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中國第六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就在你我身邊

由於近代中國的接連起伏的戰亂、變革和發展,中國人口在廣袤的土地上發生了五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這五次分別是:

闖關東、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

然而在今天,“下海南”已經成為中國第六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中國第六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就在你我身邊

這還得從90年代的海南樓市說起。

90年代末,海南樓市遭遇崩盤,隨處可見爛尾樓,四年後,又遭遇了亞洲金融危機,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佔全國 0.6% 人口的海南,在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承擔了全國 10% 的商品房庫存,1999 年,海南不得不由政府出面主持“清庫存”,最初三年基本都用來清理各處爛尾樓的產權歸屬,之後再開始更為艱鉅的售房工作。

海南努力走出崩壞的同時,中國另一個地方的人民也在奮力“從頭再來”——作為曾經的重工業基地,東北人民正在承受國企改革的陣痛,尋找新的生機。

1997年底,東三省國企員工下崗的數量達到了259萬,佔比超過全國下崗人數的22%,接近四分之一的下崗職工都在東北。此後,東北經濟雖經大力扶持,但回天乏術,導致大量人口持續不斷外流。

就在這個當口上,東北人發現海南的房子“真他孃的便宜!”300元每平的房子隨處可見。一些東北下崗工人手裡拿著一筆遣散費後,下海南買房定居。

中國第六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就在你我身邊

兩個遭遇了不幸的地區,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於是,海南房產庫存因此逐漸開始被消化,房地產市場迎來轉機,這也是海南第一次迎來東北人。

在 20 世紀末的下崗潮中,東北下崗人數為全國之最。1998 年末,東北三省下崗人數已佔全國近四分之一。

海南經濟儘管屢遭重創,但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其商業和政策環境仍比多數地區更為友好。經濟的不景氣,又帶來了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適合逃離家鄉的東北人生存。此外,80 年代末第一批到海南闖蕩的東北人,也已近乎壟斷了運輸等部分海南服務行業,成為了下崗老鄉的接應者。

在先知先覺者的感召下,東北人開始成批來到海南,年齡較大者很快就食髓知味,無法再忍受東北的冬天了。不過,初期在海南購房者仍相對較少,多數人仍選擇旅館或短租房,三亞甚至出現了“of 東北人、for 東北人、by 東北人”的專門旅社。

2000 年代中期,“振興東北”戰略啟動,此時正大批出售的海南商品房,終於成為了條件尚可的東北人的考慮對象。對大量能湊十幾萬給孩子找公務員工作的家庭而言,相似的置業花費對急於脫北的東北人並不十分高昂。開發商更是看準機會打開東北市場,為東北人提供在家鄉街頭便能瞭解三亞海景房的特殊待遇。

對於東北人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海南的陽光、空氣、藍天和海水,而是適宜養老的氣候。

因為東北嚴寒,老人們在冬季的死亡率比夏季最高能高出32%。因為室內供暖帶來的溫差會加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壓力,引發死亡。東北的冬天絕不是三個月寒冷那麼簡單,而是橫跨了10月到次年3月,近乎半年。

這意味著,對東北老人來說,想要熬過充滿殺機的冬天並不簡單。

中國第六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就在你我身邊

於是在今天每年你都會看到,他們像候鳥一樣,在寒冷的冬天來臨之際,渡往三亞,躲避嚴寒,次年四月,再飛回北方。在每年50萬到三亞過冬的老人中,有將近40萬來自東北。而最北的省會哈爾濱,就貢獻了一半左右。

長此以往,在東北人的心裡默默為海南建立了一種神聖的形象。每一個正宗的東北人,從小到大都在一直心心念念著三亞——那裡是東三省的聖地與首都。就如同藏族人的香格里拉;基督徒的伊甸園;穆斯林眼中遍地蜂蜜與牛奶的天堂。

其實到今天,很多人稱海南淪為了東北第四省,言稱要把東北人趕出海南,網絡上還充斥著對東北文化的譴責,紋身大哥、浮在澡池子裡的金鍊、吃燒烤、扒蒜的白貂老妹成為了低俗段子的必備。

東北文化侵略成為了眾人詬病的常談。

但是換位思考,東北重工業癱瘓,國企員工下崗潮,計劃生育後遺症(東北最先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又是政策執行得比較好的地區),嚴寒天氣已經把東北人逼上了絕境,他們只不過是在中國大地試圖尋找能生根發芽的地方完成自己的夢想而已。

是時代選擇了他們,而不是他們選擇了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