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第一八佰伴:見證上海改革開放的商業地標

人流量是如今商業項目最看重的指標之一,上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家商場,在開業當天創下了一天內光臨同一店鋪107萬人次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家商場就是上海第一八佰伴。

作為全國第一家經國務院批准的大型商業零售合資企業,現為中國大型國有商業流通產業集團百聯集團的重點骨幹企業。上海第一八佰伴見證了上海改革開放的歷程,其間,其也經歷過挑戰,但都一一克服。進入新零售時代,第一八佰伴正以嶄新的姿態進行升級和新零售佈局。

第一八佰伴:见证上海改革开放的商业地标

開創合資百貨先河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以開發開放浦東為龍頭,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的新飛躍;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決策,並宣佈了開發開放浦東的十條優惠政策,其中第五條就是允許外商在浦東新區試辦商業零售企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第一八佰伴成立了。

“1991年4月12日,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創始人和田一夫來到浦東開發辦公室,並實地考察了張楊路浦東南路地塊。就在第二天,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財政貿易辦公室牽頭,上海市第一商業局、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上海浦東商業建設聯合發展公司與八佰伴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代表團,就合資興辦零售商業事項舉行洽談,並就合資意向達成共識。”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雖然此前有關方面曾推薦過上海的淮海路思南路地塊,但和田一夫還是選擇浦東張楊路地塊建造當時全球最大的百貨商店。

非常迅速地,1991年4月14日,上海市政府財貿辦公室與日本八佰伴簽訂了中國第一份試辦中外合資特大型商業零售企業的意向書。合資企業定名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註冊資本4000萬美元。1993年8月,經董事會決議通過,該公司註冊資本增加至5000萬美元。由於商業引進外資沒有先例,須經國務院特區辦、國家商業部、體改辦、外經貿部、計委、外匯管理局等6個部門審核並報國務院批准。1992年5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興辦中日合資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

1992年9月28日,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二天,中日邦交正常化20週年紀念日之際,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紀商廈奠基。1995年12月20日,新世紀商廈撩開了神秘的面紗。開業當天,來自八方的顧客湧入商廈,創下一天光臨同一店鋪107萬人次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不少老上海人對此都記憶猶新,當時顧客蜂擁而至、盛況空前。

上海第一八佰伴商廈正面外圈長達100米,消費者可以看到6層樓高的白色大彎壁,氣勢恢宏,下部設有12個拱形門洞,門洞內壁有十二生肖圖案。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這樣別具一格的建築曾榮獲上海市商業建築形象稱號、建國五十週年經典建築銅獎和浦東開發開放十年建築金獎,是浦東十大標誌性建築之一。該建築物內外有87部電梯,包括自動扶梯、觀光電梯、垂直客貨電梯。消防、保安、空調、照明均由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這些設施和規模在當時都是罕見的,一度可謂是亞洲之最。

第一八佰伴:见证上海改革开放的商业地标

力克難關

“儘管最初的聲勢很好,但我們之後也經歷過挑戰。”周靜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透露。

記者瞭解到,上海第一八佰伴開業初期,商場由日方控制經營,堅守高檔定位。但在當時,人們的消費水平、品牌意識還不高,這樣的經營定位明顯不符實際,這也直接導致銷售業績並不十分樂觀。1997年9月,日本八佰伴因海外投資失敗而倒閉,第一八佰伴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1998年3月底,日方全部撤回日本,商廈從此完全交由中方經營。

上海第一八佰伴方面透露,雖然開業前六年該公司累計虧損2.1億元,最艱難時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9.15%,但在全體員工眾志成城的拼搏中,公司開始穩步發展,健康成長。2001年,公司實現利潤1724萬元,2002年遞增到5495萬元,2003年突破了8000萬元。

雖然當時擺脫了虧損的局面,可仍然有過億的歷年虧損需要彌補,企業尚未實現真正的盈利;同時,周邊對手間的競爭勢必會逐步加劇。因此,要贏得競爭,要立於不敗,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速發展,做強實力。

隨後,上海第一八佰伴提出以“新生活啟示”為立足點,進行品牌化管理和路徑調整。2004年9月,其一樓世界名品城初次亮相。一樓近3000平方米的面積重新裝修,80%的品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與更換,其中有近30家品牌是首次落地浦江東岸的“洋麵孔”。2008年,七樓食品商場遷至地下一層,新闢3800平方米的高檔食品城,彙集2萬多種商品,其中90%以上為進口品牌,立志打造“滬上第一品牌食品城”。

“經過業務調整後的上海第一八佰伴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從2003年到2007年,公司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的年度增幅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周靜表示。

上海第一八佰伴方面資料顯示,2005年4月,該公司完全彌補了以前年度的虧損,真正步入盈利階段。到2008年和2009年,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其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也雙雙保持增長,並突破歷史紀錄。2010世博年恰逢其開業的第十五個年頭,這一年其再創銷售佳績。2015年,面對市場的萎靡、經濟的下滑,其依然以45.62億元蟬聯上海百貨年銷售榜首。

新零售時代的轉型

“如今,消費者習慣都有所改變,實體零售又進入了新的階段,如何應對電商競爭,做好新零售,是上海第一八佰伴必須要思索的。”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第一八佰伴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2016年,第一八佰伴主動開啟轉型調整。歷經近六個月的改造,商廈的內外部環境形象有了質的飛躍,“顏值”提升,擺脫傳統百貨單一、老化、沉悶的形象,其希望讓更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能夠愛上煥然一新的第一八佰伴。

“從傳統的綜合百貨到如今的精品百貨,再到未來百貨,我們看到很多新型業態會對我們產生競爭,我們必須進行內涵式提升,未來要更注重購物中心化轉型。比如要增加公共服務面積來優化顧客感受,而不是大量面積都用來做商鋪。所以我們以解決顧客‘痛點’為導向,將200平方米經營面積改造車庫入口彎道、擴容升級盥洗室和母嬰休息室、大幅增加休閒座椅和綠植小品。商廈的零售比例從原先的75%降低到70%,餐飲娛樂、服務休閒等設施的比例相應從25%增加至30%,為顧客帶來更多社交體驗空間和智能互動空間,實現以空間換體驗、以體驗聚客流,從‘經營商品’向‘提供多元化服務’轉變。”周靜指出。

根據規劃,未來,上海第一八伴佰要從創新、轉型和再優化入手,繼續保持“商業領頭羊”的地位。

“未來我們要形成核心競爭力,做特色經營,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注重商品結構和佈局的調整。不斷提升品牌能級,引進更多年輕人喜愛的輕奢和潮流品牌,不斷強化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消費者心目中作為新生活‘領路人’的專業形象,讓消費者認可我們的品牌,認同我們的品位。”周靜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