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法律碩士學院要提供完善的“法律診所”教育

許身健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院長)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時候,你們在這個美好的季節,心懷美好來到這個美麗的校園。為什麼在開啟學習生活之前要舉辦隆重的開學典禮?因為人生大事需要儀式感,典禮彰顯著鄭重。這個剛剛開啟的“時間”,屬於中國政法大學,屬於法律碩士學院,也屬於你們。從今天開始,你們擁有了值得自豪的名字——法碩人。開學典禮就是要彰顯這樣一個事實:新的時間開始了!你們在法大的時間開始了,你們已成為了一名法大人;同時,你們在法碩學院的時間也開始了,你們自此成為了法碩人。這個新時間是北京時間、法大時間,同時也是法碩時間。祝賀你們新的時間開始了!

大家來到中國政法大學,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大人,更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法碩人。你們來自123所學校,來自於本科90多個不同專業,這是你們的財富。法律碩士學院旨在培養複合型人才,而培養複合型人才符合法學教育的規律。為什麼要設立法碩專業?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會問上一句:“你是法學碩士還是法律碩士?”這個問題帶著偏見的有色眼鏡,說明他們並不瞭解法學教育的本質規律,他們不知道法律碩士是法學教育的發展方向。這需要法碩學院師生齊心努力,改變他們的偏見。一百多年前,美國卡內基基金會做了一項評估,評估的是醫學教育的質量,嚴厲抨擊了哈佛醫學院和耶魯醫學院的有名無實,大力表揚了霍普金斯醫學院。一年之內,美國醫學院倒掉了一半,霍普金斯醫學院到今天還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中國最出色的醫學教育是協和醫學院,協和完整地複製了霍普金斯醫學院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第二年,卡內基基金會開始評估法學教育,現在法學教育為什麼有診所法學教育?就是要借鑑醫學教育培養卓越醫學人才的好方法來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美國法學教育的核心是3年制的JD。JD雖然叫Juris Doctor,法律博士,但是它並不是博士,它只是一種職業教育,他們所有的學生第一學歷都是非法學的,換言之,也就是我們法律碩士。

黃進校長在做開學典禮致辭時提出了一個核心概念:學以成人。這個“學以成人”的概念具體到我們法碩學院,那就是學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法碩人。那麼如何做到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學以成人要learning by thinking。開始法律專業學習,要先學會像法律人一樣思考,thinking like a lawyer。你們來到法碩學院,所有的課程都要認真學習,先要learning by thinking。我要告誡你們不要只關注背誦法條、記憶法條,背誦一些法學概念,一定要學會批判性思維。比如崑山反殺案,網上輿論是一邊倒的,刑法學家一致認為那個反手殺人者具有無限防衛權。那麼,如果死者家屬委託你做代理,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對他有利的觀點呢?你能不能站在相反的立場提出堅實的觀點呢?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特殊能力。我們總說知識就是力量,這裡的知識是指思維能力,而非信息,死記硬背信息不是力量。大數據時代,網上充斥著海量數據和信息,現在多餘的是信息,缺乏的是見識。作為法律人,首先要學會思考、增長見識,要能提出真知灼見。我們校園裡有幾個著名景觀,除了法鏡,還有一個政法鼎,一個拓荒牛。拓荒牛是我們法大人沐雨櫛風、艱苦奮鬥精神的寫照。這裡我把鼎和牛放在一起,我們可以叫“鼎(頂)牛”,頂牛,就是指批判性思維。你們不要用中學生的思維或者是理工科真理思維去看待法律問題,認為法律問題存在真理,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具體到複雜案件而言,很多事實組合在一起,訴訟雙方完全可以做不同的解讀。解決法律問題不是為了追求一個正確答案,不是1+1=2。

其次,學以成人要learning by doing。實踐教學就是“做中學”,通過實踐教學,我們要掌握法律職業基本技能。2008年,我訪問耶魯大學法學院,時任院長高洪柱是一位韓裔美國人,他的辦公室裡有一箇中文條幅,寫的是“理論若無實踐就無生命,實踐若無理論就無靈魂”。他說:“一陽一陰之謂道。”就是說我們法律人,既要掌握法律理論,也要掌握法律技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成熟的乃至於優秀的法碩人,你們在畢業離開法大之時需要掌握法律諮詢、法律調查、證據調查、法律文書寫作、談判調解、法律事務管理、職業倫理選擇等核心法律技能。僅僅去聽法律實務講座,並不是掌握法律技能的最佳方式,我們要“做中學”。法律碩士學院要提供完善的“法律診所”教育,在法律風險受到控制的環境下,在有實務經驗教師的監督指導下,讓學生通過接觸真實當事人,辦理真實案件,從而掌握實務技能及法律職業倫理。 

第三,學以成人,要learning by being。要認真對待法律職業倫理,做三觀正確的良善法律人。在法律碩士學院,你們掌握了法律思維、法律技能還不夠,應當掌握法律職業價值,成為德才兼備的法律人。職業倫理不是一些空泛的正義觀念,你們需要認真學習,以便在將來面臨職業倫理困境時知道如何選擇。職業倫理是職業行為規範,那為什麼這門課程不叫職業行為規則而叫職業倫理呢?因為法律人學習規則、掌握規則,甚至存在不當職業行為甚至違法行為,所以必須強調信仰,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因此這門課叫做職業倫理,強調對規則的信仰。今後我們要加強職業倫理教育,要將法律職業行為規則作為一種信仰。澳大利亞職業倫理學者埃文斯教授倡導法律人做good lawyer,做一個良善的法律人。在西方職業社會學上,把醫生、教師、法律人以及神職人員稱為profession,這幾個職業群體具有公共主義的使命,然而它們在當下都受到商業主義的嚴重侵蝕。律師作為社會法律工作者,不能不講案源,不能不講營銷,但是律師不應把營銷放在第一位。澳大利亞職業倫理學者提出,律師業如果不得不向商業化低頭,他們也提倡一種commercialized professionalism,就是所謂“商業化的職業主義”,重點還是落實在職業主義上面。法律人不要失落職業主義的理想,要牢記公共主義的使命。大家都看到辦公樓門口的法鏡了吧?法鏡是明鏡高懸,彰顯正義,希望你們追隨正義的使命,消除不正義。馬丁·路德金講過這樣一句話:“Injustice anywhere is injustice everywhere”,就是說發生在一個地方的不正義就是普遍的不正義。我們要把個別的不正義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我們要篤行去消除不正義,實現普遍的正義。

去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為什麼要考察中國政法大學呢?他考察的是政法隊伍,並對法學教育提出了期許。中國夢也是法治夢,要實現法治中國、法治社會、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以及法治中國的建設需要一支德才兼備的法律人隊伍。法律人隊伍從哪裡來呢?來自於法律院校的培養。那我們準備好了嗎?美國律師協會是評估法學院的,它要求美國法學院畢業生在畢業時做好職業準備。3年以後,你們走出法律碩士學院的時候,我希望你們同樣可以做好職業準備,成為一個優秀的法碩人、優秀的法官、優秀的檢察官、優秀的律師等等。祝願我們師生共同成長。

(文章為作者在2018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研究院開學典禮上的致辭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