來到省立圖書館;看完書後,又穿過八一七路、鼓屏路,從老後勤門診部進入冶山旁的門崗回到家裡。這一趟路程要多走半個多小時。真是不辭辛苦,你說小人書的吸引力大不大?

50多年前在福建省立圖書館裡看連環畫

全版《水滸傳》

當年的省立圖書館大院裡東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院落,四面圍牆,自成一體。院落的大門上牌匾上三個大字“閱覽室”,這裡,就是省立圖書館專門為少年兒童開闢的一個閱讀小人書的地方。

進入大院,一個有四個教室大的廳堂赫然入目。廳堂中,六張一米多寬,十米多長的閱覽桌豎著排列著。閱覽桌兩邊隔著六、七十公分各擺著一本連環畫,一排桌子估計能夠擺個20多本書吧,五張桌子就能同時容納百十來人同時看書。真夠氣派的!

下午放學後,這裡人最多,大都是附近的放了學到這裡來看書的中小學生。來的晚了,想找一個座位並不容易,只有等,等到有人看完了,你就迅速跑過去,佔領位置。剛開始沒有經驗,站在兩排桌子中央,等到有人站起,立馬跑過去。後來發現,有時快要跑到,別人卻捷足先登。後來,我學別人,瞅瞅誰的小人書快要看完了,我就站在他身後候著,等他一走,立即坐下。此招屢試不爽。其實這招,大家都用,當你在認認真真地看一本書時,一會兒就有人矗立在你身旁恭候,等著接你的班。此時,你的心情一定不爽。但你將心比心,也就不再計較了。每次放學來到這裡,我都能看個三五本小人書。看看時間不早,只好依依不捨打道回府。

50多年前在福建省立圖書館裡看連環畫

全版《西遊記》

閱覽室雖大,有上百本書,但重複的和舊的書佔很大比例,新書少之又少,而且很難看到。一旦有了新書,大孩子們肯定先行佔據,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只有先看舊書,等到新書變成舊書後,再慢慢品嚐不遲。1965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曁中國抗日戰爭十週年之際,很多反映中國抗日戰爭的連環畫出版,圖書館的閱覽室也進了很多抗日戰爭打日本鬼子的小人書,像《烈火金剛》、《平原槍聲》、《新兒女英雄傳》、《雞毛信》、《小英雄雨來》等等,讓我們孩子們大快朵頤、樂不可支。不花錢在這裡能夠看到這麼多小人書,真是非常得意。因為,在這裡,幾年來,我自始至終沒有遇到一個熟人,特別是大院的夥伴們更是無一人出現在這裡。所以啊,此私密之地只有自己知道,絕對“悶得蜜”,難免沾沾自喜起來。

可能有人置疑,小人書擺放在桌上,難道不會被人學孔乙己順手牽羊抑或是東挪西擱的、豈不是沒有秩序了嗎?其實啊,圖書館閱覽室的管理很到位,所有的圖書都是被夾板和釘子固定在桌面上的。所有的圖書在被放置到書桌上前,都要在書脊旁鑽兩個眼兒,然後用夾板壓上,再用螺絲釘固定,如此這般,一本小人書就會被牢牢地固定好,既保持證了圖書不會丟失,也保持了閱覽室的秩序。想當年,我們圖書館的管理者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免費看到更多的好書,想方設法為讀者服好務。不像現在,趨利觀念盛行,這樣的公利服務場所和設施雖未絕跡,也是寥落晨星了。

50多年前在福建省立圖書館裡看連環畫

我的連環畫藏書

如今,位於福州東街上的省立圖書館改為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了,時過境遷,此地仍然在為廣大少年兒童服務,可喜可賀!50年前,我在這裡曾經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滿足和愉悅,至今念念不忘。記得1972年冬天,我參軍前的那一段日子裡,由於體檢完後等待入伍通知,心都野了,根本不想回學校繼續讀書,整日裡東遊西逛,沒得正經事兒做。一天,鄰居嚮明遇見,告訴我如果沒有事兒可以到省立圖書館看書消遣。於是,我們兩人相約騎車來到省立圖書館。此時正是文革期間,看小人書的閱覽室肯定屬於封資修的“染缸”,早就關門了,只有小說借閱室仍對外開放。

福建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層出不窮,崇尚讀書,蔚然成風,即使在文革期間,圖書館借閱室仍然有不少書對外借閱,讀者雖說不上摩肩接踵,也是絡繹不絕。我和嚮明來到借閱室,每人借出一本書,找個角落椅子坐下。在這裡,短短數天,我一口氣讀完了彝族作家李喬的小說《歡笑的金沙江》第一部《醒來的土地》和第二部《早來的春天》。好書,陪伴著我們倆愉快地度過了從軍前最後無憂無慮的學生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