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過了斯普洛耶橋,繼續往老城區方向走。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很多這樣的老房子,外立面上畫有很多圖案或繪畫。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一群參加慶典活動的樂隊。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老城區一些廣場分別是葡萄酒廣場、穀物廣場等,名字還延續著當年的城市功能區。這是葡萄酒廣場附近的老房子,過去可能是各行業公會大樓,現在大多是酒店或餐館。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的繁榮,始於13世紀,聖哥特哈德山口(St. Gotthard Pass,也稱聖哥達山口)的開放。我們知道翻越阿爾卑斯山有很多山口,我沒有仔細數過,估計十來個可能是有的。其中最著名的是聖伯納德山口,去年從德國去威尼斯走的是布倫納山口(Brenner Pass)。歷史上漢尼拔、凱撒、拿破崙都通過不同的山口多次翻越過阿爾卑斯山。這個哥特哈德山口正是德國、瑞士經阿爾卑斯山到米蘭的最近山口,得名於10世紀一位叫哥特哈德的德國主教,聖人。

聖哥特哈德山口的開通,使得盧塞恩成為德國與米蘭商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迅速興旺起來,隨著19世紀旅遊熱的興起,盧塞恩一直是熱門城市。

1798年,法國扶植的短命的赫爾維蒂共和國時,盧塞恩還做過短時的首都。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這裡就是盧塞恩的葡萄酒廣場(Weinplatz)。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廣場上的噴泉。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這座建築立面的繪畫我覺得是《伽拿的婚禮》,倒不完的紅酒與廣場的名字比較相符。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廣場周邊的老房子上面幾乎都有繪畫,現在基本是一層商店,上面是旅館等。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老城的街道也有很多現代的名牌店。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在瑞士,隨處可見手錶店。為什麼瑞士的手錶這麼厲害呢,這與當年宗教改革時期,被天主教驅離的新教徒有很大關係。恩格斯說過,宗教改革其實是早期的資本主義革命的先兆,而大批來到瑞士的新教徒,恰恰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手工藝人。也許到了日內瓦我們還會再細說。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帶有中文的錶店,都是中國人喜歡的,當然,他們也喜歡中國人。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老城的小巷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現在來到的廣場,叫小教堂廣場(Kapellplaz),得名於後面這座聖彼得小教堂。教堂的後面就是卡佩廊橋(Kapellbrücke,Chapel Bridge),直譯的話就是小教堂橋,廊橋就是因這座聖彼得小教堂而得名。不過教堂正在大維修,看不出外觀的樣子。教堂前的廣場,是盧塞恩舉辦各類狂歡節的主會場。剛才看到的幾個樂隊最後都要在這裡匯合。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廣場上的噴泉(Fritschibrunnen), 得名於盧塞恩古老傳說中一位叫Fritschi的人物,據說與春天和快樂有關,沒有研究,不過盧塞恩最大的春季狂歡節跟他有關。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廣場上的活動是什麼我也搞不懂。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這些士兵最後一個挨著一個朝天放槍,聲音非常大,很多人要堵著耳朵。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放槍後,活動結束。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現在走到市政廳前。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市政廳的廊子下面就是自由市場,中國人不太好理解,那不等於在市縣政府大院門口擺攤嗎,不過歐洲一直就有這個傳統。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老城出來,沿盧塞恩湖繼續往東北方向走。兩座高高尖塔的教堂是聖萊奧德迦爾教堂。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湖邊的盧塞恩火車站,橋的那邊就是盧塞恩湖,橋這邊是羅伊斯河。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世界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銀行(Cridit Suisse)盧塞恩的辦公大樓,位於盧塞恩湖邊。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湖邊的天鵝很多。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湖上的遊船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湖邊的一家五星級酒店,施威霍夫酒店(Schweizerhof)始建於1845年。拿破崙三世的皇后歐仁妮曾在此住過。酒店現在是瑞士國家保護建築。盧塞恩最早為遊客建住宿酒店始於19世紀三十年代。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酒店後面還有一個教堂,聖馬太教堂,屬於新教。

我們說過,盧塞恩曾是瑞士天主教的中心,一直到1860年,盧塞恩才有了第一座新教的教堂。就是位於盧塞恩湖邊的施威霍夫酒店後面的這座聖馬太教堂(Matthäuskirche)。

之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瑞士其他新教州都對盧塞恩的新教教會給與過資助,另外,來這裡旅遊的英國遊客也要求建一座新教的教堂。建造教堂的土地還是由施威霍夫酒店的所有者提供的。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德國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曾於1866-1872年在盧塞恩居住過,1870年,瓦格納就是在這座教堂內,與他的第二位妻子舉行的婚禮。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沿湖步道。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沿盧塞恩湖北岸向東走,遠遠就能看到兩個高高的尖塔。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這座教堂也是盧塞恩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聖萊奧德迦爾教堂,也稱霍夫教堂。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這座教堂是盧塞恩最重要,也是歷史最早的教堂。

