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男子拿起“金剛鑽”攬起“瓷器活” 把殘缺陶瓷修復得比之前更美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句俗語來自鋦瓷,美觀耐用的瓷器歷來頗受青睞。但精美的瓷器也有致命弱點——易碎,破碎的瓷器永遠都不可再生或者降解,人們時常面臨著瓷器破碎後“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情形。於是先民們開始琢磨修補破碎瓷器的方法,發明了獨一無二的“金剛鑽”和“鋦釘”,總結出一套完整的鋦瓷技藝, 產生了鋦補修復瓷器這一行當。在南昌市新建區,就有這樣一位藝人,用祖上傳下來的鋦瓷技藝重塑殘缺的美。

這位藝人叫熊昊陽,在他的加重擺滿了自己淘來的明清時期的殘缺陶瓷,其中也有不少經過他的手,已經完全縫合,甚至比之前更美了的瓷器。經過鋦瓷修補過後的瓷器,滴水不漏。因為有著“起死回生”的妙用,鋦瓷在中國瓷文化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伴隨著先民們“惜物保福”的情感和習俗,這項技藝至少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

這項技藝最早見於宋代張擇端的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圖》,其中就有鋦匠做活的一幕。但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過宋元鋦瓷的實物。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金剛鑽頭是鋦瓷工具上不可缺少的關鍵部件。金剛鑽是長約10公分的鐵鑽桿,在鐵鑽桿的外面套著毛筆桿粗細竹外套,外套的兩端用鐵箍把鐵鑽桿和竹外套固定在一 起。普通的鑽具用銅焊把鑽石鑲嵌在工具頭部做成金剛鑽,然後用金剛鑽鑽孔。

在熊昊陽眼中,一件件破碎的瓷器可都是寶貝,找碴對縫、定位點記、打孔、鋦釘、補漏……經過熊昊陽鋦瓷技藝的十多道工序後,破損的瓷器以殘缺美的氣質“完美”得呈現在人們眼前,令人驚歎不已。

自從有了“鋦活秀”,鋦瓷行當在古董、古玩行裡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動修補而轉為主動作秀,由單一的鋦補轉為鋦補修復,嵌飾做件,鑲包配飾等風格特異,藝術魅力獨特的一門絕活技藝,成為古董、古玩行裡古舊老瓷器作秀的一門專業行當,作秀鋦匠的名聲也隨之大振。圖為一件破損的瓷器,經過修復後重返光彩。


到了現在,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手藝卻已經並不多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瓷器壞掉了再買新的,鋦瓷這一行當逐漸沒了市場,這給鋦瓷技藝的傳承和弘揚帶來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急待保護,傳於後世。圖為經過熊昊陽鋦瓷技藝的十多道工序後,破損的瓷器以殘缺美的氣質“完美”得呈現在人們眼前,令人驚歎不已。

在一次求學進修時,一位高校教授得知熊昊陽會鋦瓷,遂將這件破損的大瓷盤交給他,請他幫忙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