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15歲開始做補鞋匠,賣鞋60年賺50億美元,卻依然住140平米的舊房

許多人總是會幻想自己發財之後要做什麼。不過並不是每個人在發財之後都會去追求物質的享受。比如說曾經的中國鞋王鄧耀。鄧耀是百麗集團的創始人,從15歲進入這個行業開始,用了將近60年的時間,終於成為了香港的十大富豪。

鄧耀也是在那個地產跟金融壟斷的時代,唯一殺入香港富豪榜前十的製造業老闆。鄧耀在賺到50億美元之後,卻依然非常樸素,一直住在何田文山140平米的舊房子。

15歲開始做補鞋匠,賣鞋60年賺50億美元,卻依然住140平米的舊房

鄧耀是一個傳奇的商人,雖然百麗已經因為業績下滑而賣身,但是這不能掩蓋他70年商海生涯的輝煌。

鄧耀不是像李嘉誠、李兆基一樣的富豪。他一生只跟一個生意打交道。鄧耀從15歲開始成為一個補鞋匠。幹了幾年補鞋匠之後,鄧耀賺到了一點錢,就在香港的九龍城寨辦起了一個4人的小作坊,純手工幫別人生產鞋子,當時一天的產量也就幾雙而已。

九龍城寨這個地方,如果看過香港電影的人,應該都有印象。這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三不管的地帶。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做生意,難度可想而知。

15歲開始做補鞋匠,賣鞋60年賺50億美元,卻依然住140平米的舊房

當時鄧耀常常要去啟德機場搶客人。當時不少歐美客人都來香港訂貨。鄧耀搶在別人之前,在機場就攔截了客戶。不過這些客人來去匆匆,鄧耀往往要在一兩天內就把貨交給客人。

後來鄧耀才在香港的油麻地開了一家小鞋店,自產自銷。鄧耀是貧苦出身,所以一直養成了樸素的習慣。當時鄧耀的老婆跟鄰居的店鋪買東西,為了一塊幾毛錢常常要講半天的價。這件事情甚至成為了如今油麻地不少老人家的談資。

到了60年代的時候,鄧耀在香港的生意已經慢慢做大,擁有自己的工廠跟鞋店。70年代初,鄧耀決定回到大陸來發展。當時鄧耀抱著天不怕地不怕的想法,回到了大陸。當時不少香港人都對大陸望而卻步。他在兩年之內走遍了中國,也讓他對中國各地的市場有了深刻的認識,這為他後來大規模進軍大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歲開始做補鞋匠,賣鞋60年賺50億美元,卻依然住140平米的舊房

鄧耀當時給大陸的不少鞋業人士帶來了香港最新的信息,這些無關功利的事情,讓他積累下了龐大的人脈。隨後鄧耀捉住了內地勞動力低廉的機會,提供設計給內地的鞋廠生產,然後再把產品運往香港跟東南亞銷售。1979年,百麗品牌正式面市。

鄧耀的此舉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作為第一個跟內地合作的香港鞋業商人,鄧耀的產品價格自然非常有優勢。另外一方面也促進了內地經濟的發展。到了80年代末,鄧耀決定在深圳自設工廠,把產品從設計到出貨的時間縮短到3個月,這大大提供了百麗品牌的競爭力。

90年代初,鄧耀開始大規模嘗試內銷。當時主要是在廣州跟深圳搞批發,把鞋子賣給從全國各地來的批發商。不過他發現很快就出現了不少假冒的百麗鞋子,於是在1994年他決定開設自己的專賣店。得益於中國跟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百麗的鞋子得到了全民的追捧。鄧耀也把專賣店開到全國各地。

15歲開始做補鞋匠,賣鞋60年賺50億美元,卻依然住140平米的舊房

他很快就擁有了數百家專賣店,上千名員工。2007年,百麗在香港上市,獲得了超過500倍的認購,成功集資86.6億。這筆資金讓百麗發展更加快速。這一年鄧耀的身家達到了50億美元,成為了香港的十大富豪,這一年鄧耀已經72歲。

鄧耀發大財之後,依然非常樸素,生活依然沒有改變。他一直住在當年花800萬買的舊房子裡面。這套房子不過才140平米,根本不能跟李嘉誠、李兆基、劉鑾雄等富豪的豪宅相提並論。

隨後幾年,百麗發展更快,收購了不少的品牌,門店一度高達20000多家。2016年百麗的利潤達到了40多億元,達到了巔峰。不過隨後兩年,百麗的門店快速倒閉,利潤不斷下滑。幾年之前,鄧耀身體也出現危機,雙重打擊之下,鄧耀只能把中國鞋王百麗以57億美元的價格賣掉。

15歲開始做補鞋匠,賣鞋60年賺50億美元,卻依然住140平米的舊房

15歲開始做補鞋匠,賣鞋60年賺50億美元,卻依然住140平米的舊房,一代鞋王鄧耀也結束了自己的榮光的商業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