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的中共八大

2018年6月21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在全國政協禮堂掛牌。至此,除中共九大至十九大召開地———北京人民大會堂外,包括上海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會址,廣州中共三大會址,武漢中共五大會址,俄羅斯莫斯科中共六大會址,延安中共七大會址,以及北京中共八大會址,全部對外掛牌開放。其中,“中共四大紀念館”是在非會址原址異地建館,中共六大會址掛牌“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

值此中共八大會址於七一之前掛牌之際,我們特邀請黨代會研究專家、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李穎撰寫《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的中共八大》一文,介紹在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歷史。

七大八大之間為何隔了11年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員。應邀參加大會的有50多個外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團,還有我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代表。

在十五大之前,八大是歷史上唯一一次有民主黨派參加的黨代會。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關於國民經濟“二五”計劃的建議的報告,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宣佈: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已取得決定性勝利,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來;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大會著重提出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還通過了《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的建議》。八大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強國夢想,顯示出黨的團結和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

根據七大黨章的規定,在通常情況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三年召開一次。七大是在1945年召開的,八大應當在1948年前後召開。但從七大後的整個形勢看,很難按黨章規定如期召開下一次黨代會。

1945年到1949年,正是黨領導人民爭取民主革命勝利的決勝階段,“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決不能讓敵人有喘一口氣的時機,犯下歷史性的錯誤。在1948年或1949年裡召開黨的八大是不可想象的。

黨的七大後,全黨團結一心,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革命勝利的前夜,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舉行。毛澤東在會上作的報告中,提出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方針;指出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將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報告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採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的任務和主要途徑。報告科學地分析了革命勝利後國內外階級鬥爭的新形勢,號召全黨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全會特別提醒全黨,在革命勝利後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在全國範圍執政的黨,擔負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國家的重任。

1950年到1952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需要全力進行民主改革,在蔣介石和國民黨留下來的爛攤子上,恢復國民經濟,制止通貨膨脹,穩定物價,恢復和發展生產,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全力捍衛新生的政權,進行還未完結的局部地區的人民解放戰爭。需要鎮壓反革命,鎮壓一切仇視新生政權並繼續反抗的階級敵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還需要全力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所以,在這個時期,似乎沒有時間來召開黨的八大。

但是,在1952年底,中央還是考慮過八大的事情的。當時決定先召開一次黨的全國代表會議。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討論和制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並舉的路線。

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時,黨內發生了高崗、饒漱石反黨分裂活動的重大事件,中央不得不花精力來處理這個有礙黨的團結的問題。

1954年2月,黨的七屆四中全會揭發批判了高崗、饒漱石的反黨分裂活動。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為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確定下來。1955年3月,在北京召開了原定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會議通過決議,開除高崗、饒漱石的黨籍,撤銷他們所擔任的一切職務。通過這次鬥爭,維護了黨的團結,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順利貫徹提供了重要保證,也為順利地召開八大做了準備。毛澤東在3月31日作結論的講話中說,中央決定於1956年下半年召開黨的八大。這是第一次把八大召開的時間說得這麼具體。

1955年10月,黨的七屆六中全會正式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要在1956年下半年召開黨的八大。至於在下半年哪一個月開,沒有作出具體規定,只說由中央政治局來定。這次會議還通過《關於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名額和選舉辦法的規定》,鄧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關於召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全國政協禮堂專門改造了主席臺

由於當時北京人民大會堂尚未籌建,作為新中國較早的重要建築之一,於1956年竣工的全國政協禮堂,順理成章成為中共八大的主會場。

全國政協原行政處處長蘇林雲在文集《我與政協同行》中回憶說:“1954年春,周恩來總理指示要為全國政協蓋一個大禮堂,能容納1200人開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造價300萬元人民幣)。”

