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他們自稱是隴西李氏,可是別人根本不承認

說完“孫”姓再來說“李”姓,李姓現在是我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姓,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統計結果來看,我國大陸的李姓人口大約在9500萬人左右,佔全國總人口的7.9%。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們把眼光放到全球來看,根據2017年的聯合國的人口最新估計,排在第14位的是越南,人口9200萬,而我們國家光一個姓的人口就要超過全球第14位國家的人口。這是一個多麼壯觀的數目。李姓之所以被放到了《百家姓》的第四位,是因為當時吳越國的隔壁是南唐國,南唐國的國姓就是李姓。

他們自稱是隴西李氏,可是別人根本不承認

李姓

李姓的源流也很多,其實我們每一個姓的源流都挺多,除了一些極個別的只有一支源流。我們就來說說“李”姓其中的一個來源。在上古堯帝的時候,堯手下有個大臣叫皋陶,他是跟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大聖人之一。皋陶在堯的時候被任命為專門掌管刑法的“士”,後來又協助大禹治水。大禹當了部落首領之後,皋陶繼續作為刑法官員而存在。夏代的時候,刑法官叫做“理”官,所以皋陶的後人就以皋陶的職業為姓氏,稱“理”氏,“理”和“李”古字相通,所以“理”氏也成了“李”氏,這就是“李”這個姓的一個由來。另外帶一句,皋陶也是嬴姓,大理這個官一直到清代都有,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被稱為國家最高的三個法律部門,俗稱“三法司”。

他們自稱是隴西李氏,可是別人根本不承認

皋陶

李姓的名人就更多了,西漢的時候有個將軍叫李廣,是隴西成紀人。他有個腦殘粉叫司馬遷,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李廣單獨立傳--《李將軍列傳》。

他們自稱是隴西李氏,可是別人根本不承認

李廣

傳說李廣有個後裔叫李暠,五胡亂華的時候,在敦煌建立了西涼政權,西涼後來亡於北涼,西涼後主李歆有個兒子叫李重耳逃到了南朝宋,後來又從宋跑到了北魏。李重耳有個後代叫李虎,由於立下赫赫戰功而被由北魏分裂出的西魏政權封為八柱國之一,並賜姓“大野氏”,“大野氏”是鮮卑族的姓氏。北魏是鮮卑族政權,在魏孝文帝的時候曾經進行過一次漢化運動,但是到北魏末年的時候,又有所反覆,比如西魏政權就回歸了鮮卑化。李虎有個孫子叫李淵,對,就是唐高祖李淵。

他們自稱是隴西李氏,可是別人根本不承認

李淵

所以唐朝李氏都號稱自己是隴西李氏,但是也有說他們其實根本不是隴西李氏,只是冒認的而已。李淵的兒子李世民還搞了一個《氏族志》,以李唐皇族為第一等,李唐的外戚為第二等,而原來的山東士族崔姓則列為第三等,極大地打擊了魏晉南北朝以來北方的士族。


覺得有意思的話,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