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營旗揚壯志,迷彩顯英姿

——樂山師範學院創新抓建大學生預備役指揮連紀實(上)

蓮發藕生,必定有根。大國復興,必定有魂。

十八大以來,隨著強軍興軍的時代步伐越來越近、實戰化要求越來越高,對部隊戰鬥力水平提出了嚴峻的考驗。2015年,習近平主席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軍委也隨之下發《關於預備役部隊編兵整組範圍向大中專院校擴展》的通知。

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在聞名遐邇的樂山峨眉山下,有這樣一支樂山預備役步兵旅炮兵團樂山師範學院大學生預備役指揮連(電子對抗分隊),隊員既是學生,也是兵,既是學長學姐,也是軍訓教官助教。他們,是同學們眼熱的“明星”和“亮晶”;他們,被稱為學院最靚最帥最迷人的迷彩分隊。

營旗揚壯志,迷彩顯英姿

野外行軍

組建14年:思政陣地無言教科書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時光回溯到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後,樂山師範學院黨委一班人很快達成共識: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高新人才,堅定他們的政治方向,培養其道德情操,塑造其健康心理品質,是育人之要。這其中,高校國防教育是培養國防後備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國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通過國防教育塑造起他們的愛國主義信念,將對全社會的愛國主義思想會起到引領作用。而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國防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不僅是建設強大國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跨世紀人才“思政”教育的客觀需要。

營旗揚壯志,迷彩顯英姿

紅色教育

熱風吹雨,心潮逐浪。學院隨之與駐樂山某預備役團取得了聯繫,並很快結對成為共建設單位。2004年6月10日,樂山師範學院大學生預備役指揮連(電子對抗分隊)正式成立,全連編制為113人,含各級軍官11人,連長是現役軍人,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樂山預備役步兵旅炮兵團委派,指導員和排長由學校武裝保衛部和學工系統老師擔任。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樂山預備役步兵旅炮兵團,成為了四川省唯一成建制地建有大學生預備役的高校。

2012年時,為加強連隊建設和軍事特長生培養,預備役連隊進行了建制改革,在學院內建預備役大隊,下設應急中隊、國旗中隊,各中隊下設3個班。

“指揮連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士兵全部來自在校大學生,學校每年都會在新生中招募新兵,報名人數與實際招募人數基本上都是10:1。二是各級軍官(除連長是現役軍人外)都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兼職教師隊伍;三是學習與訓練兩不誤,是我校軍事特長生的培養基地。尤其是14年來,學校共為預備役建設及軍事特長生的培養投入資金近200萬元,用於裝備建設和人才培養。同時,指揮連每年都要邀請特警、武警、國安、國保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對學生進行強化型技能和知識訓練。”學院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任學鋒告訴記者,如今的樂山師範學院大學生預備役隊員不僅僅是一個形象,更代表著一個符號,一個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血性與毅力的符號,一個帶著滿腔熱情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代年輕人的符號。14年來,加入預備役指揮連,放飛青春夢,軍裝伴我行的潛移默化影響與教育已經遠遠超越了高校國防文化建設的範疇,它在無形中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上無言的教科書,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大大增強。

模式創新:“三結合”育過硬“學生兵”

校園“當兵”,青春正步行。

然而,如何在高校建一支大學生預備役隊伍,卻沒有現成的答案。為切實解決好這一課題,樂山師範學院專武裝保衛部緊緊依靠炮兵團領導,會同學校相關領導與教師,認真研究,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初步構建了“課堂教學和專題教育有機結合,校內訓練和野外實戰演習有機結合,平時歷練和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堅持群眾性、開放式的軍民共建,合作育人”的大學生預備役學習訓練模式,並認真實施,取得良好效果。

——制度管理與正規化有機結合。首先是連隊建設特色化,針對大學生預備役的特點,學院出臺了《預備役指揮連、電子對抗分隊軍事特長生培養方案》,正式把指揮連作為學院軍事特長生的培養基地。軍事特長生的培養堅持“三結合、兩不誤”的原則,即著力將“學生教育”與“訓練士兵”相結合;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士兵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將“培訓優秀人才”與“培養優秀士兵”相結合,做到學習與服役兩不誤。其次是連隊建制正規化,建成連隊“三室一庫”(辦公室、會議室、儲藏室、戰備庫),為連隊平時訓練和應急救援儲備了物資。連隊還建有國旗中隊、應急救援中隊、防恐處突中隊等,辦公室每天有士兵值班。在應對不同的任務時可以嚴格遵循士兵守則。無疑,連隊建制的正規化對於學生自控能力的培養作用不容忽視。其三是連隊建立親和化。學院每年年初制定連隊的教學與訓練計劃,新兵每天出早操,暑期進行集中訓練,平時組織預備役士兵參加軍事理論、軍事技能、軍事實踐活動。學校開展大型活動時,指揮連還安排士兵全程執勤,保障大型活動的安全進行。國旗中隊堅持每週升降國旗,升旗儀式莊嚴肅穆,成為校園早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士兵們不再只可遠觀,而是在學生群體中真實存在,這種親民親和的態度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大有裨益。