先說教堂的名字St. Leodegar im Hof,普瓦捷的聖萊奧德迦爾(Leodegar of Poitiers)是7世紀的歐坦主教,勃艮第貴族出身,因參與法蘭克貴族之間的權利爭奪而殉道,後被封聖。im Hof在有庭院裡的意思,源於德語Hofkirche,直譯為宮廷教堂,當然在這裡並不是宮廷的意思,而是指教皇大使的住地。所以也有人把教堂稱作霍夫(Hof)教堂或宮廷教堂。

首先要說明一下,盧塞恩現在是天主教為主的州,歷史上也是瑞士天主教的中心,所以教堂也以天主教堂居多。聖萊奧德迦爾教堂是盧塞恩重要的一座天主教堂。

前面曾說過,西羅馬滅亡後,日耳曼人的一支阿勒曼尼人來到瑞士地區,大約在753年,他們在這裡建了一座小修道院,獻給當地的主保聖人聖莫里茨,三世紀的一位基督教殉道者(也是“萬惡”的戴克裡先乾的),荷蘭王子莫里茨,海牙的莫瑞泰斯美術館,東非島國毛里求斯都是得名於斯。

760年,法蘭克國王矮子丕平(就是著名的向教皇國獻土的那位,查理馬特之子,加洛林王朝的創立者,查理大帝他爹),還為修道院做過捐贈,可見修道院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到了12世紀,聖萊奧德迦爾也成為了修道院的主保聖人。1291年,也就是瑞士三州聯邦開始那年,修道院出售給了哈布斯堡家族。1332年,盧塞恩加入了瑞士聯邦,1433年,修道院的所有權又從哈布斯堡回到盧塞恩市手中。宗教改革時期,盧塞恩成為了瑞士天主教聯盟的中心,修道院也成了教皇大使的住地,教堂成為教皇大使的座堂,這就是宮廷教堂(Hofkirche)名字的由來。

1633年復活節,一個教堂人員用火槍驅趕在教堂屋頂上築巢的寒鴉(歐洲教堂屋頂上最常見的黑鳥),結果引發了一場大火將教堂徹底燒燬(只剩下塔樓的下半部)。重建教堂大約又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建築師是一位來自德國的耶穌會士。其時恰逢三十年戰爭期間,所以教堂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極少的建於三十年戰爭期間的教堂。

教堂的正立面衝西,風格混搭,兩座哥特式的尖塔是在火災後的基礎上重建的,所以基本維持原樣,中間部分則是當時流行的巴洛克式。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聖莫里茨(右)和聖萊奧德迦爾(左),兩位盧塞恩的守護人護著中央的藍白色的盧塞恩的徽章,上面還有哈布斯堡家族的雙頭鷹。兩扇窗戶中間的雕塑是聖米迦勒屠龍。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塔樓高69米。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入口處的門廊,也是哥特式十字屋頂加巴洛克的裝飾雕刻,木門和牆上也雕刻著聖莫里茨和聖萊奧德迦爾等聖人。正門的砂岩石材與後面要去的《垂死的獅子》石刻來自同一個採石場。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進入教堂內部,既有文藝復興風格又帶有些哥特式特徵,基本保持17世紀的樣子。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巴洛克風格明顯的主祭壇及唱詩班,處於關閉狀態。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最大的管風琴始於1640年-1648年,製作於薩爾茨堡。後世有過幾次維修和改造,很多部件還是17世紀的。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有個事還要澄清一下,很多人都說奧黛麗.赫本曾在這座教堂內舉行的婚禮,其實是訛傳,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誰,然後大家就跟著傳。赫本婚禮的教堂不是這裡,而是在盧塞恩湖對岸,距離盧塞恩十多公里外的布爾根施托克(Bürgenstock,比爾根山)山上的一個小教堂(Bürgenstock Chapel)。那地方需要先坐船,然後再坐歐洲最高的戶外電梯上去。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教堂外面,有一圈環廊,其實是個墓園。歷史上盧塞恩的貴族或名人大多葬在這裡。估計兩座廊橋上面眾多繪畫的捐贈者大都葬在了這裡。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教堂前的小廣場。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教堂前有幾個老式房屋,明顯的德國風格。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這是教堂附近的一個典型瑞士風格的木屋,叫做羅滕博格屋(Rothenburgerhaus),推測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這個木屋被認為是瑞士現存最古老的城市木屋。我們後面行程中在瑞士的鄉村還會見到不少典型的瑞士木屋。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我們走到的最遠處,就是這尊著名的石刻《垂死的獅子》,因為與瑞士古老的僱傭兵制度有關,後面另說。

盧塞恩又稱琉森,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瑞士城市(羅伊斯河右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