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素以防災有力著稱的日本,為何一次雨災竟造成如此多的民眾傷亡?

截至7月12日,日本暴雨已經造成200人死亡,70人下落不明。讓外界疑惑的是,素以防災有力著稱的日本,為何一次雨災竟造成如此多的民眾傷亡?

此次暴雨雖造成十幾個縣、府受災,但絕大部分死傷都在廣島和岡山兩個縣。我們之前在電視或者網絡上看到齊整完備的防災設施與措施,很多都是在城市特別是東京、大阪等大城市。但日本既有光鮮亮麗的大城市,也有相對落後的農村。農村的防災能力肯定要比城市弱,尤其是日本農村地區地形複雜,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往往防不勝防。

自民黨長期執政期間,為爭取農村選票,在“落後地區”建造了不少基礎設施,有力拉近了城鄉差距。但在近半個世紀的過程中,日本的人口和資源不斷向大城市集中,農村受到的關照減少,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面對災害的防禦能力已變弱,這也是此次暴雨傷亡較多的原因之一。

素以防災有力著稱的日本,為何一次雨災竟造成如此多的民眾傷亡?

從目前來看,暴雨的雨勢非常大,容易造成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人員傷亡主要還是因為天災,尚無有力證據證明是“人禍”所致。媒體及在野黨批評7月5日氣象廳發出大雨警報後,安倍等自民黨高級幹部還在“赤坂自民亭”把酒言歡,此事確實對安倍內閣形象有所損傷,但在救災勝過一切的大背景下,在野黨與媒體也不可能老揪住這一點不放,若無更進一步的內幕,應能快速止損,不會對安倍內閣造成大的衝擊。

此次雨災給普通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害,但毋庸諱言,也給了安倍及自民黨反向操作、夾帶私貨擴大自身利益的機會。

首先,面對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安倍可以利用救災提升曝光度,在災區表現“親民”“虛心”,為他贏得不少的印象分,這也是他作為現任首相的優勢所在。特別是本次總裁選舉地方票的權重提高,通過此次救災,安倍可以擴大地方的支持,為其連任鞏固根基。

其次,朝野休戰有利於安倍繼續恢復支持率。隨著日媒對森友、加計學園醜聞的追究告一段落,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呈現緩慢回升的態勢。本來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並未放棄對安倍醜聞的追究,但在水災發生後,救災、重建成為中心任務,立憲民主黨黨首枝野幸男提出“政治休戰”,避免此時攻擊安倍招致民眾反感。暫時擺脫醜聞困擾,對安倍自然是有利的。

第三,有利於安倍政府和自民黨擴大財政積聚人心。《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已經在“反思”造成災害擴大背後是因為地方基礎設施的不足與老舊。2012年安倍上臺後就提出改善基礎設施的“國土強韌化”政策。水災發生後,多位自民黨大佬已經在強調災害反映出“國土強韌化”的重要性。

第四,有人認為,此次災害有利於自民黨修憲草案提出的“緊急狀態事項”入憲。緊急狀態條款最核心的就是在災難時根據需要可以授權政府制定法律法規等,實際上就是為政府擴權。不過,安倍修憲目標中,最核心的其實是“自衛隊明文入憲”。右翼媒體早就鼓吹,自衛隊在救災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憲法卻至今未能給予“準生證”。而5月的《每日新聞》民調顯示,針對自衛隊明文入憲,反對者略高於支持者,若在救災中自衛隊表現“亮眼”,政府與部分媒體有可能借機造勢,力圖扭轉目前的不利態勢,為安倍的修憲計劃添磚加瓦。(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員)

原標題:霍建崗:暴雨200人死亡,日本政局受何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