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劉冷絲

欄目絲說考研

2019考研人數有可能達到280萬!這個數據是有充分理由的:考研的熱度一直飆升,2016年全國考研人數177萬,2017年較16年增長24萬達到201萬,2018年較2017年增長37萬達到238萬。

然而,各個大學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也一路高攀嗎?各位考研黨最好還是多多瞭解一下相關情況,做好思想準備。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

首先,國內碩士研究生選拔機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做法。

國內碩士研究生的主要選拔方式是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考試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外語,部分專業還有大學數學等公共科目和專業課,公共科目由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考試這種選拔方式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死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試能力,而這些並不適合作為選拔研究生的標準。

因為考題每年的變化少,有研究者專門統計過10年一些學校的考題,重複率高達60%以上。考試試題陳舊以及大量以營利為目的的考研輔導班的存在,更加弱化了考試分數的參考價值。招生單位在入學考試後還會組織複試,但由於初始樣本質量低和所設置的複試通過比例過高,很多學校淘汰率偏低,大約為1:1.2的比例,這就導致複試所能起到的篩選作用極為有限。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科教評價列出前30位研究生培養高校

其次,國內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未有大的改革,形式和內容都較為僵化。

國內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學習方式主要是課程學習為主,輔助有以發表論文、調研為導向的科研實踐。

課程學習階段存在教學模式單一、課程設置陳舊、學制單一的問題。在科研方面,存在科研結果指標化、畢業論文形式化、不同學科專業科研目標雷同化等問題。這種僵化的培養方式限制了對研究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不適於激發研究生從事科研的熱情。

其三,碩士研究生管理機制不僅不完善,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北大醫學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修訂會

高校對碩士研究生管理的系統化與規範化程度不足,高校研究生院、學科院系和研究生導師管理協作機制匱乏。對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培訓幾乎完全依賴於導師,而不同導師的管理風格和培養思路有可能完全不同,導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學術水準也存在巨大差異。

這些因素的存在,研究生接受必要科研素養訓練,還有和職業發展引導的基本需求無法得到保障。

其四,最重要的是沒有建立有效的碩士研究生淘汰機制。

當前普遍情況是,一名碩士研究生一旦被錄取,即意味其將以非常高的可能性獲得碩士學位,如果其不能在規定的時限內達到畢業的指標要求,則一般採取延期答辯考核的方式處理。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中外聯合培養研究生

研究生培養是為社會輸送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的重要一環,而由於不合理選拔機制的存在以及淘汰機制的缺失,大量不合格畢業生就流向社會,帶來的是研究生數量增長、而質量不高的尷尬局面。

拿到研究生學歷學位其實只是時間問題。考研成了獲得高學歷文憑繼而獲得一份好工作的有效途徑,研究生考試也有了類似於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味道。淘汰機制缺失也是很多在讀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實踐、缺乏競爭意識與緊迫感的直接原因。

相比於對高精尖技術理論的學術追求,當下研究生更關心的話題是如何找到一份好 工作,淘汰機制的缺失使得從高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專科生除年齡上的差異外並無本質區別。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校際聯合培養研究生

淘汰機制缺失使得研究生導師在對自己所帶的碩士研究生的管理上難有作為。如何讓學生完成畢業考核指標順利畢業成了導師的責任和義務。當導師重視科研質量督促學生推進科研進展時,又要顧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原本不具備基本職業素養的學生“選拔”進研究生隊伍,導師只能盡力將學生送出師門,而不是卡在師門之內。

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在2018年度省級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和教指委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題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動內涵發展再上新水平”的講話,他專門提到現代大學的核心特徵之一是科教融合,培養合格的研究生隊伍是現代大學的重要使命之一,研究生教育越發達,科教融合就會越緊密。

研究生教育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引擎,這是把大學科研成果和人才轉移到社會的關鍵環節,是促進教育、科技、經濟三者結合的重要元素。

2019年考研人數上升至280萬,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上升嗎?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首發媒體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