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閒談:五個思維方式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有序

閒談:五個思維方式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有序

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如今,快節奏高負荷的生活方式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斷舍離”的重要性,可大家實際操作起來卻常常發現,並沒有那麼容易。對此,美國收納整理顧問第一人阿曼達·沙利文(Amanda Sullivan)在著作《整理生活,從整理內心開始》中提出,想讓生活變得條理清晰,首先要從五個思考習慣上做出改變。

閒談:五個思維方式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有序

《整理生活,從整理內心開始》

一,思維的FLOW法則。英文單詞“flow”是流動的意思,即是指人們要把自己的家想象成鮮活的、能呼吸的有機體。同時,FLOW也分別代表整理物品的四個步驟: F即Forgive yourself,代表原諒自己;L即Let stuff go,代表捨得清出去;O即Organize what’s left,代表整理留下的東西;W即Weed constantly,代表持續地清理

閒談:五個思維方式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有序

二,放慢節奏。沙利文認為,家裡之所以會堆積越來越多的東西,是因為商品生產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很容易就把產品買回家,卻未必能夠立刻使用它們。所以,在消費的時候,最好是把節奏慢下來。

閒談:五個思維方式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有序

三,用新視角看待居家空間。

由於人們對家裡太熟悉,導致有時候會對一些情況熟視無睹。所以,人們可以像初次見面似的地重新觀察家裡的每個地方,或者讓某個從未到過家裡的人幫助你觀察。

閒談:五個思維方式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有序

四,瞭解自己現在是什麼樣的人。沙利文表示,我們要先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保留什麼、放棄什麼。雖然放下代表過去的某些物品會讓人傷感,但是到最後,

當我們真正活在當下,人生才會變得更加豐富。

閒談:五個思維方式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有序

五,給儲物空間設置界限。因為物品都需要存放的空間,但是那些空間也必然是有限的。所以,當物品超出存放界限時,就要加大清理力度。

簡而言之,採用FLOW原則、放慢節奏、用新視角看待居家空間、瞭解自己現在是什麼樣的人以及給儲物空間設置界限

,這就是阿曼達·沙利文提出的五種讓生活節奏變得高效的思維方式。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