當時設計方案為大會場上下兩層,可容納1300餘人開會。一樓設五個會議室,三樓為800平方米的大廳。

由於建設政協禮堂是中央直接抓的項目,參加建設的各個單位都非常重視,派出最著名的工程師設計,最優秀的施工隊伍施工,工程質量堪稱一流。

“從設計到施工,前後共一年,這在當時和現在都不得不說是個奇蹟。”蘇林雲說。1955年下半年,周恩來總理來政協禮堂查看,各廳室都仔細看了一遍,沒有說什麼,比較滿意。

但對於中共八大要在政協禮堂召開的消息,蘇林雲說,那是1956年春,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的鄧小平和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到政協禮堂時,他才首次得知。當時是在政協禮堂第一會議室,兩位首長指示現場工作人員:“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要在政協禮堂召開,約有1500人參加,上主席臺的有270人,這次大會米高揚要來,得給他準備個休息的地方,你們有什麼困難沒有?”

蘇林雲曾專門撰文回憶了政協禮堂迎接八大召開的準備工作的細節。

中共八大要在政協禮堂召開的消息激勵著政協相關部門同志,更鼓舞了全體政協禮堂員工,大家都紛紛表示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和大會服務工作,保證大會的順利進行。

由於中共八大預計有1500人參加,而禮堂的座位只有1300個,為此在一樓把所有座椅都移動位置,增加了兩排桌椅。

但是,解決270人上主席臺是一個大的難題。因為要求會議進行時,坐在下面的代表們能看到主席臺上的人。而主席臺只有16米寬,每排最多隻能坐30人,需要安排9排座位。工作人員集思廣益,多次向有關單位和能工巧匠請教,最後確定瞭解決方案:第一排座就在地面,從第二排起每排高出20釐米,共做了8排高大地坪,每排都設有固定的欄板以保證安全,這樣共設計製作了80多塊擋板。在兩側和後排還留了走道。

米高揚的休息問題,也頗費了一番腦筋。第一會議室是毛澤東和主席臺同志休息的地方,前廳原本是有幾個會議室的,但須穿過代表的休息廳,不方便。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把主席臺西側的道具間裝修一新,臨時作了貴賓休息室。

上述問題的解決,鄧小平和楊尚昆都表示滿意。

毛澤東首提“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出自毛澤東在八大的開幕詞。

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說:“我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地聯繫起來,這是我們黨的一貫的思想原則。”中國共產黨人現在面臨的任務,就是“要把一個落後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中國共產黨面前的工作是很艱苦的,經驗是很不夠的。毛澤東強調:

……因此,必須善於學習。要善於向我們的先進者蘇聯學習,要善於向各人民民主國家學習,要善於向世界各兄弟黨學習,要善於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我們決不可有傲慢的大國主義的態度,決不應當由於革命的勝利和在建設上有了一些成績而自高自大。國無論大小,都各有長處和短處。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毛澤東以充滿激情的話語,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的雄心壯志,引起與會代表的強烈共鳴。這篇開幕詞不足2500字,竟博得了34次熱烈掌聲。

開幕詞的起草,是八大前夕毛澤東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毛澤東寫過兩次稿子,但都沒有寫完。也許是對自己寫的稿子不滿意,或許是工作太忙,毛澤東又要陳伯達代為起草。很快,陳伯達寫完了。但毛澤東不滿意,說寫得太長,扯得太遠。又要田家英起草,囑咐說:“不要寫得太長,有個稿子帶在口袋裡,我就放心了。”這時離大會開幕只有幾天了。當年田家英34歲,精力充沛,很快趕寫出一個初稿。

毛澤東比較滿意,親筆作了多處重要修改和補充,並且加了幾段話。第一段加的是紀念已犧牲的同志和朋友的話。毛澤東以飽含深情的筆調寫道:

從我們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十一年間,在全中國和全世界,為了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事業而英勇奮鬥和辛勤工作,因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的同志和朋友,是很多的,我們應當永遠紀念他們。

一段是關於黨的路線的正確性和黨所處的地位的文字:

