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三八大蓋”真的優秀嗎?裝備日軍40年,成敗皆因6.5毫米子彈!

“三八大蓋”!提到這個名字,相信每個中國人都不陌生,長久以來它都是日本侵略者累累惡行的代名詞。那麼,作為裝備日軍的制式武器,為何得到如此青睞以至於裝備了40年呢?

“三八大蓋”真的優秀嗎?裝備日軍40年,成敗皆因6.5毫米子彈!

三八式步槍的設計者友坂成彰在設計此槍時,對彈藥的選擇是破費腦筋的,其實,他最鍾情的是6毫米彈藥,不過,因為當時工業水平不高,無法量產而被迫放棄。而7毫米子彈的後坐力較大,友坂成彰恐怕身材矮小的日本兵吃不消,也放棄了。最後折中選擇了6.5毫米口徑的子彈。

一直以來,日軍十分注重步槍的精準射擊,甚至對連發武器感到厭惡,在他們的意識裡,“百發一中,不如一發即中”,這也是其一直沒有大規模裝備自動武器的原因之一。友坂成彰選擇6.5毫米子彈也有其他一些原因,首先日本資源匱乏,大口徑彈藥勢必增加資源消耗。而且日本作為侵略者,彈藥物資都需要長途運輸,小口徑子彈更加適合實際情況。

“三八大蓋”真的優秀嗎?裝備日軍40年,成敗皆因6.5毫米子彈!

手持三八式步槍的日軍

果然,配備6.5毫米彈藥的三八大蓋效果很好,甚至有著完美的彈道,子彈飛行非常穩定。三八式步槍的標尺射程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600米。在實戰中,有過嚴格訓練的士兵經常在800米距離上殺傷對手,這樣的威力一般的步槍是做不到的。因而在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常用用三八式步槍當做狙擊槍使用。

“三八大蓋”真的優秀嗎?裝備日軍40年,成敗皆因6.5毫米子彈!

也是由於6.5毫米口徑彈藥,三八式步槍的後坐力非常小,而且射擊前後槍口不會有很大移動,非常有利於連續射擊。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都繳獲了大量三八式步槍,這些步槍在槍械匱乏,訓練很少的遊戲隊員手中簡直像寶貝一樣,射擊準確、射程遠的三八大蓋成了最受游擊隊員歡迎的遊擊利器。

不過三八式步槍的缺點也很快暴露了出來,也是因為6.5毫米子彈,導致它的殺傷力實在令人鬱悶,它的穿透力實在太強了。三八式步槍射出的子彈可以輕鬆穿透人體,卻不會發生翻滾和碎裂,只要不是命中動脈和頭部,很難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不會大量出血。抗戰時,很多中國戰士中彈後只需要簡單包紮即可繼續戰鬥。

“三八大蓋”真的優秀嗎?裝備日軍40年,成敗皆因6.5毫米子彈!

忻口會戰時,被三八式步槍擊中胸部的21師師長李仙洲將軍,根本沒有痛感,中彈幾分鐘後因為摸到流血才意識到中彈,而傷口只是兩個光滑的彈孔。李仙洲曾對軍醫說:“幸虧不是我們的毛瑟槍打的,不然肯定沒命了”。

對於這種情況,中國軍隊的使用者也一度十分苦惱,不過他們還是找到了解決方法。在子彈上劃傷橫槓或削磨彈頭都會使子彈進入人體後發生翻滾,從而大大提高殺傷力,這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做法讓日本兵吃盡了苦頭。

“三八大蓋”真的優秀嗎?裝備日軍40年,成敗皆因6.5毫米子彈!

中國軍人繳獲的日軍槍械

二戰後期,隨著連發武器的廣發應用,日本人鍾情的步槍越發顯得力不從心。三八式步槍和6.5毫米口徑彈藥是因為日軍崇尚精準射擊而誕生,而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意識裡,日本侵略者也如井底之蛙般忽略了戰場形式的變化,當他們處處碰壁、“痛定思痛”開始意識到連發武器的重要性時,戰爭已經將要結束了,戰敗也已成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