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人,總是侷限在自己的認知觀裡,你不得不承認

人,總是侷限在自己的認知觀裡,你不得不承認

不同的人,不同的道,入目不同的景。

人與人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認知觀這種東西。

每個人的習性不同,環境不同,所接收的信息也不同,所以世界觀自然有差異。

而人,恰好喜歡以自己所學到知識,以及自我的認知觀,來看待萬事萬物。

此乃人之常情,但卻也因此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並以有限為真,以無涯為妄。

所以,人都會認為自己的觀點最為真實。

人們常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但這句話也只是說說而已,心中卻還是非常在乎別人的看法。

有些人會說,只在乎自己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看法,至於其他陌生人,無所謂。

真的無所謂嗎?

也許有些人確實是真的無所謂,但也只是極少的一部分人。

其實,任何人的看法,都不能說明你的真實本質,或者你本身的自我價值。

人,總是侷限在自己的認知觀裡,你不得不承認

生活中有很多矛盾,都是因為認知觀的不同而發生的,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因此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甚至是戰爭。

人們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是為何呢?

這是因為,人們總是喜歡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看法上,而自我的觀點卻建立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肯跳脫出來。

正因為如此,所以特別在乎別人對自身的看法。

甚至總是將自己認為好的一面,展現給別人,而認為不好的一面,卻隱藏起來,就是這個原因。

其實,你所認為的好與壞,或者完美與醜陋,對於別人,可能不一定,因為認知觀不同。

當然,更多的時候,這也是人們的一種禮貌。

很多年前,我一個堂兄相親,結識了一個女孩。

情人節的時候,他很想送一束花給那女孩。但他從未談過戀愛,所以感到很不好意思,覺得拿一束花在大街上很沒面子。

而當時,正好有一個青年拿著一束花經過,我對堂兄說,你覺得那個青年丟人嗎?

堂兄沉默沒有出聲。

我又說,你覺得那青年沒面子嗎?作為觀眾的你,現在有嘲笑他嗎?

他聽完後像是突然想開,果斷跑去買花。後來,他們自然結婚了。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你自己的事,對於別人而言,可以說毫無意義。別人的內心並不會一天到晚的惦記著你。

即使是身邊的人對你的不認可,也無需太過在意。因為人的價值,不等於別人的認同。

別人的看法,也不可能改變事物的本質。所以,無須以此證明。

一個人只有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昇華自己,才是真正地體現了自身的價值。

人,總是侷限在自己的認知觀裡,你不得不承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