……在兩個革命的實踐中,證明了從七次大會到現在,黨中央委員會的路線是正確的,我們的黨是一個政治上成熟的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我們的黨現在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團結,更加鞏固了。我們的黨已經成了團結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

另外兩段文字中,一段是在提出向蘇聯學習的內容前,加上肯定蘇聯成績的幾句話;一段是在歡迎兄弟黨代表的文字後,加上對國內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代表表示歡迎的語句,這段新加的話,也是開幕詞的最後一段話:

今天在座的還有我們國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他們是和我們一道工作的親密的朋友。他們一向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我們對他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之後,毛澤東讓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送給有關的人員審閱修改。這已經是9月14日清晨4時30分,離大會開幕只有一天的時間。吸收了大家的意見,稿子改得越來越好,毛澤東滿意了。

毛澤東在黨的會議上所作的報告和發言稿,從來不讓別人代筆,都是親自動手。八大開幕詞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它是由別人起草、多方徵求意見、並經毛澤東本人加寫了許多重要內容而形成的一個集體創作。

李雪峰曾回憶說,八大開幕當天,毛主席致開幕詞。主席對開幕詞很滿意,會議期間曾興奮地告訴我們:開幕詞最先是陳伯達寫的,……現在的開幕詞是田家英寫的。毛主席歷來注重發揮青年人的作用,讚賞青年人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敢想敢幹的精神,田家英就是其中的一個。

八大選舉名單以得票多少為序

八大開得很活躍,大會的透明度極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的選舉結果向外公佈時,當選者名單是以得票多少為序(得票相同的則以姓氏筆畫為序)排列的。

八大中央委員選舉結果排名前10位的是:毛澤東、劉少奇、林伯渠、鄧小平、朱德、周恩來、董必武、陳雲、林彪、吳玉章;第11至20位的是:陳伯達、蔡暢、李富春、羅榮桓、徐特立、陸定一、羅瑞卿、徐向前、鄧穎超、劉伯承;第21至30位的是:陳毅、彭德懷、廖承志、李先念、陳賡、聶榮臻、林楓、張鼎丞、彭真、烏蘭夫。

八屆一中全會新產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除七屆一中全會選出的五大書記中的四人外(任弼時已去世),增加了陳雲、鄧小平。

八大中央委員的選舉,不是先提出候選名單,而是先進行一次沒有候選名單也不限名額的預選,只是在預選前中央領導同志講過一些原則性意見,並在各代表團進行討論。預選的結果按照得票多少全部公佈,然後整理成一份候選名單,各代表團再行討論。討論中,中央領導同志也發表自己的意見。

劉少奇就曾提出,李昌是一二·九運動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全國總隊的總隊長,應該列入候選者的名單中。在吸收了代表們的意見後,才提出一份候選名單的草稿,進行一次預選。再一次把預選結果拿出來,讓代表們選舉出一份正式候選名單,然後代表們再在大會上投票選舉。

在一次籌備會上,毛澤東就選舉中央委員問題專門指出:這次一些年輕的省委書記沒選上,先讓一讓老同志,讓他們先“過過癮”。實際上,毛澤東講的不僅僅是讓一讓的問題,而是讓大家注意黨內團結的重要性。在後來的八大二次會議上一些年輕的省委書記也都補選進中央委員會。

有一天,大會秘書處給劉少奇送來八屆中央委員會的候選人名單,請他填寫選票。他填完後交給秘書,並高興地說:“我統統圈了。”剛開始秘書並沒有理解他的意思。回到辦公室一看,原來他說“統統圈了”的意思是:一、他沒有不同意的;二、他連自己的姓名下面也畫了圈。通常選舉中,為了表示謙虛,往往自己不投自己的票。其實,這個選舉名單經過大會小會反覆協商早醞釀好了,既然在醞釀討論時自己也同意了,投票時再客氣一番還有什麼意思呢?

“我統統圈了。”劉少奇坦蕩磊落的情懷溢於言表。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