營旗揚壯志,迷彩顯英姿

撲滅山火

——課堂教學與專題教育有機結合。為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軍事素養,學校在教學計劃中專門開設了軍事理論課,利用課堂教學介紹軍事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同時結合集中軍訓和日常訓練,定期開展專題教育,請部隊的首長和教官或利用音像資料,對學生進行國防建設的方針政策、馬克思主義國防觀、國家安全形勢、人民戰爭思想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英雄人物事蹟教育。2016年,為紀念建黨95週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指揮連組織黨團員和優秀士兵開展了“重走長征路,我為軍旗添光彩”為主題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翻山越嶺,沿著紅軍的足跡,重走部分長征路,體驗紅軍的艱辛,感受黨領導下的紅軍如何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取得最後的勝利。指揮連開展的此項活動,被團中央通報授予“三下鄉”優秀團支部和暑假社會實踐“國家級團隊 ”榮譽。

營旗揚壯志,迷彩顯英姿

國防教育

——校內軍事訓練和野外實戰演習有機結合。學院把大學生預備役指揮連的平時的校內軍事訓練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抓實抓好。除認真參加集中軍訓之外,設立了軍事活動周,組織學生每學期開學前提前一週到校進行軍事訓練,請部隊教官執教。設立了軍事活動日,每週一天軍事化管理,並進行晨練。訓練步伐、隊列、軍體拳,風雨不誤。在此基礎上,學院依靠炮兵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野外實踐演習。如2006年指揮連參加了成都軍區組織的“勁旅士兵”實裝演習,2016年參加炮兵團野營拉練暨森林火災應急處突演練,指揮連98名隊員經徒步8公里直奔火場,全體參戰隊員密切協同,勇戰敢戰能戰的拼搏進取精神,深深打動了炮兵團的領導,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對此給予了報道。

——平時歷練和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學院既重視大學生預備役指揮連隊員通過專題教育、校內訓練、內務管理等環節,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組織紀律觀念和軍事素養、團隊精神以及弘揚艱苦奮鬥作風,又十分注重抓住時機,圍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應用所學本領,展示大學生風采。學院每年4800多名的新生軍訓,全是指揮連隊員任教官施訓,同時擔負學院各教學院國旗升(降)工作任務和樂山所在中小學的升(降)旗手培訓,國旗中隊每年出勤人數在400多人次。每逢地方有重大活動,指揮連隊員還應政府邀請,擔負執勤任務,平日協助學院武裝保衛部做好安保工作,在夜間校園巡邏,確保學院師生安全。

營旗揚壯志,迷彩顯英姿

緬懷先烈

學院創建的“三結合”預備役指揮連的學習、訓練模式,具有創新性、實效性、導向性。通過這一模式的實施,使預備役指揮連成為一所大學校,使大學生學習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傳統;也使大學生在思想上、意志品質、身體素質上得到歷練、鍛造。去年元旦,學院舉行迎新年晚會,不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擔負晚會安保執勤任務的指揮連全體隊員穿上雨衣,毫無怨言,精神抖擻無一例外的執守在各自的崗位。等到晚會結束,已經是凌晨12時,他們顧不上疲憊,又連夜將操場和會場上遺留下來的所有垃圾清掃乾淨。他們的所為,被同學用手機拍成視頻傳到了網上,引起廣泛關注,紛紛點贊。有人在視頻下如此留言:“樂山師範學院預備役的哥妹最帥最美!”

採訪中,學院武裝保衛部處長餘德剛告訴記者,指揮連中有一名女隊員叫馮運秋,是2015級化學學院的學生。她家家庭條件比較好,去年放暑假時,按慣例指揮連要組織部分隊員進行為期10天的軍事訓練。隊員是否來參訓,完全出於自願。回家後的馮運秋一度想不返校參訓,其想法被她父親知曉後,當即給學院武裝保衛部打來電話,請求學院出面配合家長做女兒的思想工作,一定要讓她參訓!最終,馮運秋返校參訓了,由她父親親自陪送到學院,她父親說:“能加入到指揮連,是我女兒的幸運,決不能讓她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營旗揚壯志,迷彩顯英姿

預備連官兵在瀘定橋合影

餘德剛處長說,在這樣的尚武氛圍下,學院每年都會有20多名軍事特長生脫穎而出,而學院預備役指揮連也曾接受過原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張中偉,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範曉光,原省軍區政委周光榮等領導的檢閱。《中國國防報》、《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西南民兵》等媒體予以圖片新聞和專題報道的形式進行了報道,預備役士兵被刊登為《西南民兵》雜誌封面人物。2013年被樂山陸軍預備役步兵旅授予“基層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徐凌雲 諶玉 羅萍 唐雪元 呂佳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